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EE是一种双曲线无线导航系统,可供舰船和飞机使用。它通过测量两组无线信号的时间延迟来确定位置,在距离约500公里(350英里)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可达数百米。这是第一种投入实际使用的双曲线导航系统,并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服役。
GEE是一种双曲线无线导航系统,可供舰船和飞机使用。它通过测量两组无线信号的时间延迟来确定位置,在距离约500公里(350英里)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可达数百米。这是第一种投入实际使用的双曲线导航系统,并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服役。
QH系统首次由英国皇家海军在1942年8月的迪耶普登陆中使用,随后成为舰船航行的标准系统。为了“海王星行动”(诺曼底登陆),扫雷通道的初始航线规划与Gee格网图保持一致。精确性极为重要,因此约有860艘登陆舰配备了Gee QH设备。
由于GEE是英国本土系统,在“HAIDA”号返回加拿大水域之前,该系统可能已被拆除。
GEE站组件包括:R1355无线接收机、62型指示器单元和电源。海军版GEE被称为 QH设备,“HAIDA”号配备的是 QH3型。
德卡导航系统是为英国海军秘制的战时无线导航辅助设备。照片中显示的是 QM型接收机,它是后续德卡接收机的原型。德卡系统可靠航程约为250至300海里,主要用于近海航行。
为了对德军保密,德卡发射台设在英国,仅在1944年6月5日为诺曼底登陆启用,并于6月7日关闭。在二战期间,德卡甚至无法在英国水域使用。“HAIDA”号启航前,接收机很可能已被拆除,因为在加拿大水域无法使用。
1946年,英国首条德卡导航链开始商业运行,随后稳步扩展至25个国家。加拿大海军决定评估德卡系统作为精确近海导航手段。1957年签订建设加拿大四条德卡导航链合同,1958年确认其中一条链投入使用,1961年四条链全部交付海军使用。
夜间精度可达240–300海里,昼夜分辨率分别为±50米和±200米。四条加拿大德卡链的主站分别位于:魁北克马德琳群岛、诺瓦斯科舍Chester、安蒂科斯蒂岛Port Menier和纽芬兰Port Blandford。大部分链一直运行到1980年代初。德卡设备只能租用,不能购买。当“HAIDA”号退役时,德卡系统仍在运行,因此 MK 5接收机 被归还给德卡公司。
照片中为 Mark 5德卡接收机,即“HAIDA”号所配类型。指示器箱称为“德科米特”(Decometer)碗,用于显示“电子航线”,并应用到航海图上(实际操作比这复杂)。在“HAIDA”号作战室可见替代的Mk 12 Decometer碗,确切位置目前不详。(德卡导航公司照片)
Loran A是二战期间首次开发的远程无线导航系统,国际上于1985年前关闭,由Loran ‘C’系统取代。Loran A通过接收两座间隔较远的无线发射台信号脉冲间隔来确定位置,这些发射台都由主发射台控制。脉冲显示在阴极射线管上,时间差应用于地图,可显示经纬度。
典型海上航程约1500海里,工作频段为1750–1950 KHz。
1946年2月照片显示,DAS Loran ‘A’接收机安装在作战室的货架上。后期图纸显示其安装在航海图室的货架上。推测DAS接收机在“HAIDA”号服役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因为这是唯一的远程无线导航手段。1952年的图纸显示,该接收机最初位于作战室右舷后方角落,后迁至新建的航海图室。
二战期间,高频定向(HF/DF)用于获取潜艇无线电信号或其他目标的方位。其工作频段为高频(3至30 MHz)。FH-3本身覆盖频率范围 670 kHz 至 20 MHz。
