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随着泉州半导体高新区晋江分园区妇联、洛江经济开发区妇联先后成立,泉州市66个重点园区全部完成妇联组织组建,覆盖企业超6000家。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泉州市妇联立足园区体量大、行业分布广、产业分类多的特点,创新构建“立体化覆盖、精准化赋能、特色化履职”路径的
近日,随着泉州半导体高新区晋江分园区妇联、洛江经济开发区妇联先后成立,泉州市66个重点园区全部完成妇联组织组建,覆盖企业超6000家。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泉州市妇联立足园区体量大、行业分布广、产业分类多的特点,创新构建“立体化覆盖、精准化赋能、特色化履职”路径的生动实践。如今,妇联组织在“三新”领域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持续提升,园区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不断增强。
分类施策织密网,立体化覆盖实现“应建尽建”
要让妇联组织扎根园区,首先得打破“建不建、怎么建”的壁垒。泉州市妇联将园区妇联建设纳入全市妇联组织建设重点,市县两级妇联主动联动组织部、社会工作部、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建立起“党建引领、部门协同、园区主责、妇联指导”的协同推进机制,凝聚起强大工作合力。
秉持“一园一策”理念,各地妇联因地制宜创新组建模式:在党组织健全的鲤城源和1916创业产业园、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南园),推行“组织联建、阵地联用、负责人交叉任职”,实现园区党支部书记与妇联主席“一肩挑”,推动党建妇建深度融合;石狮市以园区为单位推行区域化联建,7个园区妇联辐射近千家企业,形成“以点带面”的覆盖效应;晋江紧跟“三区联创”大党委步伐,成立梅岭街道万五商圈妇联、青阳街道帼潮创客妇联等区域性组织,实现“园区、厂区、社区”跨界覆盖;南安打破地理界限,在霞美镇整合电子光伏与机械制造装备基地,成立片区产业基地妇联,统筹服务42家企业的2300余名女职工;安溪则依托经开区“一区九园”管理模式,让妇联组织链条与产业链条“双链融合”,仅泉州芯谷安溪分园区就以LED产业链为纽带,串联起21家全链条企业……“单建+联建+跨建”的立体化模式,让妇联组织在各类园区中实现了“应建尽建”。
精准服务暖人心,从“建起来”到“活起来”的跨越
织密组织网络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园区妇联真正成为女性的“娘家人”,精准化赋能是关键。泉州市妇联紧扣娘家人暖“新”三年行动,推动服务直抵园区女性心坎。
在丰泽区高新园区“党建+”邻里中心,新增的女性专项体检服务让女职工倍感贴心,联动园区幼儿园开设的“四点半课堂”,更是为36个双职工家庭解决了课后托育难题;泉港区妇联与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约红娘子企地人才“安心工程”,通过政策对接、赋能培训等活动,为女性人才搭建成长平台;永春县苏坑电商园里,暖心驿站、静音直播间、姐妹议事角组成的特色功能区,成了女性休憩、学习、议事的温馨空间;南安市推行园区妇联轮值主席制度,由企业妇联主席每月牵头策划活动,已开展“女职工维权周”“亲子开放日”等特色活动46场……从健康守护到托育支持,从人才服务到权益维护,全市各级妇联将思想引领、发展赋能等工作精准嵌入园区场景,让暖“新”服务真正“暖”到实处。
图为泉州市妇联联合泉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举办特色项目展评活动
特色履职显担当,服务女性与助推发展“双丰收”
精准服务夯实了基础,而立足区域特色创新履职,则让园区妇联工作焕发独特活力,实现服务女性与助推企业发展的“双向奔赴”。
洛江区河市镇五金机电产业园区妇联组建“巾帼技术攻关队”,带动500余名女职工提升技能,16场“职场护航”活动为女性职业发展保驾护航;石狮宝盖科技园区妇联依托零工市场设立巾帼灵活就业专区,帮助“宝妈”实现家门口再就业,已促成灵活用工100余人次;泉州芯谷安溪分园区妇联依托台湾人才之家,助力17名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同时打造“15分钟便民惠企服务圈”,快速解决女职工急难愁盼;德化新秀园妇联则发挥联系陶瓷艺术大师的优势,通过创意分享、创业沙龙等活动,提升女艺术家的专业水平与经营能力,带动200多名妇女就业创业,让“她技艺”焕发新彩……
图为德化新秀园妇联举办“新时代·她艺术”女陶艺师分享交流沙龙
从组织覆盖到精准服务,再到特色履职,泉州市妇联以“三化”路径为园区妇女撑起一片天。接下来,全市园区妇联将持续深耕“三新”领域,让“娘家人”的温暖延伸至更多角落,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她力量”。(潘煌杰)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