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与画天生有缘。以茶入画,以画释茶,茶画将水墨与茶情茶意完美结合,再现了历朝的茶饮风尚,更以此记录了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变迁。观茶画,仿佛能听到那茶水涓涓作响,嗅到那沸腾的氤氲茶雾在空气中飘香。
茶与画天生有缘。以茶入画,以画释茶,茶画将水墨与茶情茶意完美结合,再现了历朝的茶饮风尚,更以此记录了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变迁。观茶画,仿佛能听到那茶水涓涓作响,嗅到那沸腾的氤氲茶雾在空气中飘香。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史上第一幅茶画——《萧翼赚兰亭图》
据资料记载,茶画的崛起在唐朝。在现存的史册中,能够查到的与茶有关的最早绘画,是唐朝“丹青宰相”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在这幅画中,清晰生动地描绘了客来煮茶饮茶的画面,展示了初唐时期寺院煮茶待客之风尚,也是对陆羽在茶经中说的“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的文本化总结。
烹茶煮水,品茶论道——《斗茶图》
宋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作《斗茶图》中共画了四个人物,旁边放有几副盛放茶具的茶担,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一茶桶,袒胸露臂,显出满脸得意的样子。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人杯中之态,另两人站一旁,注视前者。由衣着和形态来看,斗茶者似把自己研制的茶叶拿来评比,斗志激昂,姿态认真。斗茶始见于唐,盛行于宋,元朝贡茶虽然沿袭宋制进奉团茶、饼茶,但民间一般多改饮叶茶、未茶,所以赵孟頫的《斗茶图》,也可以说是我国斗茶行将消失前的最后留画。
唐代贵族听琴品茗——《调琴啜茗图》
画中描绘五个女性,其中三个系贵族妇女。女坐在盤石上,正在调琴,左立一特女,手托木盘,另一女坐在圆凳上,背向外,聆听着琴音,作欣饮之态,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听琴,另侍女捧茶碗立于右边。画中贵族仕女曲眉丰肌,秾丽多态,反映了唐代尚丰肥的审美观。从画中仕女听琴品茗的姿态也可看出唐代贵族悠闲生活的一个侧面。
沿河茶肆、一字排开——《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这幅展示汴河两岸城乡生活风貌和市肆百业盛况的图景中,可以看到沿河的茶肆一字排开,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仔细观摩,你能看到屋檐下、店门前都设有许多茶桌,里面正有饮茶者在其中把盏闲谈、各得其乐;更有一些流动的茶摊、茶寮散布其间分茶贩茶,令往来游人流连其间、乐而忘返。
皇帝参与创作的茶画——《文会图》
宋徽宗赵佶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著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
此幅茶画是宋徽宗与宫廷画家共同创作的,描绘了文人会集宴饮吃茶,饮酒的盛大场面。在个豪华庭院中,设一巨榻,榻上有各种丰盛的菜肴、果品、杯盏等,九文士围坐其旁,神志各异,理酒自如,或评论,或举杯,或凝坐,侍者们有的鸡捧杯盘,往来其间,有的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其场面气氛之热烈,其人物神态之逼真,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郁郁乎文战”的时代的真实写照。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