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起施行,最高奖励100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22:53 1

摘要:品牌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德阳“重返前三”的重要抓手。为主动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近日

德阳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品牌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德阳“重返前三”的重要抓手。为主动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引领,坚持创新引领、质量第一,实施工业、农业、文旅、消费等八大行动,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展重点领域品牌,持续扩大品牌消费,促进质量变革和质量提升,久久为功推动德阳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7年,品牌建设初具成效,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竞争力较强的德阳品牌体系,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行业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一流品牌企业,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德阳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消费者认可度明显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品牌对一流企业创建、产业质效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二、实施八大品牌建设行动

(一)实施工业品牌筑基行动。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推动“德阳制造”向“德阳创造”转变。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引进和培育链主企业30家以上,提升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油气钻采装备制造等国家制造业集群能级,培育“氢基”能源保障装备、中国西部传感谷、先进材料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新创建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品牌,支持企业打造系统集成方案领军品牌,研制更多的“首台套”产品;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精做强抽水蓄能、自主燃机、深地钻机、盾构机等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和标志性拳头产品。深入推进工业基础能力建设,瞄准行业细分领域,培育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深化消费品工业“三品”培育,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1+N”白酒品牌矩阵,培育壮大长城雪茄品牌,扩大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积极培育“三星堆”系列卷烟品牌,新增国省“三品”标杆企业3家以上。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打造华西工程智能装备产业园。推进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新增通过工信部质量管理能力评价企业8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住建局)

(二)实施农业品牌培优行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德阳片区,加快“吨粮田”建设,“一园一策”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新增四星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3个。打造现代种业示范基地,加强种质资源和新品种保护,推进旌阳、罗江国家级制种大县稳面提质,做强品香优秱珍、邡油777等优良品种,新增国省级主导品种3个。壮大中江挂面、广汉生态牛油、缠丝兔等特色农产品,巩固提升什邡黄背木耳、中江黑猪等特色品牌,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6个、“天府粮仓”精品品牌6个,形成“德味蜀香”农产品品牌矩阵。深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抓好四川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大“德阳造”农机产品推广应用。推进“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壮大中江“芍药”、罗江“调元枣”、绵竹“玫瑰”、旌阳“东美枣”等林产品知名品牌。(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

(三)实施文旅品牌破圈行动。突出“世界三星堆”品牌引领,推动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取得重大成果,加快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加大文化活化利用与品牌推广力度,年游客量突破600万人次,文创产业综合收入达3亿元。实施“1098”文旅融合发展工程,高水平打造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加快国际文博艺术山谷、龙门之巅1号公路、绵竹天府冰雪运动等重点项目建设,提档升级白马关三国文化产业园、中国和海等景区,加大古蜀秘境探源等八大精品游线推介,新增国家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各1家,创建四星及以上旅游饭店2家、国家级旅游民宿2家。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做精绵竹年画村、旌阳大孝故里、什邡雪茄小镇、中江挂面村等特色品牌,建成德阳体育中心公园,全力争取承办国省级体育赛事,擦亮德阳龙舟赛、德阳马拉松等本土赛事品牌。(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体育局)

(四)实施消费品牌升级行动。支持做大“德阳好物”品牌,整合特色消费品牌,开展统一策划、营销、推广,推动“德阳好物”进商场、进街区、进机关、进社区、进平台,建立“德阳好物”品牌中心馆1个、抖音直播基地2个、社区网点10个。高水平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消费走廊,加快奥特莱斯购物公园、八角酒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做大中国火锅食材之都,推动火锅产业规模提档扩量,支持黄许哑巴兔、红白豆腐干、中江挂面等做大做强、形成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一批消费新场景、商业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提升文庙、文德湖、五洲广场等重点商圈,优化玫瑰香街、锦樾里等特色街区,加快推进东方里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恒大建材城等专业市场,新增省级消费新场景6个以上,引育品牌首店、网红店、独家店等90家以上。做大德阳“印象”美食品牌,加快打造连山“回锅肉”美食走廊,推广“调元宴”“黑猪宴”等特色主题宴,新增星级川菜餐厅1家、“百品千店”餐饮烟火小店10家。推动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性消费提质扩容,支持代表性企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擦亮“悠然至德”消费名片,举办美酒消费季、堆堆消费节等一批主题消费促进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供销社)

(五)实施老字号品牌振兴行动。激发老字号创新活力,制作老字号丛书、画册,拍摄老字号纪录片、短视频等,支持雄健丰田、罗江豆鸡、代木儿等14个国省老字号开设线上线下体验店、旗舰店,打造“老牌新品”“国货潮品”,开展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狠抓老字号梯队培育,支持老字号“个转企”,鼓励德阳酱油、旌晶食品等争创国省老字号,新增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5个。加强老字号非遗传承保护,建立老字号品牌陈列室、省级优秀非遗工坊各1个,新增国省非遗代表性项目4个、国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名。(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旅局)