最初,“HAIDA”号配备了英国制造的 FH-3 HF/DF设备,但在1944年的检修中升级为 FH-4。FH-3可与五种不同接收机中的一种配合使用。获取方位的方法是旋转定向仪(goniometer),通过监听信号强度出现的听觉“零点”(null)来确定方向。
FH-3鸟笼天线
FH-4型高频/定向设备(HF/DF)(1944–1949)“HAIDA”号建造时,高频/定向(HF/DF)鸟笼天线安装在主桅上,因此HF/DF办公室及定向设备位于主桅下方的第二无线电办公室。后来,在1944年9月至12月的检修中,291型雷达被移至第二无线电办公室,而HF/DF鸟笼天线则迁至前桅。这样,291雷达原占用的空间腾出,用于安装 FH-4 DF设备。FH-4为英国制造。
FH-4使用**阴极射线管(CRT)**显示无线电信号的方位,信号输入由单独的接收机提供。该FH-4实例可在博物馆舰 HMS Belfast 看到。
从1944年至1949年,FH-4鸟笼HF/DF天线一直安装在前桅上,直到“HAIDA”号在1949年进行中期现代化改造。此图中未显示感应天线(sense aerial)。
照片显示了“HAIDA”号的HF/DF办公室(拍摄于1946年2月),其确切位置目前不详。HF/DF功能在1949–1952年的现代化改造中被移除。频率覆盖范围为 1至25 MHz。
FM12中频定向系统(MF/DF)(1943–1963)
“HAIDA”号建造时安装的中频定向系统(MF/DF),一直保留至退役。该系统由安装在舵楼外部的“方形环”天线组成,并连接至位于无线电4室的 FM12 MF/DF接收机。FM12为英国制造,用于确定沿海信标电台的方位。
照片左侧显示的是FM12接收机,当时属于主无线电办公室(Radio 1)。1962年,FM12被移至Radio 4。
FM12 MF/DF接收机用于调谐沿海信标电台,频率覆盖 40至1060 kHz。
获取方位的方法如下:操作员首先调入目标沿海信标电台,然后旋转定向仪(goniometer),直至信号强度表出现“下陷或零点(dip/null)”。随后从圆形刻度上读取方位。
然而,任何环形天线都会产生两个方位——一个是信标的实际方位,另一个是相反方向的方位(互为反向)。通过使用称为 感应天线(Sense antenna) 的线天线,并结合接收机上的 Sense功能,操作员可确定实际方位。
在FM12接收机上,定向仪为左侧的大旋钮,信号强度表为最右侧大旋钮上的小白圈。
AN/UPD-501 超高频定向接收机(SHF DF)(1956–1963)大约在1953年,加拿大皇家海军(RCN)开始在部分舰艇上装备超高频(SHF)定向能力,用于侦测特定雷达发射并识别发射源所属的舰艇类型,并非用于导航。
最初系统只能拦截**“X波段”雷达**信号,X波段雷达频率在 8.0 GHz 至 12 GHz 之间。后续的SHF/DF系统增加了 S波段 和 K波段 的接收能力。通过分析接收机CRT上显示的波形,该系统可提供雷达信号的波长、方位以及天线旋转周期。电子战操作员通过将观测到的特性与档案中的记录对比,即可识别产生特定信号的舰艇类型。“HAIDA”号在1956年至退役期间仅保留X波段能力。
“HAIDA”号的四个喇叭天线以90°角相互垂直安装,并竖直朝向,没有任何防护罩。每个喇叭天线可探测其所在的90°象限内的发射。四个喇叭天线的安装板位于前桅顶(RCN图片)。退役时,这四个喇叭天线被拆除。
AN/UPD-501 SHF/DF接收机安装在无线电4室(电子战办公室)。四个喇叭天线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到接收机下方中部。探测到的信号及其方位通过CRT显示在屏幕上,基线闪烁的角度对应目标的相对方位。无线电4室的陀螺重复器协助确定真实方位。
基线闪烁的频率显示目标雷达的天线旋转周期。若无信号,则CRT中央显示一个光点;接收到雷达信号时,还会触发可通过扬声器或耳机监控的声响警报。
AN/UPD-501为加拿大制造。
来源:胡侃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