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进口加拿大油菜籽及菜粕数量较大,2024年我国进口油菜籽639万吨,其中来自加拿大的数量达到613万吨,占总进口量的96%。此外,进口俄罗斯菜籽占比3%,进口蒙古菜籽占比1%。2024年我国进口菜粕275万吨,其中来自加拿大的数量达到202万吨,占总进口量
本报特约分析师魏舒婷
我国进口加拿大油菜籽及菜粕数量较大,2024年我国进口油菜籽639万吨,其中来自加拿大的数量达到613万吨,占总进口量的96%。此外,进口俄罗斯菜籽占比3%,进口蒙古菜籽占比1%。2024年我国进口菜粕275万吨,其中来自加拿大的数量达到20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4%。其中来自阿联酋的菜粕占比18%,来自澳大利亚的菜粕占比1%,印度及哈萨克斯坦菜粕占比不到1%。
菜粕方面,我国声明对进口加拿大菜粕、菜油加征100%关税,上周一菜粕迎来涨停,带来丰厚的进口菜籽榨利,但同时加拿大菜籽反倾销事件悬而未决,中加贸易关系也为油菜籽能否进口打上了一个问号,而菜粕正套走的并不顺畅,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菜粕较难主导行情。据了解,菜粕在猪料、肉鸡料、肉鸭料、水产饲料中的添加上限分别为5%、3%、10%、40%左右,除了水产刚需,在其他养殖下游的替代比例完全可以降为零。
豆粕方面,美国关税政策以及南美丰产限制了美豆的涨幅,而2月农业展望论坛、3月USDA报告等均无实质性的利好。巴西大豆收获已过半,3月截至目前日均对华装船39万吨。中美贸易摩擦情况下,利好巴西大豆的对华出口,预计后续贴水的回调空间不大,更多是节奏上的调整,目前笔者认为豆粕以震荡为主。
近日菜系市场传言纷扰,如“中国对加菜籽加征25%关税,3月20日生效”“商务部决定与加拿大磋商”“进口菜粕加税延期”“国内油厂获澳籽证书”等等。在跨品种方面,笔者认为菜粕价格将更加坚挺,豆菜粕价差修复的前提条件为进口放松,否则不排除价差后续有平水甚至倒挂的可能性。
今年1月至5月我国菜籽进口量(含预估)分别为19.5万吨(同比减幅15%)、13万吨(同比减幅54%)、26万吨(同比减幅31%)、19.5万吨(同比减幅59%)、26万吨(同比减幅43%)。但油厂1月和2月压榨量分别为46.6万吨(同比增幅17%)、35.9万吨(同比增幅167%)。
从今年初开始,油厂菜籽持续高位去库,当前库存依旧处于偏高位置(42.5万吨),广西油厂满开,预计后续几个月去库趋势明显,截至3月7日,油厂菜粕库存3.7万吨,处于历史中等水平。除了加拿大,我国进口菜粕来源国还有俄罗斯、阿联酋、印度、哈萨克斯坦等,但整体体量较小,当前华东和华南颗粒粕库存在55万吨左右,处于历史同期高位。
菜粕需求方面,一般从4月迈入5月,油厂的提货上行趋势较为明显,库存去化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也是菜粕远月表现更为坚挺的原因。
我国春菜籽种植集中于内蒙古,一般每年4月至5月份播种,当年10月至11月收获。冬菜籽集中于长江流域,占比80%以上,一般每年10月至11月播种,次年5月至6月收获。同时,长江流域上游的云、贵、川、渝等也是菜油的主要销区。
当前国内菜粕供应来源于两方面,一是进口菜籽压榨菜粕,二是直接进口颗粒粕,2024年二者合计进口量在577万吨左右。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种植油菜籽1580万吨,按60%的出粕率计算,青饼为948万吨。
国产油菜籽种植增加,2025年中央财政补贴推动油菜扩种200万亩,理想状态下推算,预计国产菜籽压榨新增菜粕60万吨。国产菜籽为物理压榨,青饼也非交割品,若能形成替代也需到5月至6月集中上市期。
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