(六)实施职教名城建设行动。推动职业教育提质扩容,加快推进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升本,支持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建设天府旌城产教园区,5所高校入选新一轮国省“双高计划”、新增高校在校生超5万人。加快建设德阳重大装备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进四川航院申报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新增实训基地10个以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达70%。加强“技能德阳”培训品牌建设,争取创建国家级装备制造专业人才市场。(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人社局)

(七)实施区域品牌塑造行动。鼓励各区(市、县)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支持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等共建区域品牌,在商标标识、质量标准、原产地认证等方面加强协调,策划举办区域品牌推介会。构建区域品牌质量标准、认证和追溯体系。充分发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制度作用,加强区域品牌运用、价值评估和知识产权融资,强化区域品牌使用管理和保护。加强地理标志的品牌培育和保护,新增地理标志产品或地理标志商标3件,地理标志用标企业数量每年增长10%。(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贸促会)

(八)实施品牌标准引领行动。开展质量标准对标专项行动,提升产品质量,完善配套能力。支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以上,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0项以上,培育“天府名品”团体标准2项以上,获评企业标准“领跑者”1个以上,新增知识产权国家标准贯标企业60家以上。鼓励企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新增中国质量奖1个、天府质量奖1个、天府名品5个,2家企业进入国省质量领军企业培育名单。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企业新注册商标7000件以上,争取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个。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800件以上,到2027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2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

三、支持政策

(一)对新认定、到期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奖励1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5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对新获得全国名特优新的农产品,每个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对新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主体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入选“天府粮仓”精品品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

(三)对成功创建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德阳老字号的企业或产品,分别给予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对新认定的天府名品,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成功创建星级川菜餐厅的主体,给予奖励50万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四)支持企业参加国内重点消费促进展会,对实际发生展位费用给予不超过70%补贴,对每户参展企业人员费按照省外3000元、市外省内2000元给予定额补贴。鼓励行业商(协)会、市场主体围绕重要消费节点、重大节庆假日、重点消费领域和大学新生、老年群体、外地客流等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对主题鲜明、成效突出,且实际投入费用超过20万元的活动,按照不超过实际投入50%、单场活动最高100万元给予补贴。(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五)对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的单位,给予奖励50万元;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单位,分别给予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主导制定技术水平高、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单位,给予奖励2万元。对通过知识产权“贯标”民营企业,给予奖励5万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六)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质量奖的组织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20万元。对纳入省级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名单的企业给予奖励20万元。对获批标准“领跑者”的企业给予奖励10万元。对通过国家级、省级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的组织,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七)对首次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30万元。对完成市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项目建设目标的企事业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首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或优势企业,给予奖励20万元。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银奖、优秀奖的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银奖、优秀奖的单位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资助。对获得四川省专利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2万元资助。(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八)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的申请单位,每个产品给予奖励20万元。对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且年度用标产品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给予使用单位5万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九)对符合《德阳市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的项目,按照贷款金额的1%—5%给予专项奖补。对符合《德阳市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的项目,按照LPR利率的40%给予贴息,按照保险(或担保)费、评估费的50%给予贴费,对相关金融机构按照贷款额的1%给予工作补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德阳市品牌建设工作推进机制,由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工作进展。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强化协同配合,建立品牌培育库,有序推动任务落地落实。各区(市、县)认真履行品牌建设的工作职责,结合自身资源特色,细化落实方案,强化保障措施,有序推进本地品牌建设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市、县)〕

(二)强化人才保障。实施企业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定期开展品牌领军人才和品牌实用人才培训,提高企业品牌创建、运营和管理能力。开展品牌人才专项招聘行动,瞄准全国知名大学排名前3优势学科,帮助企业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品牌管理专业素质的企业家、管理人才。鼓励企业联合专业机构、职业院校等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快培育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三)加大宣传推广。高水平举办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等专业展会,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西博会、德阳城市品牌推介等活动,设立德阳品牌专区,集中展示优质产品。支持德阳品牌携手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打造联名产品,创建德阳品牌抖音号和国内买手社媒矩阵,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多渠道进行品牌营销宣传,讲好德阳品牌故事。深入开展全国“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0”中国品牌日等活动,提高全社会品牌意识。(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管局、市经合局)

(四)强化品牌保护。建立品牌防伪溯源体系,利用“互联网+防伪溯源”技术,严格把控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认证等环节,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品牌保护,通过法律途径、标准管理、协同联动,全力保障品牌价值。统筹推进商标、字号、专利、著作权等保护工作,支持品牌企业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价格恶性竞争、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完善商标品牌维权与争端解决机制,开展海外纠纷应对指导服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德阳海关、市版权局)

本方案自2025年8月25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来源:什邡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