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做“灯”一样的共产党人——在学习川东游击纵队的历史中正心修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21:33 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翻开川东游击纵队的党史日记,从三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一张照片、两具遗骸和三种选择,体悟共产党人党性的光辉,领悟正心修身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翻开川东游击纵队的党史日记,从三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一张照片、两具遗骸和三种选择,体悟共产党人党性的光辉,领悟正心修身的深刻内涵。

“我们搞地下工作的每一个党员,就是黑夜中的一盏灯,总是在暗夜中放光,一旦油干灯草尽,它再不能发光的时候,它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因为它把光全部给了需要它照亮的人。一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意义也和这灯一样。他活着,就得战斗,当他把生命献给人民,献给党的时候,他是不会有什么遗憾的,因为他的生命变成人类壮丽事业的一部分。” 这是时任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介绍南方局奉大巫工作组成员贺德明入党的时候,说过的一段话。做“灯”一样的共产党员,川东游击纵队的地下党员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川东游击纵队的地下党员们正是以“做‘灯’一样的共产党人”为信仰指引,言行一致、无愧于心。

一张照片:点灯战斗,共产党员哪里需要去哪里

彭咏梧与妻子江竹筠、儿子彭云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拍摄于1947年。

1947年秋,为实现全国解放,中共川东临委决定在下川东发动农村武装斗争,建立游击队,开辟敌后战场,以破坏敌人的兵源、粮源、牵制敌人兵力,配合解放军正面战场作战。1947年冬,彭咏梧、江竹筠夫妻俩欣然接受党组织委派前往下川东组织和领导武装起义,临行前他们将一岁半的幼子交给江竹筠的好友王珍如暂代抚养。

都说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但为人父母面对与幼子的生离抑或是死别时,他们同样万般不舍。分别这天夫妻俩急匆匆地到附近的街上给彭云买了件用美军毛毯改制的儿童大衣和一顶小军帽,小心翼翼为他穿上后,带着他到千秋照相馆拍下了这张全家福。1948年1月彭咏梧牺牲了,这张全家福,定格了他们一家三口最后的团聚时光。

一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意义和这灯一样。他活着,就得战斗。彭咏梧与江竹筠两位共产主义的战士为了天下千千万万个云儿,狠心抛下自己的云儿,带着共产党员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为了家国大义、人民解放,践行着“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党员本色。

两具遗骸:燃灯无憾,共产党员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

在彭咏梧烈士阵亡地纪念碑后面,有一座不起眼的石砌坟墓,坟墓里曾埋葬着两具川东游击纵队地下党员的无头遗骸。

1948年1月16日,为了摆脱奉大巫支队武装起义接连胜利引来的国民党围剿,川东游击纵队奉大巫支队一大队在政委彭咏梧的带领下转移红池坝途径巫溪县文峰镇鞍子山,由于冒着风雪连夜行军游击队员们又累又饿,便借了鞍子山黑沟淌半山腰上的独户土屋杨代金家,稍事休息、煮苞谷糊充饥。此时国民党的追兵将土屋团团围住,子弹如雨点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封住了土屋。

千钧一发之际,彭咏梧率队员们仓促突围,巫溪籍党员刘景太和熊学源紧紧跟在他身后,只要冲进密林就能脱险。就在离密林仅剩一步之遥时,刘景太不幸中弹,滚下陡坎。本已半身踏进密林的彭咏梧见状,立马折身跳下陡坎,扶起刘景太使出全身力气将他向上送,由于用力过猛,刘景太抓住的那块石头松动,连人带石再次滚下坎来。彭咏梧又用“打马肩”的姿势,将他往上送,两人爬上了陡坎,急忙朝密林奔去。

这时发现动静的敌人一阵疯狂扫射,彭咏梧胸部中弹,鲜血汩汩流淌。弥留之际,彭咏梧从身上摸出一张小纸条,想要递给不远处的熊学源,可密集的子弹压得熊学源连头都抬不起来。危急关头,他艰难地将纸条塞进嘴里细细咀嚼后吞进肚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保守了党的秘密。

彭咏梧和刘景太牺牲后,丧心病狂的敌人砍下了他们的头颅,挑到几十里外的竹园坪示众,只留下两具无头遗骸在这深山沟壑之中任凭鲜血把身下的土地染红,和着阵阵松涛,村民们趁着夜色偷偷掩埋了烈士的遗骸,同时把这红的血脉和基因埋进了心里。

做灯一样的共产党员,当他把生命献给人民,献给党的时候,他是不会有什么遗憾的,因为他的生命变成人类壮丽事业的一部分。人生处处是青山,何须马革裹尸还,川东游击纵队的先烈们为了主义、为了信仰、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和风骨,化成了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的悲壮史实。

三种选择:传灯照亮,共产党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江竹筠在丈夫彭咏梧牺牲后,选择到丈夫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曾在给亲友的信中这样评价丈夫:“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他是活着的,而且永远地活在我心里。”活在江竹筠心里的不仅仅是丈夫彭咏梧,更是共产党员彭咏梧。她选择在丈夫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也不仅仅是妻子对丈夫的缅怀,更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于信仰的传承和坚守。

彭咏梧的孙子彭壮壮在2000年面临人生选择时,毅然选择追寻先辈足迹,坚定回国。他说:“爷爷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他同时也是伟大而完美的一生,他的生命因为理想的执着和信仰的光辉而永生,而作为后人,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此,有着理想和信仰的生命才最有价值。”

廖子怀,巫溪县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曾任巫溪县下堡镇人民法庭庭长,毅然放弃升任乡镇领导的机会,选择27年如一日扎根深山,无怨无悔地将司法服务送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27年间,他走破了40多双解放鞋、跋涉了10万多里崎岖山路、创新性地创立了“巡回法庭”“假日法庭”“速裁法庭”,荣获多项殊荣。2021年受邀赴天安门观礼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但他坦言,此生获得的最高荣誉莫过于乡亲们那句朴实的邀请:“老廖到屋坐!”有人曾问他:“放弃当领导,从书记员做起,值不值得?”他回答:“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值得”。廖子怀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传灯照亮”的责任担当。

不同时代的三种选择,都反复证明了下川东游击纵队的先烈们所传的理想信念之灯火,正接续照亮一代代中华儿女点亮新时代新的荣光。作为一盏灯,无论是煤油灯、桐油灯或是电灯,也无论安在华贵的客厅,普通的人家或是道旁野外,它都同样发出光亮,以利于人民。一个共产党员,无论是能力高的、能力低的,也无论是把他放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同样按他的本分为人民服务。

来源:暴躁两兄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