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时代,我们的生活与商业紧密相连,到处都能看到商业的影子:商业活动、商业建筑、商业广告等等,无处不在。那什么是商业?书里给出的答案是:商业是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物品与服务的一种行为。它最本质的内容就是通过交换实现盈利。特别是在当前人人创业的时代,创业者想
郑胜辉学习与思考第2649天
书中的精髓:如何科学理性地认识商业,尤其对创业者来说有哪些启示。
当今时代,我们的生活与商业紧密相连,到处都能看到商业的影子:商业活动、商业建筑、商业广告等等,无处不在。那什么是商业?书里给出的答案是:商业是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物品与服务的一种行为。它最本质的内容就是通过交换实现盈利。特别是在当前人人创业的时代,创业者想要通过商业活动获取更多财富,就必须对商业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理解商业呢?《认识商业》就是一本全面覆盖商业各个环节的系统性实战教材。
《认识商业》这本书是美国高校采用量最大的商业入门教科书,出版30多年来,先后9次修订,被全球几百所大专院校指定为企业管理必选教材。本书的作者有三个人,威廉·尼克尔斯、吉姆·麦克修和苏珊·麦克修,他们既是商业界的翘楚,又是教育界的专家,其中威廉·尼克尔斯教学经验超过30年,曾四度获颁“杰出教师奖”,可以说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吴晓波曾经对这本书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他说这本书按照一个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从求职或立志创业开始,如何理解企业的原理与运作规则。与一般意义上的教材不同,本书抛弃了枯燥的理论与公式,以尽量干练的文字,和大量丰富的案例组合,完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商业普及教育。
下面,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本书中的精彩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从创业者的角度出发,挑选三个重点内容为你解读,这三个内容分别是找准突破口、低成本激励和灵活变通。
第一部分
找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进入商业的方向。创业者可以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从最平常的生活中找到最赚钱的路子,以小企业的方式切入商业。
对那些想要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来说,创业很酷,但也很残酷,并不是你肾上腺素飙升,一拍脑门,靠着三分钟热血去做,就可以成功的事。俞敏洪曾经说过,“现在有很多小年轻跑过来找我投资,上来谈情怀,他们知道我这个人是谈情怀的人,但挣钱路子都没有摸清楚,如果想不通钱怎么挣就意味着你没有商业头脑。”如果进入商业领域是万死的情况,那么,该如何进行理性地切入呢?在《认识商业》中,介绍了进入商业的正确方式。
创业首先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最好从爱好或精通的领域出发,对自己进行理性评估,在分析优势、劣势的同时,寻找突破口,多问问自己:“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怎么干?”因为这既是创业的战术问题,又是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忽视,就是对自己创业行为的不负责。周围有很多创业失败的人,他们的想法和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赚钱、赚钱、多赚钱,甚至想“躺着就把钱赚了”。在创业之前完全没有方向,也不了解市场,就轻举妄动。比如,现在网店、微店很火,有些人看见别人天天在朋友圈里发一些赚钱的图片,就开始眼红心跳,急三火四地加入到电商的队伍中来。当你问他们“你想要卖哪种商品”“卖给哪些人”和“市场怎么样”之类问题的时候,他们却支支吾吾,无法作答。
还有一些人喜欢盲目跟风,看别人做什么项目赚钱就做什么项目,跟风随大流,缺少自己对市场的理解。这些做法完全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没有方向,没有做好准备,就匆匆加入创业队伍,到头来白白耗费了精力,还赚不到钱。在开始创业之前,一定要多问问自己:“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怎么干?”在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找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开始创业,这就相当于在自己的主场发挥主场优势。
认清自己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寻找切入商业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找到最赚钱的路子。选好突破口,不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应该从哪里突破呢?《认识商业》中说,成功的创业者要懂得发现身边的问题,也就是用户的痛点,然后把它们变成机遇。生活中的每个问题都隐藏着商机。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得出结论:凡是赚钱的项目,都是最平常的。“从最平常的生活中找到最赚钱的路子”,这是创业者首先要具备的商业思维。
如何发现问题并且找到商机呢?《认识商业》就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这就是美国创新专家沃伦·贝格尔提出的“绝佳提问三阶段模式”。首先问一下,为什么用户会有这样的痛苦,然后再问一下自己:“假如我做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产品,用户会满意吗?会有惊喜吗?会买单吗?”最后再问,下一步如何做才能实现这样的设想?这个逻辑与产品设计的逻辑基本相同,都是先找到用户痛点,然后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采取措施将设想变成现实。
