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红墙绿瓦间,活跃着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并非专业的文博研究者,却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器一物如数家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因共同的热爱与责任汇聚于此,成为连接四百年古老宫阙与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一座桥梁……他们,就是沈阳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
转自:沈阳晚报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红墙绿瓦间,活跃着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并非专业的文博研究者,却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器一物如数家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因共同的热爱与责任汇聚于此,成为连接四百年古老宫阙与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一座桥梁……他们,就是沈阳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
11年的默默奉献,近27万小时的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00张面带微笑的面孔,让他们在2024年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志愿组织”奖,也为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最美、最生动的注脚。
以故宫为家
做历史文化的守护者
1216个小时,这是66岁的志愿者赵桐森2024年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完成的志愿服务时长。在这将近300天的志愿服务中,他把对沈阳故宫的深情和对这座城市的爱都镌刻在行动中。
“我家就住在小西门里,小的时候就是在故宫边长大的,所以我对故宫有着很深的感情。”2019年,退休后的赵桐森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沈阳故宫志愿者团队,守护故宫是他退休后最想做的事情。“我想在这里守护历史,守护家园。”赵桐森的话也道出了团队的心声。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苏阳告诉记者,沈阳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4年,始终以馆藏文化资源为传播基础,以雷锋精神为服务信念,致力于讲好家乡故事,传播中华文明,成为博物院社会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沈阳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由最初的500名增加至800名,由成人志愿者、小志愿者及合作院校的校园志愿者组成,年龄段覆盖10岁至65岁。截至2025年6月,11年间沈阳故宫志愿者团队共计完成了79678人次、269264小时服务。近年来,沈阳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屡获殊荣,先后获得“最佳志愿组织”奖等10余个奖项。
与奉献为伴
做社会责任的担当者
开学高三的丁之乔,这个暑假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完成了7次志愿服务。丁之乔是8岁加入沈阳故宫博物院小志愿者团队的,9年的时光让她收获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良好的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收获着她对这座城市更深沉的爱与了解。
而丁之乔的妈妈鲁玉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女儿的影响下加入到志愿者团队中来。“我是2017年陪着女儿参加沈阳故宫博物院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年的陪伴让我觉得这件事情太美好了,于是我就在2018年加入到团队中来。”鲁玉莹说。“尽管每一次志愿服务回家之后都很疲惫,但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会瞬间冲淡疲惫。我们母女在志愿服务中一起成长,一起丰富自己,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我们会一直携手走下去。”
沈阳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部长徐璐璐告诉记者,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志愿者始终坚守岗位,用亲切的笑容和真挚的热情帮助每一位观众,而观众的一句肯定就是他们坚持志愿服务最大的动力。除馆内日常服务外,志愿者也参与到社教活动当中,为社会各阶层人群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文旅助力
做城市形象的推介者
暑假里,在人头攒动的沈阳故宫博物院崇政殿前,127中学的张偌溪声情并茂地为游客们讲解。“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想要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想要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尽一份微薄之力。这样的成长才是快乐而充实的。”张偌溪说。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参与志愿服务7年,沈阳市皇姑区岐山一校副校长崔钧最难忘的是给西藏安多的孩子们讲解。站在关雎宫前,听到他们大声背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一刻她突然懂得了志愿服务参与文化传承的真意。
在沈阳故宫的各大展区,志愿者身着红色马甲、佩戴志愿者工牌,他们不仅为游客带来生动的文化解说,帮助游客深入了解沈阳故宫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还积极倡导文明旅游行为,做城市形象的推介者,助力沈阳文旅融合发展。
苏阳说,近年来,沈阳故宫博物院积极推行文明旅游新风尚,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活动,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氛围中享受愉快的参观体验。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盖云飞 摄影李浩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