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四川共青团“逐梦计划”的一部分。今年以来,团省委坚持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核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逐梦引航”“逐梦实践”“逐梦帮扶”三大行动,全面开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引导、社会化能力提升、就业帮扶等指导服务工作,构建起针对大学生群体不同就业阶段的服务体系,
四川民族学院“双城青才计划”示范招聘现场。团省委供图
川观新闻记者 吴浩
8月下旬,由四川日报社、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推出的“川观合伙人”第六季正式结业,一群来自四川各大高校的青年学子有了一次难忘的新闻实习经历。
这是四川共青团“逐梦计划”的一部分。今年以来,团省委坚持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核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逐梦引航”“逐梦实践”“逐梦帮扶”三大行动,全面开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引导、社会化能力提升、就业帮扶等指导服务工作,构建起针对大学生群体不同就业阶段的服务体系,持续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前期,我们重点加强就业观念的引导。”团省委学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选聘了来自省内六大优势产业领域的青年讲师,组建了省、市、校三级“青春就业示范讲师团”,围绕就业观念引导、就业政策宣讲、就业能力提升、就业心理辅导等4个方面,开展“青春就业大讲堂”,“目前已累计线上线下开展宣讲2000余场,覆盖超40万名大学生。”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团省委还探索建立覆盖六大优势产业的“职场青体验”企业资源库,“目前已经吸纳63家企业,组织76场活动,覆盖学生4400余人。”同时,依托“青创计划”在全省开展“青创导师会客厅”20余场,已服务青年近2600人次。
能力提升,则是就业帮扶中的关键词。不仅有“挑战杯”等赛事帮助广大创业青年以赛代练,而且还有不少实习和社会实践机会提供给广大毕业生。
今年以来,团省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厅等14个部门开展了大学生进机关、进企业、进金融机构、进科研院所、进社会组织、进基层、进乡村等实习活动,设置省级“青马工程”“港澳台大学生实习”“爱心蜀托”3个专项。截至目前,全省已募集实习岗位超7万个。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梦马小队”赴贵州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省委供图
而在“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中,有9200余支团队参与,亮点频出。
暑假期间,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振兴行,川乡情”实践队走进绵阳市涪城区银花湖村,在多平台直播销售特色农产品,同时还开展了“科技启蒙”主题微课堂;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青春‘非’YOUNG‘彝’起绣”团队前往凉山州甘洛县,围绕彝族传统刺绣技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系统开发、现场教学与沉浸传播,推动彝绣非遗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成都中医药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暑期社会实践小队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核心,结合心理关怀、非遗传承、红色教育等内容,在校园、社区、乡村留下实践足迹……
值得一提的是,“返家乡”社会实践辐射带动全省2000余家单位发起实践项目4400余个、岗位招募人数6.5万个,吸引了4.7万名大学生报名。
在帮扶后期,“服务”则成为重中之重。组织全省各高校团干部与困难家庭学生结对,开展摸清就业意向、提供职业规划、推荐岗位信息、帮助解决困难、关注就业进展、持续跟踪辅导等全链条就业服务,今年以来,已帮扶5500余名毕业生顺利就业。
另外,“千校万岗 央企云招聘”“千校万岗 就业有位来”“双城青才计划”等线上线下招聘会也在同步进行,提供就业岗位超2.6万个,进一步强化了就业岗位供给服务。同时,对青年的创业支持力度持续增强,“青创计划”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资金资助并持续跟踪培育,今年以来已评审通过196个项目、资金1905万元。
乐山多项目联动
超4000名学子参与社会实践
暑假即将结束,乐山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人数创新高——今年以来,已有超4000名高校学生参与“逐梦扬帆”“三下乡”“最‘嘉’实习生”“青年实干家”以及七彩假期等实习实践活动。
喜人的数据,离不开顶层设计。今年,共青团乐山市委构建了“理论教育+实践锻炼+价值引领”的三维培养体系,助力青年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建设者”的蜕变。
首先,着力“舞台”的搭建。共青团乐山市委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精准开发实习岗位3300余个。
其次,协同发力打造矩阵。“逐梦扬帆”与“青年实干家”“最‘嘉’实习生”等多个项目形成联动效应:首批22名“双一流”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通过“青年实干家”项目,被安排至重点行业部门;“最‘嘉’实习生”项目则吸引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5所“双一流”高校的学子共计60人参与,硕博占比达31.7%,较去年提升7.5个百分点。
此外,在“实习‘嘉’进乐山——品读峨眉人文·探寻非遗魅力”主题活动中,实习生们前往峨眉武术联合总会、峨眉山博物馆、高新区企业等,沉浸式感知乐山的人文底蕴与产业活力。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