在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现在WiFi应用很广泛,很多人家里都开始使用路由器。但是安装路由器的时候,设置非常麻烦,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样设置。小米公司发现了这个令用户苦恼的问题后,就研发了创新产品小米路由器,其实功能没有什么变化,就是设置非常简单,只需要进行三步傻瓜式操作,就可以轻松完成设置。因此,小米路由器一上市就受到用户的热烈追捧。
既然你已经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业路子,那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正式进入商业界的载体,最合适的载体就是小企业。小企业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以及快速使用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船小好调头”,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以及快速的反应。如果把市场想象成一个大瓶子,那么大企业就像大石头,虽然可以装满,但石头之间会有许多缝隙。这些缝隙,我们就可以用沙子来装满,减少这些空白的空间。商业也正是如此,大企业无法满足市场上的所有需求,小企业就可以通过填补这些空隙来获得利润。
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甚至跨国公司的案例非常多,比如大卫·麦克康奈尔向朋友借了500美元创立了小企业雅芳公司,改变了大公司的零售做法,采取直销的方式,迅速赢得女性的青睐。发展至今,雅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美容化妆品公司之一,拥有43000名员工,通过440余万名营业代表向145个国家和地区的女性提供两万多种产品,年营业额达到57.2亿美元。英国军事理论家拖·富勒说:“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那么,一个有智慧的初创企业也一定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快速切入,成就美好的未来。
总结一下:找准突破点。创业之前,要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主场,然后使用“绝佳提问三阶段模式”的方法,从最平常的生活中找到最赚钱的路子,以小企业的方式进入商业。
第二部分
低成本激励,用较低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初创企业员工的敬业意识,激发主观能动性。
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企业中的人进行有效地激励,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认识商业》中介绍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赫兹伯格的激励因素以及麦格雷格的 X 理论和 Y 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方法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有形待遇,无形激励。工资、待遇、奖金、股权,等等,都属于有形待遇。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很难在有形待遇方面提供更多资金。毕竟发展才是第一要务,有限的资金要用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之上。更何况,高工资、高待遇也未必能够激发员工内在动力,甚至还会出现留不住人的现象。比如富士康员工的福利待遇,在当地属于很高的水平,但仍然出现员工跳槽的现象。
初创企业虽然不能在工资待遇等有形待遇上做文章,那只能在无形激励上下工夫,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激励效果。无形激励是指利用共同愿景、自我价值实现等方法,最大限度满足员工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达到低成本激励的目的。《认识商业》提到了很多低成本激励的方法,我们把它归纳为“四激励法”,分别是分享共同愿景,实施价值激励;给予充分授权,实施信任激励;打通沟通渠道,实施融合激励;及时赞美奖赏,实施荣誉激励。
第一个方法:分享共同愿景,实施价值激励。共同愿景是企业中所有人共同拥有的未来目标,是每个人都愿意将精力和时间为之付出的共同景象。这个目标可以是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也可以是造福人类的义举,只要能够得到团队成员的一致认同即可。对初创企业来说,一支有着共同信仰的队伍,更容易焕发出蓬勃的力量和向上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无需投入过多的资金。所以,初创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在创业之初,就找到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时刻与员工分享,让团队里的每个人时刻都在愿景的激励下,愿意为这个共同愿景主动投入。
大家都知道 IBM 公司,它的全称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现在非常有名,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但是在1914年刚成立的时候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它的支柱产品却是屠夫专用秤和钟表。为了激发团队的斗志,创始人托马斯·J·沃森毅然将公司名称从计算—制表—记录公司改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并总是表现出,好像这是一个“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也更成功的企业”。事实上,在这一共同愿景的激励下,IBM 通过其乐观向上的团队坚持不懈地追求,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从1914年到1946年的32年间,IBM 的利润增长了38倍。
