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一样的华沙“起义”告诉世人,有一种坑,叫X方盟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22:52 3

摘要:傍晚17时,当暮色开始沾染大地的时候,华沙街头,响起了越来越密的枪声,德军散落在多个街区的哨所,JC局,通讯局,还有街头的巡逻兵,都遭到了四面八方的突然袭击。

1944年8月1日,午后的华沙,突然有了死一般的安静。

15点钟,街上的店铺纷纷关门歇业,连窗户上也拉上了厚厚的窗帘。

傍晚17时,当暮色开始沾染大地的时候,华沙街头,响起了越来越密的枪声,德军散落在多个街区的哨所,JC局,通讯局,还有街头的巡逻兵,都遭到了四面八方的突然袭击。

3个小时后,德军华沙警备区司令赖纳·施塔格尔中将用广播向整个华沙宣布戒Y令,并且强调,任何向德国公民所住房子开火的地方,都将从地球上被抹掉。

混杂平民的家乡军(来源《浴血华沙》电影)

这场夹杂着无数杂音的“华沙起义”闹剧,就这样开始了。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半个月前,看看这场导致了整个华沙毁灭的闹剧,到底是谁导演的,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

1944年7月17日,57600余名被俘的德军,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游行而过。

苏联用这一举动,宣告了第五次突击,也就是著名的白俄罗斯战役的辉煌胜利,自此,苏联西部国境线上威胁最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被全盘击溃,苏军趁着破竹之势,顺利杀进了波兰,前锋直指华沙。

游街的德军战俘

为了配合苏军和波兰人M军对波兰光复区的管理,1944年7月21日,在波兰东部的卢布林,成立了波兰民族解F委员会,也就是未来波兰人民ZF的雏形。

而这个机构,顿时成了在伦敦的波兰流亡ZF的眼中钉。

逃到英国将近五年,虽然没折腾出来多大水花,但是对于重返华沙,一直是这个流亡政权梦寐以求的,眼看波兰要被红色军团光复,这个ZF顿时急了眼。

如何在红色巨熊的嘴边,保住自己对波兰的统治,成了波兰流亡政权最为急切的头等大事。

他们倚仗的牌面不多,直接掌控的,只有一支人数不详,但是在华沙颇有基础的杂牌武装——“波兰家乡军”,再有就是,某些“盟友”的承诺。

他们的盟友表示,他们远在法国的空军,会给1500公里外的波兰国家军提供足够的空中支援和物资,甚至可以遮断德国空军的空袭。确保羸弱的波兰家乡军,能迅速歼灭守卫的德军,控制整个华沙。

甚至,义气的盟友,还会派出自己的波兰伞兵旅,空投到华沙配合作战......

波兰伞兵旅,在市场花园行动中几乎全军覆没

有了这个底气,几天之内,波兰流亡ZF,制定了一个惊为天人的“起义”计划。

波兰家乡军,在8月1日内发动起义,在盟友空军的支援下,迅速击溃德军,占领全城。

更重要的是,他们要牢牢守住华沙,不仅不能被德军反攻夺回,同时,也要阻挡对面100多万苏军的进入.........造成既成事实,让波兰流亡ZF的这一撮人,可以回国掌权。

同时,流亡ZF发布了若干指令,重点如下——

1,对苏L严格保密,不仅对苏军,对波兰人M军,对华沙城内并肩起义的亲苏武装,甚至对即将访问莫斯科的波兰代表团,都要保密。

2,命令波兰各地配合苏军进行敌后活动的游击武装,停止对德军的袭扰,因为这样会减低苏军压力,不利于波兰家乡军夺取华沙。——可能在波兰流亡ZF眼中,自己回国掌权,远远比打跑德军更重要。(甚至波兰家乡军不止一次袭击过苏军)

3,华沙附近,特别是维斯瓦河上的桥梁,不要炸掉,因为即将被击溃的德军,会通过这道桥逃命。

当波兰家乡军的将领提出质疑的时候,流亡ZF告诉他们——我们有X方盟友的保证,一定能迅速击败德军.......每天将有上百架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到达华沙上空,提供各种掩护和补给,华沙城内区区万余名德军,面对这种打击,不值一提。

只要攻克华沙几座重要的建筑,德军就会溃退.........在苏军进入华沙前12小时,宣布流亡ZF开始行使权力,就一切OK!

