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假最后几天,南京李阿姨发现女儿和同学聊天:“开学把他丑照发班级群”“顺点实验试剂回家玩”… 她瞬间冒冷汗——这些“玩笑”,在江苏新校规里,全是 “红线行为” :碰了不仅挨处分,档案还会留记录!
暑假最后几天,南京李阿姨发现女儿和同学聊天:“开学把他丑照发班级群”“顺点实验试剂回家玩”… 她瞬间冒冷汗——这些“玩笑”,在江苏新校规里,全是 “红线行为” :碰了不仅挨处分,档案还会留记录!
往年家长只盯着“打架、作弊”,但2025年江苏校园新规里, “社交孤立”“偷拍恶搞”“乱动实验器材”“帮人作弊” 这4件事,杀伤力更隐蔽,很多孩子根本没意识到“踩雷了”。
一、“建群孤立同学”:现在算欺凌,老师会上门家访
南京某初中,女生小瑶被踢出班级群,同学们突然集体“装看不见”。她躲在厕所哭时,被“校园欺凌监督员”(班级新设的岗位)发现。学校启动 《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里的“三级预警”:
黄色预警:心理老师给小瑶做疏导,约谈涉事学生;
橙色预警:发现她们建了“排挤小瑶”的新群,家长被请去学校;
红色预警:若继续孤立,涉事学生可能被记处分,甚至转学。
现在江苏学校每个班都有2名“监督员”,专门盯着“不说话的暴力”——比如突然没人和你组队、作业本总“丢”,这些以前算“小矛盾”的事,现在法律定义为 “社交欺凌” 。
家长咋提醒娃?
“你看小瑶,就因为同学建群排挤她,现在每天做心理辅导。要是你发现有人被孤立,赶紧告诉老师,咱不做欺凌者,也别当旁观者。”
二、“偷拍老师发群里”:碰了肖像权,还得公开道歉
苏州初二男生小宇,偷拍数学老师擦汗的照片,P成“人形洒水车”发班级群。老师没急着骂他,而是拿出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你这是侵犯肖像权,对方可以告你!”
学校处理更“较真”:
让小宇删光所有平台的照片,写《肖像权说明书》;
全校做“网络素养课”,教怎么区分“玩笑”和“侵权”;
现在带手机入校要签“使用公约”:课间用手机得去“共享机房”,避免偷拍。
藏在手机里的雷:
江苏校园里,教室、办公室都贴了 “反偷拍提示” ,就连走廊监控都能识别“举手机偷拍”。一旦发现传播恶搞内容,学校会联合警方处理——可不是“删个照片”这么简单。
三、“乱动实验试剂”:不是调皮,是危害公共安全
徐州某中学,男生小阳觉得硫酸铜“蓝色好看”,偷拿试管想带回家。结果试剂洒在走廊,还好没伤到人。学校直接启动 《校园安全管理办法》 :
记过处分,跟着校工打扫实验室1个月;
强制参加“消防+实验安全培训”,考试不及格不让进实验室;
实验室装了 智能监控 ,试剂柜动了会报警,老师手机实时收到提醒。
家长别让娃存侥幸:
“你看小阳,现在得天天擦试管。实验室里的东西,哪怕一片试纸,都不能乱碰——那是公共安全设施,乱动就是违法。”
四、“帮同学传答案”:自己也会被记诚信档案
南通高三女生小雯,看同桌数学月考紧张,把答题卡挪过去让他抄。结果两人都被记 “作弊” ,学籍档案里的“诚信记录”,让小雯的高校自主招生申请直接被刷。
现在江苏从初中开始建 “诚信档案” :
考试作弊、协助作弊、抄作业都算;
影响升学、评优,甚至未来考公、进国企都会查。
最扎心的细节:
现在考试更狠——入场安检、信号屏蔽器、透明文具袋… 从源头堵作弊。监考老师说:“以前以为‘帮朋友’不算啥,现在法律里,协助作弊和作弊同罪。”
江苏学校的“防护网”:从根上堵风险
除了“红线”,江苏新规还藏着很多保护:
红线教育课:开学第一课,老师会拿真实案例讲“踩线后果”;
安全观察员:每个班选学生当“眼线”,发现异常立刻报告;
家校联动机:家长微信群里,老师会定期发“红线提醒”,比如“实验室试剂别乱碰”“别拍同学丑照”。
根据 《江苏省校园安全管理办法(2025修订)》 和 《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这些政策不是“管孩子”,而是教他们守规矩、避风险。就像李阿姨和女儿聊完后,孩子突然说:“原来建群孤立人也算欺凌,以后我得离这些事远点。”
你家娃开学前,聊过这些“隐形红线”吗?遇到校园里的“灰色地带”,你是咋教孩子判断的?欢迎分享你的“开学沟通法”,咱们一起给娃织好安全网~
来源:邱邱会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