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工装用手洗总不干,潮乎乎的就得穿,现在洗衣烘干一条龙服务,穿着真得劲儿!”清晨,在山东青岛空港商务区项目工地,钢筋工田志刚换上烘干的、带着淡淡清香的工装,精神抖擞地走向施工区。作为山东首批“衣着干净上下班”A类试点,这里的1000余名工友都能“清清爽爽上
转自:劳动午报
“以前工装用手洗总不干,潮乎乎的就得穿,现在洗衣烘干一条龙服务,穿着真得劲儿!”清晨,在山东青岛空港商务区项目工地,钢筋工田志刚换上烘干的、带着淡淡清香的工装,精神抖擞地走向施工区。作为山东首批“衣着干净上下班”A类试点,这里的1000余名工友都能“清清爽爽上工、干干净净下班”。(8月26日《工人日报》)
据报道,山东省建设建材工会按照山东省总工会“职工小家”建设部署,在建设项目开展“衣着干净上下班”试点工作,为建筑职工配备或改造升级洗衣、洗澡、更衣等设施设备。目前已覆盖56个项目1.4万名职工,初步形成A类(全配套)、B类(统一洗)、C类(自助洗)的三级服务体系,用“小切口”撬动了职工“大幸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穿着整洁得体的人,不仅展现出自己的良好形象,还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貌。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建筑工地未配备洗衣房、淋浴间、更衣室等设施,职工无法洗澡更衣,不得不穿着浑身尘土、汗渍斑斑的工装上下班,既有损个人形象,又危害自身健康。
建筑工地试点“衣着干净上下班”制度,为职工配备洗衣、洗澡、更衣等设施,让他们上下班穿着干净整洁的服装,体面地走出工地、融入城市。这一看似细微的举措,改善的不仅是建筑职工的工作环境,更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
“衣着干净上下班”虽是一个“小切口”,却体现出对劳动者的尊重,营造了和谐温暖的工作氛围,既有益于职工的身心健康,也擦亮了建筑职工的职业尊严,让工作更体面、有干劲,无疑值得更多建筑工地借鉴推广。
□刘予涵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