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明确 2027 年、2030 年、2035 年三阶段目标。此政策顺应AI技术演进规律,能赋能国内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国际开放合作。AI带来的是“赋能” 而非“替代”。“人工智能 +” 既是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明确 2027 年、2030 年、2035 年三阶段目标。此政策顺应AI技术演进规律,能赋能国内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国际开放合作。AI带来的是“赋能” 而非“替代”。“人工智能 +” 既是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需学会与AI共生,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成果。
8月26日,“人工智能+”行动迎来重要进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
《意见》要求,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01 政策出台顺应时代,有利于构建国际开放合作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此时发布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意义重大,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从技术发展看,有助于顺应和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规律。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新的科研成果支撑场景应用落地,以新的应用需求牵引技术创新突破,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双向赋能,有助于以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确定性,应对技术和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加快形成更富生命力的中国特色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同时,主动构建与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趋势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伦理规则等,有助于促进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从国内实践看,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有助于拉动需求增长、加快动能转换、吸引全球对华投资,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从全球形势看,有助于构建更高水平国际开放合作。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坚持智能向善,把人工智能作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全球合作,弥合全球智能鸿沟,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机遇。
02 “人工智能+”带来的不是“替代”,而是“赋能”
《意见》围绕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一方面,以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统筹国内和国际,开展“人工智能+”6大行动。围绕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6大重点领域,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对各行业各领域范式变革影响,前瞻谋划“人工智能+”工作着力点。另一方面,以硬基础和软建设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人工智能+”行动8大支撑。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演进规律,结合内外部形势变化,围绕模型、数据、算力、应用、开源、人才、政策法规、安全8个方面,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体系。
简单说就是,我国将继续大力推动AI技术发展,渗透到每个人的职业选择、生活日常与成长路径中。对于我们而言,“人工智能+”不是遥远的产业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机遇窗口,也是需要主动应对的现实挑战。
先来看看挑战,部分低技能、高重复的岗位,面临被AI替代的风险。例如,流水线的工厂员工、超市的收银员等这些岗位的从业者,很可能面临“就业困境”。
而机遇,就像《意见》中提到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消费提质”等重点行动深度绑定,为不同身份、不同领域的个体提供了多元成长空间。
例如,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这一导向直接为个人创造了两类职业机遇:新兴职业的“增量空间”与传统职业的“提质空间”。在新兴赛道上,催生AI训练师、智能模型调优师、数据标注工程师等新职业。在传统职业领域,“人工智能+”带来的不是“替代”,而是“赋能”。
从生活品质来看,将“便捷服务”到“个性化体验”,智能融入日常细节;个人成长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赋能”,全民AI素养提升有了新路径让“AI素养”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适应智能社会的“基础能力”。
“人工智能+”行动不是一场“技术碾压”,而是一次“协同进化”;不要“害怕被替代”,而在于“学会与AI共生”。正如《意见》所强调的,“人工智能+”的目标是涌现一批新基础设施、新技术体系、新产业生态、新就业岗位等,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本文SEO关键词:国务院/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AI)
(备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完
作者:甄清岚
责编/版式:甄清岚
审核:郄勇志
监制:刘启诚
工联网简介
工联网创立于2020年4月1日,以“记录智慧工业时代”为宗旨,致力于打造5G时代工业互联网行业领先的网络传播平台。创办以来,工联网立足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发展前沿,见证和记录了行业发展历程,以及时、权威的报道全面反映工业互联网产业变化,为行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工业互联网垂直领域网络渠道第一媒体。
来源:小黄科技每日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