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拼多多管理层一句“利润不可持续”,让公司市值瞬间蒸发522亿。这番“自爆”式操作背后,其实是零售巨头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拼多多管理层一句“利润不可持续”,让公司市值瞬间蒸发522亿。这番“自爆”式操作背后,其实是零售巨头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8月25日,拼多多发布了一份看上去不错的财报:第二季度收入1040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307.5亿元。
然而在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却突然“唱衰”自己:“我们不认为这个季度的利润可以持续,未来的波动依然会比较大。”
这句话让投资者措手不及,拼多多股价应声跳水,市值从当天高位跌落73亿美元(约522亿人民币)。
拼多多第二次单季度收入破千亿,但收入增速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滑。本季度7%的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的86%相比,明显放缓。
收入构成中,在线营销服务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13%;交易服务收入483亿元,仅小幅增长。
拼多多收入增长7%,但成本增长高达36%,导致毛利润下滑8.26%,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5.28%降至55.9%。
去年8月,拼多多推出“百亿减免”计划,为商家减少推广服务费等成本。一年来,仅推广服务费退返就达上百亿,许多商家每年节省数百万费用。
今年4月,拼多多再次加码,推出“千亿扶持”新战略,全面扩大对中小商家、新质商家以及品牌商家的扶持力度。
拼多多拿着从商家身上赚到的钱,真金白银地投入去扶持商家发展。这种模式看似“羊毛出在羊身上”,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拼多多旗下海外版Temu面临美国关税政策变化的挑战。由于特朗普关税和取消小包免税政策的影响,Temu的经营模式在短期内发生了巨大改变。
Temu迅速应对,从全托管模式向半托管转型。全托管模式以(销售价-成本)的全口径计收入,而半托管则以佣金净口径记收入,这种转变导致财报收入确认大幅下降。
为应对关税影响,Temu还补贴了美区半托管商家,物流环节每单补贴约2.99美元。同时,Temu还在美国建立前置仓,显著增加了营业成本。
在电商行业纷纷加码即时零售赛道之际,拼多多却专注电商主业,推出“千亿扶持”反哺商家和产业。
拼多多董事长陈磊表示:“在持续加大投入的过程中,短期业绩难免会有波动,我们更愿意立足长远,把长期价值放在短期利益之前。”
拼多多选择将利润通过补贴的方式重新投放给用户和商家,而不是回报股东。这种选择在激烈竞争的零售行业其实是一种长期智慧。
虽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50.58%,但拼多多的现金储备依然很强。
截至6月末,拼多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32亿元,算上短期投资,总资金达到3871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55亿元。
充足的现金储备为拼多多的战略投入提供了强大底气,让其能够从容实施“千亿扶持”计划。
拼多多手握3871亿现金及短期投资,足够它继续“自我砍杀”好几个回合。
黄峥和他的团队深谙零售业的本质——“God-damn retail business”(该死的零售生意)——强竞争、弱壁垒,低估值。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拼多多选择暂时放弃短期利润,换取长期生态优势。管理层“自砍一刀”的勇气背后,其实是对中国电商赛道的深刻理解和平静自信。
拼多多看似疯狂的自砍,实则是围绕商家生态和供应链构建的长期护城河,这是一场看似疯狂实则高明的长期主义阳谋。
来源:骏逸创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