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的小朋友谢谢这些大哥哥大姐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17:25 1

摘要:这个夏天,青岛科技大学“泉海童行”爱心志愿服务团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元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围绕红色文化传承、本土文化扎根、海洋科普启蒙、儿童安全守护四个专题,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为章丘区山水南城梧桐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别样的成长体验,让红色基因、乡土情怀

这个夏天,青岛科技大学“泉海童行”爱心志愿服务团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元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围绕红色文化传承、本土文化扎根、海洋科普启蒙、儿童安全守护四个专题,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为章丘区山水南城梧桐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别样的成长体验,让红色基因、乡土情怀、科学意识与安全知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不朽精神

在辛锐中学,历史的厚重与青春的热忱奇妙共振。这里以抗日英烈辛锐命名,是山东省、济南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及章丘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柜中,辛锐办报时磨出血泡的钢笔,无声诉说着革命者的坚韧;礼堂内,大型柳子戏《辛锐》演绎着女英雄怀胎血战的壮烈,那跨越年龄的共鸣,正是红色教育最动人的注脚。

走进毛主席像章展览馆,一枚 1976 年的特殊像章吸引众人目光。它由当年群众用自家铝锅熔铸而成,手工雕刻的模具让背面“人民万岁”四个小字质朴有力。红色精神并非遥远符号,而是蕴藏在百姓与时代的双向奔赴中。

在章丘区梧桐树幼儿园,志愿者为孩子们带来纯真的红色启蒙。当孩子们用稚嫩手指指出党旗上的镰刀锤头,并大声解释“这是农民和工人的标志”时,志愿者看到红色基因的生动传承。童声里的认知或许简单,却是红色基因扎根生长的最初模样。

“泉海童行”爱心志愿服务团的暑期红色实践,以旗帜为引、以戏剧为桥、以文物为镜,让小朋友们在情感共鸣中完成一场跨越代际的红色接力,印证着红色血脉的赓续始终鲜活而坚定。

章丘文化与海洋环保的夏日之约

漫步明水古城,青砖灰瓦间满是岁月沉淀的韵味。飞檐翘角倒映水中,非遗传承人讲述龙山黑陶的制作技艺,以及章丘铁锅“千锤百炼”的锻造故事。志愿者由此引出“家乡的水和远方的海都是生命共同体,要一样守护”的感悟,并将其带进幼儿园。志愿者以古城清水为引子,通过绘本讲述海洋故事,教孩子们认识垃圾、上环保课、制作“护海”手工作品。孩子们“不让大海变脏”的童声,让本土与海洋的守护意识紧密相连。

朱家峪,这座“齐鲁第一古村”的石屋、老巷藏着深厚的农耕记忆。志愿者在百年古槐下听村民回忆往昔生活,在旧时学堂遗址前想象先辈耕读传家的场景,斑驳石墙上仿佛能看见一代代章丘人对乡土的眷恋。看到村落的节水设施,更让人觉得“守家乡即守地球”。

在当地幼儿园,“章丘大葱”成为最鲜活的教材。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观察大葱形态,用动画短片演示其生长过程,孩子们的童声中满是自豪,这正是本土文化扎根的模样。志愿者还巧用大葱开展科学实验,如将大葱比作小船,演示空物能浮于水上的原理,向孩子们揭示浮力的秘密。孩子们举着葱段比画,在认知家乡物产时,悄悄种下海洋科学的种子。

这场实践以巧思联结乡土与海洋,让孩子们在爱家乡的同时,也向往守护更广阔的世界。

童真与蔚蓝的相遇

“大海里面有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孩子们用创意赋予卡纸“生命”:带花纹的章鱼藏着“变色伪装”的智慧,成群的小鱼排列着“洄游”的队形。当志愿者讲解 “珊瑚是无数小生命的家” 时,有的孩子特意给珊瑚卡纸粘了更多 “小居民”,孩童的想象为科学知识添上温暖注脚。

彩泥在小手中翻滚,志愿者指着孩子们捏出的“海绵宝宝”介绍:“海底真的有会‘呼吸’的海绵,它们可是净化海水的小能手。”于是,派大星的圆肚子里藏进海星的再生秘密,蟹老板的大钳子旁,多了“甲壳类动物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故事,童真创作成了海洋知识最生动的容器。

拼图环节成了小小的“协作战场”。孩子们在散落的碎片中发现“小丑鱼总挨着海葵”,志愿者顺势引导:“这是它们的互助小约定,就像小朋友们一起拼拼图一样。”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随着默契的分工悄悄住进孩子们心里。

动画短片展示海水化作云朵、再落回海面的过程,志愿者用“海水旅行记”解释水循环。孩子们追着问“云朵能装多少水”,这正是科学好奇心萌发的模样。

废旧纸壳做成的风铃摇曳,珊瑚与鲸鱼图案随风晃动,志愿者轻声提醒“海洋居民最怕塑料垃圾”,“守护蓝色家园”的念头悄然扎根。

这堂没有课本的海洋课,用艺术与互动编织出一张网,既兜住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稳稳接住海洋科普的种子。当知识与童心相遇,蔚蓝的热爱便有了最鲜活的模样。

安全“童”行,平安共守

“熊大熊二遇到地震啦!”课堂上,《熊出没》动画短片一播放,孩子们就被屏幕里的场景吸引。看到熊大拉着熊二躲到桌子底下,志愿者适时暂停并引导:“看,遇到地震要像小熊一样找坚固的‘小房子’。” 随后,大家一起编出口诀:“地震来,莫慌张,桌子底下藏一藏;不乘电梯走楼梯,护住脑袋别忘记。”孩子们跟读几遍,便能完整背出。

“下雨天大雾天,穿什么颜色能让司机叔叔很快看到你?”面对志愿者的提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志愿者拿出小盒子教具,放入深色衣服的卡片,小朋友们发现“什么也看不见了”。当贴上反光贴,“哇,会发光!”志愿者借此解释:“所以下雨下雪天,穿亮色衣服、贴反光贴,就像给自己装了‘小灯笼’。”

安全课没有枯燥的说教,却让“避险”与“防护”的意识,随着动画情节、顺口口诀与发光的贴纸,悄悄融进孩子们的日常认知里。这印证着当安全知识遇上童真视角,保护自己的本领便有了最生动的模样。

从红色精神的赓续到本土与海洋的联结,从科学种子的播撒到安全意识的培养,“泉海童行”爱心志愿服务团的四个专题相互呼应,共同书写一段充满意义的夏日篇章。这场实践不仅让参与者在互动中收获知识与感悟,更传递出跨越年龄的爱与力量,为成长之路留下深刻而温暖的印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删除

章丘人论坛

咱章丘人自己的论坛

招聘/ 交友 / 房产 /聊天/爆料/便民服务/

来源:顶风喝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