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民勤县人民检察院的接访室里,每一天都在发生着看似平常却不平凡的故事。作为检察官,我们不仅是法律的守护者,更是民心的倾听者。我们用“初心、耐心、真心、爱心、公心”一点一滴融化坚冰、化解纠纷,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可温暖。
在民勤县人民检察院的接访室里,每一天都在发生着看似平常却不平凡的故事。作为检察官,我们不仅是法律的守护者,更是民心的倾听者。我们用“初心、耐心、真心、爱心、公心”一点一滴融化坚冰、化解纠纷,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可温暖。
一杯热茶,解开三十年心结
2022年春,潘某佝偻着背走进接待室,手里紧紧攥着一份泛黄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她才开口,声音就哽住了:“三十年了,从没人听我把话说完……”我递上一杯茶,静静倾听。1992年,她的丈夫在一起二次车祸中不幸离世,交警认定其负主责,但她始终认为执法不公。我与书记员小甘一道,赴交警队调取原始卷宗,逐页细查发现:首起事故后,交警未及时清理车辆、夜间未设置警示标志,间接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我们迅速协调法援中心援助潘某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最终判决交警队赔偿31万元。拿到判决书那一刻,潘某泪流满面:“这辈子……还能等到公道。”
一张图表,讲清“民与官”的界限
闫某是国企退休职工,情绪激动地反映公安机关“包庇”债务人,坚称对方偷走借条、拒绝立案。我拿出《公安部关于严禁越权干预经济纠纷的通知》,一字一句耐心解释:“闫叔,不是公安不帮忙,而是法律严禁公权越界。”见他仍困惑,我亲手绘制民事起诉流程图,一步步说明如何依法维权。他凝视图纸良久,忽然感慨:“早这样讲明白,我何必东奔西走!”次日,他主动撤回了监督申请。
一场听证,让五年纠纷尘埃落定
周某因土地纠纷信访五年,始终认为法官偏袒对方。我们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村干部和律师召开听证会。我播放庭审录像,用“捉贼见赃”打比方解释举证责任:“周叔,就像说东西被偷,不能空口指认,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多方评议后,他终于低头:“是我证据没保全好,我服。”
一把童伞,撑起困境中的希望
小女孩小雨的父亲因车祸离世,家庭陷入困顿,成绩一路下滑。我们为她申请到3万元司法救助金,并协调减免学杂费。回访时,她悄悄塞给我一张卡片,上面画着一位撑伞的检察官,伞下有一道彩虹。今年中考,她以全校前十名的成绩考入高中。三年来,我们办理了20多起司法救助案件,每一笔资金、每一次回访,都在为破碎的生活注入希望。
三次长谈,化解亲族间的误解
甄某愤怒指控侄儿“盗葬父母”,成为全村笑柄。我们深入了解才发现,这是一起迁葬引发的家庭纠纷。我三次与他促膝长谈,同去墓地察看,耐心解释:“您侄儿也是至亲,依法享有安葬权,他的做法虽欠沟通,但并未违法。中国人讲入土为安,再动棺木,反而惊扰老人。”他终于释然:“原来是我钻了牛角尖……”该案也成为我们培训信访干警辨析“真犯罪”与“家矛盾”的典型范例。
办案心得
群众事无小事。潘某那杯凉了又续的茶,闫某翻了又翻的法律条文,周某写了八页的听证记录——这些碎片背后,是老百姓最真实的期盼,也是检察官履职为民的日常。法律虽是冰冷的条文,但执法者的心,必须是热的。唯有以“五心”相待,方能不负法治初心、不辜人民信任。
来源:民勤县人民检察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