我不知道这个计划是怎么通过决议的,至少在我看来,这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脑洞大开的计划之一,通篇就是一个词——一厢情愿。

轰炸华沙的德军斯图卡,所谓的遮蔽德军空军的承诺简直是搞笑

值得一提的是——这么大,这么冒险的计划,没有核心成员居中调度,是肯定不成的,所以,当波兰家乡军接到这个荒诞的计划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请求流亡ZF起义前回到华沙,坐镇指挥。而流亡ZF,也在第一时间,严词拒绝了这个请求。但是同时,严令国内的波兰战士,必须按时起义。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吧。

年轻的波兰家乡军战士,他们本不应该成为这场闹剧的牺牲品

华沙起义,就这样开始了......

可以说,在头几个小时内,因为长期的松懈,德军守备部队,确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诸多小型据点被拔除,还被缴获了一个小型军火库,一批武器和军服都成了家乡军战利品,日后很多家乡军的士兵戴着缠有红白布条的M35钢盔作战,大部分都是这次缴获所得。

带红白色布条M35钢盔的家乡军士兵

但是,德军迅速稳住了阵脚,集中兵力固守各个行政机关,而波兰家乡军无论是装备,训练,还是战术,都远无法企及德军的三流部队,头几天的突然袭击过后,到了8月5日,华沙各区核心据点,仍然在德军手里。

更关键的是,德军已经从初期被打乱的状态中重整恢复,建立了系统性的防御阵地,自此之后,波兰家乡军没有再取得任何有重大价值的战果。

巷战中的波兰国家军

起义之初,波兰家乡军的装备如下——华沙地区(包括华沙市及其近郊)的家乡军部队拥有39挺机枪、130挺轻机枪、608支冲锋枪、2410支步枪、2818支手枪和左轮手枪、21支反坦克步枪、4门迫击炮和36429枚手榴弹。

也就是说,号称10万之众的家乡军,人手一支枪,也仅仅能装备不足六千人.......

打了五天之后,波兰家乡军几乎弹尽粮绝。

这时候,是需要盟友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可惜,天空,空空如也........所谓的空投物资,所谓的伞兵旅大兵,杳如云鹤......

在8月2日的时候,维斯瓦河对岸和德军数个装甲师苦战的苏军前锋,已经得到了华沙闹剧的信息,并且呈递给了后方。

可惜,因为波兰家乡军成功的保密信息,连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波兰流亡ZF代表团,都无法说出波兰家乡军的现状.......

8月5日,S大林致信丘吉尔,指出英国人提供的波兰起义军消息,有严重的夸大。

8月8日,血战之余的苏军,主动派出了联络员,联系到了已经近乎山穷水尽的家乡军。

他们得到的答复,就是波兰人傲慢扔出的一张清单,上面密密麻麻列出了苏军需要提供给他们的物资,内容五花八门,甚至还包括了金条。不知道的,还以为山穷水尽,急需援助的是苏军.........

而后,苏军多次联络波兰家乡军,几乎得到的答复如出一辙,甚至有波兰家乡军主动绑架苏军联络员,交给德军的事情.......

维斯瓦河的桥梁上,也传来了汽车的声音。

只可惜,这不是波兰人设想的德军溃退,而是德军的增援。

8月8日,阿尔伯特·威利·施密特上校指挥的第608保安团、卡利什的装甲掷弹兵训练营、格涅兹诺的第48掷弹兵学员营、拉维茨的第458掷弹兵训练营、第500摩托化突击工兵营、国防军第501重装甲营等作战单位先后进入华沙。

几天后,第二批援军,也陆续到达,这里包括了诸多日后臭名昭著的部队,他们作战能力有限,但是烧杀极为在行,并且有效弥补了德军人手不足的问题

局势开始逆转。

清剿起义军的德军杂牌部队

同日,波兰家乡军的上帝——X方盟友,对援助,给出了答复。

派遣波兰伞兵旅,那是不可能的......

不派兵,盟友大爷给点武器可以吗??

