重庆18岁准大学生李馨睿在酷暑中坚持送外卖,每天10小时,目标日入200元。这个故事,被重庆市教科院专家高度评价为“深入社会基本层面体验”的意义,并建议准大学生既“沉下去”锻炼又“跳出来”规划。然而,这位体教生在烈日下奔波的经历,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书本教育与现实脱节的痛点。当教育日益偏向分数竞争,劳动实践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正被重新唤醒。摘要:重庆18岁准大学生李馨睿在酷暑中坚持送外卖,每天10小时,目标日入200元。这个故事,被重庆市教科院专家高度评价为“深入社会基本层面体验”的意义,并建议准大学生既“沉下去”锻炼又“跳出来”规划。然而,这位体教生在烈日下奔波的经历,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书本教
李馨睿的这个夏天,过得有点“燃”。高考结束后,当同龄人还在“躺平”享受假期,她却选择“卷”入外卖江湖,每天10小时,目标日入200元,还真就“打工人”成功。从网上学习“跑单秘籍”,向队友请教经验,到租赁电动车,她一步步从“小白”成长为“老司机”。在重庆的烈日下,她被晒黑了几个度,却也因此体会到“平时买一杯奶茶十几块钱,自己跑了外卖才发现钱真的不好挣”的“人间真实”。一次因忘记拍照确认送达而被投诉扣钱,她没有“破防”,反而反思是自己的失误,下次会记住。这份经历,让她明白了父母的辛劳,也让她“一下就长大了”,甚至计划用自己赚的钱给父母买礼物。这哪里是简单的暑期兼职,简直是一场“升级打怪”的成人礼,更是对当下“温室教育”的一记响亮耳光。
李馨睿的“外卖副本”之所以引发全网热议,恰恰戳中了我们教育体系中那块“隐形的短板”——劳动教育的长期缺位与虚化。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我们的孩子在题海里遨游,却可能在生活技能上“手足无措”。多少学生对柴米油盐一无所知,对社会运转一头雾水,甚至连最基本的家务都“搞不定”。这种知识教育与生活技能的严重失衡,让不少年轻人走出象牙塔后,面对现实世界时显得有些“水土不服”,缺乏必要的坚韧品格和现实认知。这并非个案,而是普遍现象。根据一项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尽管91.37%的受访大学生所在高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但在实际操作中,课程流于形式、课时被挤占、课后作业“摆拍”等问题屡见不鲜,使得劳动教育被虚化、弱化和边缘化的问题长期存在。
所以,暑期实践,绝不仅仅是“体验生活”那么简单,它更是重塑劳动教育、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将实践真正融入教育体系,让劳动教育不再是“走过场”,而是贯穿始终的“必修课”。
首先,学校与企业应深度“绑定”,共建“实践工坊”和“虚拟实训基地”。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推动职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制学习”,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摸爬滚打,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市场推广全流程参与。可以引入“学徒导师制”,由企业资深员工一对一指导,不仅传授技术,更浸润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同时,鼓励企业开放“微实习”项目,利用碎片化时间让学生体验不同岗位,打破传统实习的“高门槛”。政府层面,不妨设立“劳动教育示范企业”评选,对积极参与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真金白银”的激励,并建立“校企合作人才输送绿色通道”,让企业与学校实现人才“双向奔赴”。例如,可以效仿德国的“城市生态修复项目”,让学生在企业指导下参与城市绿化、环保科技研发等实际项目,将课堂知识与社会责任感深度融合。
其次,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主场”,也不能“躺平”。家长们需要一套“家庭劳动教育指南”或“亲子劳动挑战计划”。我们可以制定分年龄段的家务劳动清单,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洗碗小能手挑战赛”、“周末家庭大扫除”等,并推广“劳动日记”或“家庭劳动积分制”,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政府和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劳动教育工作坊”,邀请专家分享经验,帮助家长成为孩子劳动教育的“神队友”。毕竟,家庭是孩子接触劳动最早、最频繁的场所,其影响深远。
最后,评价体系的革新更是重中之重,要从单纯的量化分数转向更全面的“叙事性评价”。用“劳动叙事档案”取代冰冷的成绩单,记录学生从“学会钉纽扣”到“组织社区义卖”的成长轨迹,从技能、品格、社会贡献、创新思维等多维度进行动态评估。例如,小学阶段侧重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中学兼顾过程与成果评价,考查劳动技能掌握程度;大学则侧重于对劳动成果的创新性、社会价值等方面的评价。让劳动教育的价值真正被看见,被认可,而不是沦为“鸡肋”。
李馨睿的汗水,不仅是她个人的成长勋章,更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模式的深刻拷问。当“内卷”成为常态,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让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生命的唤醒与品格的塑造。未来教育的图景,或许就在于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实践中找到自我,在劳动中认识世界,成为一个既能“搞定学习”,也能“搞定生活”的“六边形战士”。这不仅是对个人发展的负责,更是对国家未来人才储备的战略投资。毕竟,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取决于其国民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那么,你的“成人礼”又会是怎样的呢?你是否也准备好,跳出舒适圈,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个真实而广阔的世界?别再“尊嘟假嘟”了,行动起来,去“YYDS”你的劳动人生吧!
来源:汤姆猫不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