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8年,刘益谦出生在淄博南博山镇上瓦泉村。年幼时,刘益谦对父亲的工作虽一无所知,但耳濡目染中接受了革命熏陶。“那时候保密工作做得很严,我虽不知他们具体在做什么,但隐约知道他们是为了赶跑日本人。”渐渐地,父亲作为八路军地下交通站长的革命活动,在刘益谦心中播下
80年前抗日战争的烽火经历,如尘封的日记,97岁的刘益谦已很少提起。在老人带我们再次“翻阅”时,许多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1928年,刘益谦出生在淄博南博山镇上瓦泉村。年幼时,刘益谦对父亲的工作虽一无所知,但耳濡目染中接受了革命熏陶。“那时候保密工作做得很严,我虽不知他们具体在做什么,但隐约知道他们是为了赶跑日本人。”渐渐地,父亲作为八路军地下交通站长的革命活动,在刘益谦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日本鬼子干的伤天害理的事太多了,我们全家人都痛恨日本鬼子,拥护共产党。受伤的八路军战士有时会在我家休养。他们不论借住谁家,都尽最大努力不给百姓添麻烦,伤稍微好一点还帮我们扫院子、打水,尽最大力量保护群众,免受鬼子伤害!”这支爱护百姓、纪律严明的队伍慢慢在刘益谦脑海有了清晰的轮廓,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即便年纪小我也要当兵,也想要为抗日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45年4月,年仅17岁的刘益谦在莱芜参军。“抗战救国、保家卫国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使命,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再度说起令人热血沸腾的往事,仿佛重回80年前。
那时日军“扫荡”的阴影无处不在,刘益谦跟随部队一边反“扫荡”作战,一边争分夺秒学习医疗知识。“一开始我们跟着老军医学习外伤包扎,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就学习一课实践一课,有受伤的战士被送来,我们就参与救治。”后来她被分到了泰安军区医院,常年跟随部队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转移作战、抢救伤员,护理工作繁重异常,但刘益谦总有使不完的劲。“上不了战场,我就一心一意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让他们少疼一分是一分,让他们早日康复,继续上战场保家卫国。”回望烽火岁月,刘益谦老人的话语朴实而坚定。这一刻,记者仿佛看到,她手中的纱布、镊子等成了连接生命希望的纽带,更成了她手中最坚实的战斗武器。
刘益谦觉得,和前线战士相比,自己的工作微不足道。“十分平凡,只是做了那个时代青年人该做的,比起战场上牺牲的烈士,不值一提。”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热血,他们的牺牲,都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永恒的篇章。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不管是日夜行军时的和衣而眠,还是翻山越岭时的艰难困苦,刘益谦从未觉得苦。“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只要心中有信仰,就有战胜一切的力量。”17岁参军时的初心,始终是她矢志不渝的信念,这个信念在时代更迭、岁月流转间愈发闪光。
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是刘益谦毅然决然的坚定选择,更是这位抗战老兵一直践行的承诺。从抗日战争的枪林弹雨到解放战争的硝烟弥漫,从战火纷飞的阵地医院到和平年代的诊室病房,八十年间,她始终践行着“为国家奉献”的铮铮誓言。“永远跟党走,是我这辈子最坚定不移的信念!”刘益谦简单一句话,不仅影响了她周围的很多人,更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老兵寄语
国家一天天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现在的生活比之前任何时候都幸福。希望今天的年轻人一定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认真工作,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来源:泗水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