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的万亿生意经:13.85亿月活用户,营收 6603 亿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0 05:31 1

摘要:腾讯控股发布2024年财报:13.85亿月活用户,20倍激增的AI助手日活,还有那个让电商圈颤抖的"送礼订单占比90%"。此刻的腾讯,正站在两个时代的交叉口:左手握着13亿人每天触摸的社交帝国,右手举着AI革命的火把。

文 / 大力财经

腾讯控股发布2024年财报:13.85亿月活用户,20倍激增的AI助手日活,还有那个让电商圈颤抖的"送礼订单占比90%"。此刻的腾讯,正站在两个时代的交叉口:左手握着13亿人每天触摸的社交帝国,右手举着AI革命的火把。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故事,而是一场关于生存的战争——当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谈论AI时,腾讯如何用微信里的烟火气,打赢这场硬仗?

整体业绩情况 2024 年全年,腾讯控股营收达到 6603 亿元,和 2023 年相比增长了 8%。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净利润为 2227.0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1%。

年度盈利达到 1964.67 亿元,同比增长 66%;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 1940.73 亿元,同比增长 68%。

每股基本盈利为 20.938 元,同比增长 7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每股基本盈利为 24.027 元,同比增长 44%。

"我们不是在做数字游戏,而是在编织用户的时间网。"马化腾在财报会上的这句话,道破了腾讯的生存法则。2024年财报里最刺眼的数字,不是6603亿营收,不是2227亿净利润,而是那个藏在角落的"用户时长"——微信用户每天花在视频号的时间,已经超过朋友圈。

这个被称为"国民数字器官"的生态,正在创造惊人的商业价值:视频号广告收入季度增长60%,微信小店GMV翻了近一倍,连东方甄选都在除夕夜靠"送礼功能"狂卖500万。更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把700亿真金白银砸进AI研发,换来的不是PPT上的模型,而是700多个内部场景的真实落地——从游戏NPC的对话优化,到微信搜索的智能推荐,AI正在变成每个产品经理的新工具箱。

当百度在卖云服务,阿里在推行业解决方案,腾讯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让AI住进每个人的微信里。元宝AI的20倍日活增长,背后是这样的场景:宝妈用混元Turbo S做辅食食谱,大学生用DeepSeek写论文,广场舞阿姨在视频号用AI换脸拍MV。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让腾讯在AI赛道跑出了独特的加速度。

最狠的一招藏在微信输入法里。这个每天被10亿人触摸的入口,正在悄悄植入AI能力:语音转文字准确率98%,错别字自动修正,甚至能根据聊天场景推荐表情包。"我们不是做一个独立的AI产品,而是让AI成为每个功能的默认配置。"腾讯AI实验室负责人的这句话,揭露了腾讯的AI战略——不是颠覆,而是赋能。就像水电煤一样,AI正在成为微信生态的基础设施。

腾讯采用 “DeepSeek + 混元” 的双核模型,混元大模型推出了自研的深度思考模型混元 T1 和快思考模型混元 Turbo S,已接入 700 多个内部场景。腾讯元宝上线 “混元 + DeepSeek - R1” 双模型版本后,功能迭代频繁,市场份额和用户体量迅速上升。2025 年 2 月至 3 月,元宝的日活数量激增超 20 倍,成为中国 DAU 排名第三的 AI 原生移动应用。2024 年腾讯研发投入达 706.9 亿元,七年累计投入达 3403 亿元。资本开支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年度资本开支突破 767 亿元,同比增长 221%,创历史新高。

在广州的服装批发市场,档主李姐每天最期待的不是淘宝订单,而是微信小店的"送礼提醒"。"现在年轻人过节,直接在微信里送衣服,连包装都要定制。"这种社交电商的新形态,正在重塑中国零售业:2024年微信小店订单量增长125%,送礼订单占比85%,重要节日甚至超过90%。东方甄选的案例更具戏剧性:元旦送礼订单暴增1622%,除夕夜GMV破500万,背后是微信生态的"社交裂变+即时消费"的完美闭环。

微信及 WeChat 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 13.85 亿,AI 技术在搜索、输入法、内容生成等场景加速落地。视频号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创作生态繁荣,并借助 AI 技术优化内容推荐和广告投放。2024 年视频号总用户时长快速增长,四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60%。

视频号正在上演另一场革命。当60岁的王阿姨学会用AI剪辑广场舞视频,当95后主播在直播间用虚拟形象带货,视频号的日活时长已经超过快手。更关键的是商业化的突破:广告收入季度增长60%,品牌主开始发现,这里的用户不仅停留时间长,而且消费意愿强。"微信不是流量池,而是人际关系的沉淀池。"一位广告主的观察,道破了微信生态的核心价值——信任经济。

成都的游戏策划阿杰最近有点忙。他负责的《王者荣耀》新皮肤,上线首周卖出1500万份。这个已经9岁的"老游戏",依然保持着亿级日活,秘诀就藏在腾讯的"长青树战略"里:每年投入20亿研发预算,用AI优化匹配系统,用虚拟制作技术升级画面。"我们不是在做游戏,而是在运营数字世界。"游戏业务负责人的话,解释了为什么《金铲铲之战》能连续八个季度增长。

国际战场同样精彩。当《帝国时代》手游在海外登顶,当《流放之路2》的抢先体验版收获百万预约,腾讯游戏的海外收入占比已经稳定在30%。更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储备:游戏引擎、AI捏脸系统、虚拟偶像技术,这些积累正在反哺整个腾讯生态——微信的虚拟形象、视频号的特效功能,都源自游戏部门的技术溢出。

腾讯视频的机房里,服务器正在处理1.13亿付费会员的观看请求。这个在短视频冲击下逆势增长的平台,靠的是"超级头部+精品垂类"的双轮驱动:《庆余年3》播放量破200亿,纪录片《中国医生》豆瓣9.2分。更聪明的是短剧战略:用AI辅助剧本创作,将单集成本控制在传统长剧的1/10,却实现了用户时长的翻倍增长。"我们不是在对抗短视频,而是在创造新的叙事方式。"内容负责人的话,揭示了长视频的生存之道——深度价值。

腾讯音乐的故事同样精彩。当其他平台在版权大战中厮杀,腾讯音乐悄悄筑起了"订阅+社交"的护城河:1.21亿付费会员,152亿订阅收入,背后是AI推荐算法的精准投喂,是虚拟演唱会的沉浸式体验。在杭州的程序员小陈看来,"这里不仅是听歌,更是我的数字KTV"——社交属性让音乐变成了情感连接器。

站在2025年的春天,腾讯的故事给所有互联网公司上了一课:真正的护城河,不是技术壁垒,而是人性洞察。当微信成为13亿人的数字基础设施,当AI融入每个产品的毛细血管,腾讯正在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生态——这里有宝妈的购物车,有老人的广场舞,有年轻人的游戏世界,更有每个人的情感连接。

马化腾说的没错,AI时代就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但腾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在卖电,而是在用电点亮每一盏灯。从微信小店的烟火气,到游戏世界的星辰大海,腾讯证明了一个真理:伟大的科技公司,最终都是人性的服务商。

当我们在微信里给朋友送一份礼物,在视频号看到父母的笑脸,在游戏里遇见十年老友,这就是腾讯最动人的商业逻辑——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温暖的连接。

来源:大力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