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千年多前,周天子宴席上的青铜器里盛着用鲜肉发酵的"醢",那是酱油最早的贵族形态;北魏老农蹲在陶缸前搅动豆酱,偶然发现渗出的"豆酱清"鲜得掉眉毛;宋代文人苏东坡蘸着酱油擦洗扇面错字时,可能想不到这个随手记录会让"酱油"二字永载史册。
文|编辑:冷眼热观
三千年多前,周天子宴席上的青铜器里盛着用鲜肉发酵的"醢",那是酱油最早的贵族形态;北魏老农蹲在陶缸前搅动豆酱,偶然发现渗出的"豆酱清"鲜得掉眉毛;宋代文人苏东坡蘸着酱油擦洗扇面错字时,可能想不到这个随手记录会让"酱油"二字永载史册。
老上海酱油厂
这瓶黑褐色的液体,从祭祀台走向百姓灶台的过程,活脱一部中国版《风味人间》。唐朝和尚鉴真东渡捎带的酱油方子,让日本人至今把酱油厂叫"寺";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下的"大豆三斗,水煮糜,以面拌罨成黄",至今仍是老字号酱园的祖传秘方。
而最近《消费者报道》搞了波大的——把13款零添加酱油送去检测,结果12款检出致癌物镉,7款测出总砷。
最讽刺的是,标榜"有机"的中坝酱油,重金属含量居然冲到第二名!说好的"零添加更安全"呢?
这波检测堪称调味品界的315地震:海天、千禾、欣和等大牌集体翻车,只有味事达独善其身。
更扎心的是——检出率惊人:镉检出率92%,总砷54%。
安全≠无害:所有产品未超标(总砷国标≤0.5mg/kg,镉无限值),但镉能在体内存留30年,20年后可能爆发"痛痛病"。
有机也翻车:中坝有机酱油重金属总含量飙到第二,啪啪打脸"天然更纯净"的营销话术
面对质疑,厂家们开启"踢皮球"模式:
万字酱油:"大豆自己带的!全球工厂都这样" 。
老恒和:"我们没加!都是原料的锅"。
千禾:一边注册"千禾0"商标,一边被扒出某款酱油镉含量0.011mg/kg。
最骚的操作当属某品牌——把"零添加"注册成商标,玩文字游戏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健康认证。律师都看不下去了:这涉嫌误导!
检测报告一出,微博话题零添加酱油集体翻车火速冲上热搜。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买镉送酱油?”、“中坝有机也翻车?这波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自家黄豆晒的农家酱检测费2000块,比酱油都贵!谁给我们农民说话?”、“小时候妈妈总说"少吃酱油会变黑",现在才知道,变黑可能不是肤色问题,而是肝肾在求救。”
1、破除迷信:零添加≠无污染,有机也可能含重金属。
2、看配料不如看产地:尽量选东北/西北等污染少地区的大豆酱油。
3、混搭防御:多吃含锌(海鲜/坚果)、硒(鸡蛋/蘑菇)食物对抗重金属^用户提供内容。
4、减量才是王道:健康人每天别超10ml,高血压患者减半。
下次买酱油时,不妨多看一眼产地:东北黑土地的大豆、河西走廊的春小麦,这些才是真·古法传承。记住,吃够锌硒能挡镉砷,多吃两勺坚果海鲜,比迷信"零添加"实在得多。
三千年酱香传承走到今天,该沉淀的不该是重金属,而是对食物的敬畏之心。毕竟,我们想要的不只是安全的酱油,更是能安心打酱油的这个时代。
注意:本文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不良引导。原创文章,禁止搬运。
来源:冷眼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