第二个方法:给予充分授权,实施信任激励。信任是加速人体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比努力更为重要。只有在信任基础之上放手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时甚至还可超水平发挥,取得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成绩。不但如此,信任还能够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每个员工从内心里都希望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企业和老板的赏识和重视。在企业里,员工得到了重用,就会萌生感恩的心,才会忠于职守,忠于企业。
具体操作中,初创企业可以将具体工作进行分解,把工作指派给某个人,让他有机会从头到尾完成一项明确的任务,并为成功完成任务而承担责任。让他从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个人成就、挑战和肯定的机会。比如,小家电制造商美太格公司重新设计了洗衣机的生产过程,让员工可以组装整个抽水马达,而不是一小部分。这样一来,每个参与组装的员工都有了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均得到了明显提升。克莱斯勒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伊顿被问及公司当年的营业额是如何增加了246%,达到37亿美元时,他回答道:“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回答的话,那就是授权。”由此可见,信任激励的巨大威力。
第三个方法:打通沟通渠道,实施融合激励。融合激励就是要打破组织内影响沟通的所有障碍,让员工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在组织内部实现沟通顺畅,有效融合员工创造力和执行力。员工接触到丰富的信息,感到自己的确是公司的一分子,因而表现出色、生产效率极高。管理者通过这些工作,集中了解了员工们的意见和想法,并且使整个公司的内部沟通保持顺畅,也才能避免因主观武断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可以采用一个房间集体办公、摆设大餐桌让组织成员一起就餐、举办公司远足活动等等,促进管理者与员工间的深度融合。
福特汽车曾经有个临时组织的“野马团队”,这个团队虽然来自于不同部门,但是彼此之间沟通没有任何阻碍,甚至绘图员就坐在会计师旁边,工程师坐在设计师旁边。当他们面临犹疑不决的问题时,他们会把供应商也找来,加入队伍全天候工作,解决问题。团队成员动力明确而且积极,都憋着一股劲,要在预算内准时完成任务,因此常常加班至深夜,甚至夜里就睡在仓库的地板上。最终,这支团队比原定时间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新车一上市就成为抢手货,销售量不断上升。
第四个方法:及时赞美奖赏,实施荣誉激励。激励不一定要很困难复杂,它可以从肯定员工的工作开始。当员工完成了某项工作时,最需要得到的是上司对其工作的肯定。上司的认可就是对其工作成绩的最大肯定。对员工的出色工作,要进行公开的赞美。赞美能够使员工对自己更加自信、对工作更加热爱,同时也能够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要通过赞美让员工知道你欣赏他们的工作,这通常比只是表扬或发奖金效果更明显。
给员工的赞美也要及时而有效,当员工工作表现很出色,主管应该立即给予称赞,而且是当众赞扬,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上司的赞赏和认可。这种赞美奖赏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像是这样:“小王,你虽然在今天的会议上说得不多,但你的想法很有价值,我想听听。”除了口头赞赏,企业管理者还可以使用书面赞美、对员工一对一的赞赏、公开表扬等形式鼓舞员工士气。《奖励员工的一千零一种方法》的作者鲍勃·纳尔逊说:“在恰当的时间从恰当的人口中道出一声真诚的谢意,对员工而言比加薪、正式奖励或众多的资格证书及勋章更有意义。这样的奖赏之所以有力,部分是因为经理人在第一时间注意到相关员工取得了成就,并及时地亲自表示嘉奖。”
总结一下:低成本激励。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有效地激励措施能够激发员工内在动力和主观能动性。初创企业由于资金限制,无法在有形待遇上加大力度,但可以采取低成本的无形激励,让初创企业一路向前快速飞奔。无形激励的方法主要包括四种:分享共同愿景,实施价值激励;给予充分授权,实施信任激励;打通沟通渠道,实施融合激励;及时赞美奖赏,实施荣誉激励。
第三部分
上面为你讲述了找准突破口和低成本激励两个内容,下面来为你说说最后一个重点:灵活变通,果断决策,理性应对危机。
世界上没有永远正确的选择,也没有永远不会亏损的项目。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创业既艰苦,风险又大,许多事情都属意料之外。要面临的风险不仅有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行业环境还有决策因素、管理因素,甚至还有不可抗力因素,等等。其中,对创业者来说,最大的危险来自于市场。因为市场永远都是风云变幻的,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丰厚资本投资公司的创始人杨守彬曾经对创业有段精彩的评价:“我们艰辛地爬到了台风口,可是发现那里已经有了一堆猪,台风根本吹不动那么多猪。有幸有一两只猪吹到了天上,可是也很快就停了,大多数就跌了下来。”有数据显示,中国创业公司的失败率高达90%。如何成为另外10%的成功创业者,是摆在许多创业者面前的难题。因此创业时,创业者不仅要抱最大的希望,也要做最好的打算。抱最大的希望,是要时刻激励自己朝目标前进,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做最好的打算,是要评估各种风险,做到灵活地变通、果断地决策。