8月11日,波兰家乡军再次提出,盟军飞机特别是美军的长距离轰炸机,从意大利起飞,空投武器补给。

同日,英国人表示——我们要研究研究,你们等信吧。

8月14日,英国人回答了——没有可行性。这涉及到无防护的运输机远程飞行的安全问题。

更加讽刺得是,英国人告诉波兰家乡军——你们跟苏军增加配合去吧。

最为黑色幽默的是,英国人表示——我们不会为国王陛下不知道的起义提供协助.......

我不知道波兰人面对这些嘴脸,有没有胆子啐过去。

于此同时,8月2日,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苏军,顽强得逼近了维斯瓦河,并且渡河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在没有重武器过河的情况下,苏军顽强死守住了桥头堡,顶住了德军的反扑,但是因为损失过大,已经无力继续扩展战果。

还是8月8日,S大林召见了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让他们尽快草拟占领华沙的计划。不顾极度疲惫的苏军现状,要求于8月25日开始对华沙的进攻。

13天后,也就是8月21日,精疲力尽,平均每师不足半数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命令下属第48、65、28和70集团军,提前开始了华沙作战行动。

这就是某些文章中“对起义见死不救”的苏军.......

面对德军四个装甲师构成的坚固防线,苏军进展极其缓慢艰难,严重缺乏坦克的苏军只能靠着步兵撼动德军装甲师的阵地,各部均损失巨大,48集团军仅仅24日一天,就战死达224人,受伤717人.......

而波兰家乡军所做的策应,就是撤走了登陆点的接头人员.......

战至29日,损失巨大的苏军再也无力进攻,华沙城下的这场冒险,即将进入尾声,整个8月,为了解救华沙,苏军死伤超过35000人。而在华沙周边的各种战斗中,苏军减员达到17万人(数字可能有夸大)

与此同时,苏军的空军,也开始了对华沙的大规模空投支援。

因为华沙的起义军控制区,已经支离破碎,缺乏高空降落伞的苏军,只能依靠低空直投的方式,承受地面炮火的严重威胁。

但是饶是如此,在超过20天的空投中,苏军提供给了起义军505支反坦克枪、156门50毫米迫击炮、1门45毫米反坦克炮,还有1378支冲锋枪外加350支德制步枪和170支苏制步枪。

为了防止起义军弹药不够,苏军还贴心空投了7.92步枪弹26.06万发、7.62步枪弹131.2万发、9毫米冲锋枪弹31.27万发、反坦克枪弹5.76万发、50毫米迫击炮弹3.72万发。

使用苏军冲锋枪的家乡军士兵

不仅武器是为了巷战量身定制,而且大部分武器和弹药都是一起空投的,避免武器弹药不匹配的问题。

依靠着危险但准确的空投方式,绝大部分武器都到了起义军手里。

与此同时,苏军还空投了13122公斤的各类罐头和515公斤药品。

9月15日波兰人给苏军的感谢信

与此同时,波兰的那些X方盟友呢??

当然,也态度松动了,组织对华沙的空投。

但是,飞机,必须由波兰飞行员驾驶,盟国飞行员是不能为了波兰人玩命的。

空投,必须高空空投,避免飞机的损失,至于准确度——反正我扔下去就算完事儿。

另外,必须使用苏军前线机场降落,一旦苏军不能配合,就以此为借口,停止空投.......

9月27日,德军发动了对华沙起义军的决定性进攻。波兰家乡军拒绝了向苏军靠拢,但是,为了防止亲苏的起义军靠拢苏军,波兰家乡军特意给他们指了错误的突围方向,到了这一刻还在内斗,笔者也是服了。

华沙起义战斗场景画作

一天后,波兰家乡军向德军洽谈投降事宜。

1944年10月2日,波兰家乡军司令科莫罗夫斯基向德军华沙部队司令冯·巴赫签下了投降书。

而后,德军有组织,爆破了华沙剩余还算完好的街区。

德军爆破华沙

这一场闹剧之后,华沙除了付出城市成了一片废墟,军民死亡超过20万人的代价之外,一无所获。

还剩下X方盟友那些可笑的承诺,在散发着尸臭和硝烟的华沙废墟上空,肆意哂笑着——看,这个被卖得彻头彻尾的傻瓜。

文章写完了,但是,故事,好像还没完......

同样的闹剧,还在世界上上演,不是么........

最终华沙起义成了一场无谓的闹剧,可责任在谁呢?

来源:隆中散客198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