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专科医院副主任医师侯宇,在健康广东科普直播间作了题为《筋骨强健“不靠药”,这样锻炼才是王道》的直播分享,在全网多平台共获38万的观看量!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
可也常听到运动带来的损伤,
你知道怎么运动才正确吗?
运动是不是要保持每日不间断?
疼痛是不是说明更要加强锻炼?
运动过后的颈肩酸痛该如何缓解?
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专科医院副主任医师侯宇,在健康广东科普直播间作了题为《筋骨强健“不靠药”,这样锻炼才是王道》的直播分享,在全网多平台共获38万的观看量!
直播回放位置:广东省中医院微信视频号—直播回放。
只要做运动就会有好处,
哪怕不是每天坚持,
只要每周达到150分钟运动量,
锻炼收益也十分显著。
动则有益,贵在长期。
运动的好处有哪些?
1
改善疾病状态(祛病痛)
动态拉伸能显著提升关节活动度,研究显示可增加10%-15%,有效改善疾病状态。
2
增强运动能力(强筋骨)
抗阻训练通过刺激肌腱和肌肉,使肌腱刚度提升20%-30%,增加骨密度及提高代谢率,增强骨骼和肌肉的支撑与运动功能。
3
强化脏腑功能(强气血)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能显著提升VO2max,改善心肺耐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
这些误区要小心!
侯医生,只要运动了就对病情有好处,对吗?
不要逞强,蛮练容易出问题。
不同疾病,所需要锻炼的部位不同,练不到位对于病情收效甚微。对于自身已经出现相关问题的朋友,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针对性运动才能有效缓解病情。
①心血管风险大的人建议不在早上运动;
②不要选择在睡前剧烈运动;
③没有其他时间的朋友,建议先动起来。
只要针对疾病部位,练了就有收益是吗?
不能蛮练,练错了反而加重损伤,针对疾病的锻炼需要咨询专科医生根据实际病情进行动作设计。
今年61岁的李女士就是走入这样的误区:肩部不适担心肩周炎,去吊单杠,之后出现了肩部剧烈疼痛,夜间疼痛难以入睡,就诊后考虑“肩袖损伤”,需手术治疗。
锻炼越多越好,再难受也要坚持呀!
这是不正确的观念。
坚持要有度,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体育锻炼以强健筋骨为目的,不要过度追求对抗性运动的胜利,锻炼应该以健康为第一,竞技放在第二位。
过度运动信号:血乳酸浓度>4mmol/L,马拉松后72小时肌力未恢复为过度。身体疲劳、肌肉酸痛难消、精神萎靡都是过度运动的信号,需警惕。
强度分级标准:按心率区间分低、中、高强度,选择合适运动强度。低强度轻松对话,中等强度句子断续,高强度无法完整说话。
强度失控危害:强度失控易致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受损。还可能引发疲劳、免疫力下降,影响运动效果与身体健康,应科学把控。
根据自身年龄
选择合适运动方式
1
婴幼儿期(0-3岁)
运动目标:0-3岁婴幼儿运动旨在建立基础动作模式,促进前庭觉发育。
推荐活动:0-12月可俯卧抬头、抓握摇铃,1-3岁能攀爬软垫、投掷沙包,这些活动有助于婴幼儿身体发展。
运动禁忌事项:婴幼儿应避免使用学步车,因其易致O型腿,增加腿部发育问题风险,影响幼儿正常行走姿态。
2
儿童期(3-10岁)
运动原则:安全第一,避免高强度及受伤。 趣味主导,游戏化活动循序渐进,低强度、短时间。全面发展,灵敏、平衡、力量、柔韧性训练。
运动目标:身体发育、基础动作、心理认知、习惯养成。
推荐运动:平衡车/三轮车、抛接球、跳跃游戏(袋鼠跳)、攀爬架、游泳、跳绳、趣味田径、自行车、球类、舞蹈等。
3
青少年期(10-18岁)
积累骨量关键时期:参与地面反作用力大的运动,如篮球、跳高,可显著增加胫骨骨密度,助力骨骼成长。
促进心肺功能发育:每周至少三天完成60分钟中高等强度运动,如跑步、跳绳、游泳、骑车等。高强度运动可选篮球、网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促进心肺功能全面发展。
促进筋骨系统发育:骨骼、肌肉发展关键时期,促进力量发展、筋骨生长、运动能力成长。
4
中青年期(18-50岁)
筋骨发育成熟,社会的中流砥柱,运动主力军。
原则:促进健康,防范损伤。
目标:筋骨健康、心肺健康、心理健康。
优势:筋强骨健,胜任绝大多数运动(约35岁以前)。
风险:年龄渐长,筋骨退变,“胜任力”下降,伤损增加(约35岁以后)。
本节目通过健康广东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哔哩哔哩号、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视频号、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视频号、广东省中医院N视频、广东广播电视台官方微博、广东台触电新闻APP、粤听APP、南方生活广播视频号、名医面对面视频号、荔枝网、精准科普 、新浪新闻、南方Plus、广州越秀发布、广州荔湾发布等新媒体平台音视频直播,总观看量超过38万人次。
来源 | 南方生活广播
初审 | 冯伟怡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