变通是创业者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创业者,要时刻关注市场的最新动向,关注行业最新科技的发展,从中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时做出调整。其实,在选择方向的时候,我们就提出,要从小企业切入,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可以做到“船小好调头”,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验策略,避免尾大不掉的情况。如果市场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你还坚定地原地踏步,那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早晚会走向失败。
拿上世纪末流行的 BP 机行业来说。那时候手机的价格很高,很少有人能买得起,能够拿上一部“大哥大”,立刻就能成为众人围观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便宜又方便使用的BP机就开始崭露头角,迅速占领了市场。发现这一市场热点后,大量依托 BP 机业务的公司也开始蜂拥而上,当然其中也不乏各种小企业。但是,突然有一天,市场发生巨大变化,手机的技术壁垒被突破了,价格一路走低,迅速成为人手一台的标配。这时候, BP 机一下子就从风口上掉了下来。针对这种相当于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 BP 机的生产企业和相关企业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有人就想出了降价或提供增值服务的方法,来对抗来势凶猛的手机市场。还有一部分企业则发现市场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及时地转变了策略,果断放弃BP机市场,及时转向,加入手机市场。
果然没过多久,抓住机遇做出改变的企业都躲过了灾难,获得了新生。而那些依旧沉浸 BP 机市场的企业,则从苟延残喘逐渐走向了最后的消亡。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时刻关注市场的最新动向,关注行业最新科技的发展,始终保持弹性状态,提前预测,提前决策。
变通是思想和动机的转变,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决策。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变通的方向是否正确。如何在危机来临时做出理性的决策?《认识商业》一书认为,理智的决策模式是管理者按照一定的步骤,作出符合逻辑的、明智且判断精确的决策。这些步骤总共有7步,被称为“7D决策法”。第一个D是定义(Define),说明问题;第二个D是描述(Describe),收集所需要的信息;第三个D是开发(Develop),找出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第四个D是达成(Develop agreement),需要得到参与者认同;第五个D是确定(Decide),选出最佳可选方案;第六个D是执行(Do),果断地执行所选择的方案;第七个D是判定(Determine),对做出的决策好坏进行评估判断,然后持续进行。
美丽说网站的成功转型,就很好地诠释了“7D决策法”。美丽说原来是一家女性时尚社区导购网站,“寄生”于淘宝网,仅2013年就给淘宝带来超过30亿元的交易额。但市场风云变幻,2013年10月份,淘宝封杀导购类网站,屏蔽了所有通向淘宝的链接。这对美丽说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在这种情况下,美丽说是如何做出转型决策的呢?首先,Define,定义,对淘宝封杀的问题进行定义,认为这是生死攸关的抉择。之后,Describe,美丽说搜集信息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评估:发现来自淘宝的分成收入只占整体收入很少的比重;手中掌握上万家长期投放广告的合作的淘宝商家;腾讯等大公司具有强烈合作意向,等等。综合起来看,美丽说已经具备转型的基础。
于是第三步 Develop,美丽说找出了多条解决方案,主要有三点:一是自行开发商家交易系统,将广告团队直接转型为商家运营团队,帮助优质商户在美丽说上开店;二是加紧与腾讯合作,对接微信,投入移动端;三是聚焦女性电商垂直领域。第四步 Develop agreement ,达成认同。在征得管理层的同意后,果断进行第五步,Do,也就是执行。在宣布美丽说转型电商平台7天后,再进行判定:Determine 。此时的累计成交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单日订单数突破18万单,判断决策有效,继续执行。
总结
这本书中最可为创业者借鉴的三个内容,找准突破口、低成本激励和灵活变通。
首先是找准突破口。创业之前,要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主场,然后使用“绝佳提问三阶段模式”的方法,从最平常的生活中找到最赚钱的路子,以小企业的方式进入商业。
其次是低成本激励。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员工内在动力和主观能动性。初创企业由于资金限制,无法在有形待遇上加大力度,但可以采取低成本的无形激励,让初创企业一路向前快速飞奔。无形激励的方法主要包括四种:分享共同愿景,实施价值激励;给予充分授权,实施信任激励;打通沟通渠道,实施融合激励;及时赞美奖赏,实施荣誉激励。
最后是灵活变通。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要学会灵活地变通、果断地决策,做到理性对待市场,理性应对危机,始终保持弹性状态,使用“7D决策法”,果断做出理性的决策。
撰稿:御风而来;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资料来源:得到APP听书栏目;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愿景:
把母亲智慧文化馆开遍每一座城,助力每一位母亲都能旺三代。
来源:中国公民郑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