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我们基地刚刚下了一窝小猪崽,带你们去看看。”彭文福一边向直播间内的观众介绍,一边往竹林窝旁搭建的“临时产房”走去,只见十只浑身红彤彤的小巴马香猪围在猪妈妈身边。直播间内,大家纷纷点赞,一眨眼功夫,点赞数量就超过了1万。
8月25日,雅安福祥香猪基地负责人彭文福拿出手机,打开抖音直播,直播间内人气迅速上升。
“前几天,我们基地刚刚下了一窝小猪崽,带你们去看看。”彭文福一边向直播间内的观众介绍,一边往竹林窝旁搭建的“临时产房”走去,只见十只浑身红彤彤的小巴马香猪围在猪妈妈身边。直播间内,大家纷纷点赞,一眨眼功夫,点赞数量就超过了1万。
“这片竹林就是我的直播间,通过直播,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雨城区草坝镇大元村养的巴马香猪。”彭文富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说道。
引“香猪”入村 荒坡变身“聚宝盆”
“十几年前,我吃过一次巴马香猪肉,太香了。”彭文福说,正是这份“太香了”的口感,让他坚定了香猪养殖的决心。经过调研考察,他决定把巴马香猪引进家乡。
2020年5月9日,雅安福祥香猪基地落户大元村。彭文福瞄准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与闲置资源,以土地租赁形式与村集体合作:一方面,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带来2万元租金,让荒坡“活”了起来;另一方面,基地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优先雇佣本村村民,近百名村民就此变身“香猪管家”,实现“家门口就业”。
几年时间过去了,基地不仅凭借独特的生态养殖模式打响“雅安香猪”品牌,更以产业为桥,让荒坡变“宝地”、村民变“管家”,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在这儿干活五年,我俩一个月能挣6000多,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担任“猪管家”五年的肖应兵夫妻,道出了村民的共同心声。
大元村村委会副主任卢德芳也表示:“养殖场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稳定收入,还帮村里链接了市场、技术等资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打下了好基础。”
生态循环养 保证香猪好品质
每天早上,肖应兵就会背上一大背篓猪草到基地中,巴马香猪看到后,就会从圈舍中跑出来,跟在肖应兵身后。竹林地中,肖应兵将猪草倒在地上,小猪们便一边摇着尾巴一边快乐地吃着新鲜的青草。
如今基地里的巴马香猪20多天就开始学吃猪草,32天断奶后从上面8亩的种猪放养区,转到下面十多亩竹林继续放养。
彭文福始终坚持“科学、环保、效能”原则,将基地清晰划分为生活区、养殖区、粪污处理区,更建成2个200立方米沼气化粪池、2座干粪堆放库——猪粪沼液经处理后,既能灌溉果园,又能滋养猪草,最终反哺香猪养殖,形成“猪-沼-果-猪”“猪-沼-草-猪” 的立体生态闭环,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彭文福的养殖基地,也是雅安第一家取得有机认证的养殖基地。
小香猪在基地20余亩的放养区里,生活十分惬意。白天满山跑、啃百草,渴了喝山泉水;晚上补充少量有机玉米。“相当于小猪天天在‘跑马拉松’。”彭文福表示,这种“慢养”模式虽让香猪一年仅长一百多斤,但成就了其独特口感。
据了解,早在宋朝就是皇室贡品的巴马香猪品种,如今从大元村走上百姓餐桌——瘦肉鲜嫩、肥肉不腻、猪皮香脆,谷氨酸含量达普通猪的226%,蛋白质含量22%,脂肪却仅为普通猪的1/5,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调血脂、清血栓,老人、孕妇、儿童均可放心食用。
双线拓市场 产业带富暖人心
凭借过硬品质,雅安福祥香猪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在产品端,基地精准对接不同需求:4个月大、20 多斤的香猪可做烤全猪,外皮焦脆、肉汁爆涌;6个月大的香猪适合做烤坨坨肉,口感糯香;白切、串串等吃法更是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烟熏腊肉还需要提前预订。
在销售端,基地构建“线下+线上”双渠道:线下,北上广、成都等地的山庄宾馆长期合作,订单稳定;线上,彭文福通过直播展示香猪养殖日常,不仅打响了品牌,更带来了不少新客户。如今基地年出栏香猪超1000头,“目前不愁销售”成为彭文福最有底气的话。
基地的价值,远不止于“养出好猪”。负责人彭文福2017年获评“四川好人”,2018年登上央视《每日农经》,他始终认为“产业要带富乡亲才更有意义”。除了提供就业,基地还优先雇佣村上村民参与临时务工,为村民增加收入。
从荒坡闲置到产业兴旺,从村民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增收,雅安福祥香猪基地用“生态+产业”的组合拳,交出了一份“养殖富民、生态惠民”的乡村振兴答卷。
▌记者:胡月、孙伟、赵宇航、孙露菲、杨超
▌视频制作:杨超
▌编辑:田洋(见习)
▌校对:郑胶
▌审核:徐召红
来源:三木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