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侵略中国的国家有很多,为什么中国只恨我们日本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21:23 1

摘要:日本人想在中国占领土地的阴谋,蓄谋已久,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近代主权的第一次重大冲击。战争爆发后,日军在旅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4天内屠杀中国平民2万余人,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不仅索取了2亿两白银赔款,还强占了台湾及澎湖列岛

说起中日关系,很多人都会想到那段沉重的历史,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三光政策,这些词就像刀子一样刻在中国人的记忆里。

但日本人很纳闷,侵略中国的国家不少,为啥中国人单单对日本怨气那么大?

笔者查阅三天资料,从历史纵深、恶劣行为与现实影响三个维度,说说这个问题。

日本人想在中国占领土地的阴谋,蓄谋已久,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近代主权的第一次重大冲击。战争爆发后,日军在旅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4天内屠杀中国平民2万余人,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不仅索取了2亿两白银赔款,还强占了台湾及澎湖列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侵略更是升级为“全面征服”。不同于列强“以华制华”的间接统治,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的暴行达到了人类文明史上的黑暗顶点:

南京大屠杀中,30万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战俘被杀害,强奸、焚烧、活埋等暴行持续6周。731部队在哈尔滨进行活体实验,在华北地区推行,无数村庄被夷为平地,数千万民众流离失所。

笔者认为,其他列强的侵略是“逐利”,而日本的侵略是“灭种”。这种行为,必然遭到全世界的谴责。

如果说侵略的残酷性是“历史伤痕”,那么战后对历史的态度,就是“伤口是否愈合”的关键。

日本作为战败国,始终在“认错”与“翻案”之间反复摇摆,从教科书问题到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不认账”从未停止:

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将“侵略中国”改为“进出中国”,引发中国民众强烈抗议。

1998年,日本学者东中野修道出版《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规模,宣称“死亡人数不足千人”,这本书在日本竟畅销多年。

2015年,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纪录片《南京事件,检验历史的“证言”》,刻意选取存疑的“证言”,淡化日军暴行,中国外交部当即提出严正交涉。

2020年,日本众议员杉田水脉在公开场合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引发中国网友怒斥。

2024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0周年纪念日),多名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这座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的神社,早已不是单纯的“纪念场所”,而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笔者认为,“道歉”的本质不是“认错”,而是“尊重”,尊重历史真相,尊重受害国民众的情感。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政府默许教科书淡化侵略历史,政客公开否认战争罪行,这些行为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日本并未真正认识到侵略行为的罪恶。

如果说历史态度是“旧伤”,那么现实中的不当行为,就是“不断揭开伤口的新动作”。近年来,日本在台湾问题、地区事务上的频繁挑衅,让中国民众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对中国的“威胁”,从未随着二战结束而消失。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是中日关系的“红线”。

2023年,日本前首相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公然将台湾纳入日本的“安全范围”。2024年,台湾地区政客林佳龙以“私人身份”赴日,与日本右翼政客高市早苗会面,双方就“台海局势”交换意见,随后中国宣布取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的访日行程,日方嘴上说“私人身份”,实则在传递“支持台独”的政治信号。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近年来不断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将中国列为“最大战略挑战”。

如今看最近新闻,“9・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期间,日本的行为更是突破了底线。

据央视新闻报道,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向欧洲和亚洲国家施压,“呼吁”各国领导人不要出席中国的阅兵活动,理由竟是“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

这种行为,是对中国人民情感的公然冒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即表示: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立场不容置疑。日方试图干涉中国内政、淡化自身战争责任,只会让国际社会更加看清其历史修正主义的真面目。”

铭记历史,中国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不是为了“反日”,而是为了提醒世界:侵略战争的代价何其沉重,和平来之不易。

日本如果真的希望得到中国民众的谅解,就应该拿出诚意,正视历史、承认错误、停止挑衅,而不是用“为什么只恨日本”这样的问题,回避自身的责任。

毕竟,真正的友好,始于对历史的尊重。真正的和解,始于对错误的承认。

这一点,日本至今仍未做到!

来源:儒雅风声N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