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无锡上市公司,接连投了一家青岛机器人企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20:43 2

摘要:8月25日,小米私募基金宣布完成对国华智能的战略投资,旨在支持国华智能在智能机器人研发领域的持续创新,加速技术落地与市场拓展。

新晋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链主企业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国华智能”),密集迎来头部资本投资。

8月25日,小米私募基金宣布完成对国华智能的战略投资,旨在支持国华智能在智能机器人研发领域的持续创新,加速技术落地与市场拓展。

三个月前,无锡上市公司、国内领先的电池精密结构件及材料制造商金杨股份通过投资、股权转让等成为国华智能股东。

资料显示,国华智能成立于2021年,位于城阳区,公司致力于人形机器人及核心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业务领域涉足精密谐波减速器、传动及伺服驱控系统。

梳理发现,在今年获得金杨股份、小米智造基金投资前,国华智能早年密集获得了资本投资,其中不乏城阳区、青岛市以及山东省等各级国资。

如成立初期,国华智能完成了由青岛里程碑人才基金与城阳阳光创投参与的天使轮融资,此后又获得齐鲁前海(青岛)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

不过,据青岛产权交易所信息,7月9日,阳光创投所持国华智能3.7825%股权已在交易所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945.63万元。

根据评估信息,以2024年11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国华智能资产总额5517.29万元,负债总额3133.71万元,净资产2383.58万元,净资产评估值为2.49亿元,评估增值10倍。转让标的对应的评估值为945.63万元。

据最新信息,阳光创投已退出国华智能。

目前,王广为国华智能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9.47%;齐鲁前海(青岛)创业投资基金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2.29%。

新投资的小米智造基金、金杨股份分别为第四、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0.71%、9.26%。

进一步看,此前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密切合作的金杨股份、小米,“前后脚”投资国华智能,也成为当下车企跨界机器人的一个缩影。当全球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出于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产业在关键部件等硬件技术领域的共通性,汽车产业链“组团”跨界机器人,将使各方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加速迈向机器人领域。

与此同时,这也为国华智能未来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1

单从业绩看,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华智能还不具备盈利能力。

2024年,国华智能实现营业收入3035.52万元,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为-809.96万元;2025年前五个月,营业收入为381.16万元,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为-538.94万元。

从研发实力看,国华智能深耕精密传动领域十余载,已与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精密传动、驱控及智能制造领域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注册商标2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50余项,并作为主要单位参编多项国家及团体标准。

今年以来,伴随宇树机器人走红春晚,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崛起,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爆发的重要推手。

据摩根士丹利分析,中国机器人产业突然爆发,很重要一点在于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电机、关节等关键部件的稀土磁铁的技术实力。

在这种稀土磁铁领域,日本曾占优势,但现在全球八成份额掌握在中国手中。

由此,机器人关键部件成为中国领跑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关键。

在业内,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被称为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其中减速器是研发难度最大、成本比例最高的部件之一,约占机器人整机成本的35%。

据悉,国华智能已攻克谐波减速器柔轮表面改性和共轭啮合协调优化设计两大关键技术,为关节模组的“卡脖子”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关节模组等产品已打破国外垄断。截至目前,国华智能已实现关节模组95%的国产化率,年内将实现100%自主生产。

当人形机器人全面普及,如国务院日前发文明确“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应用普及率超90%”,国华智能等关键部件企业也将步入快车道。

7月21日,青岛公布新一批“10+1”产业链主名单,国华智能入围人工智能产业链主企业。

由一家仅成立四年多、尚处于亏损的科技企业出任产业链主,也充分体现出青岛对国华智能的技术和发展前景的认可。

紧接着,7月2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发布活动举办,活动上,青岛副市长王波在专访中特别推荐国华智能自主研发的关节模组,展示公司在精密传动领域的硬核实力。

2

对于国华智能来说,当下最迫切的还是加速拓展市场,找到更多应用场景。

据了解,国华智能已于2021年落地首条产线,年产能已突破8万套。目前,公司已打入头部客户供应链及航空航天企业,在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占据3%的份额。

另据多方消息,国华智能机器人的客户之一为小米,公司为小米机器人核心tier1供应商,为小米供应机械臂。

从小米机器人的发展历程看,小米于2021年8月首次发布了第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一年之后,发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全身由5种关节驱动,共21个自由度,行走速度可达3.6km/h;2023年8月,又推出CyberDog2,在电池续航等方面做了优化与升级。

不过,相比华为、宇树、特斯拉等龙头,小米机器人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距离量产也仍有时日。

3

站在金杨股份和小米的角度,二者“前后脚”投资国华智能,则是看重国华智能在机器人关键部件领域的实力,拓展机器人业务。

信息显示,7月1日,金杨股份与国华智能共同出资成立了无锡合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经营范围涵盖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高速精密齿轮传动装置销售、伺服控制机构制造销售等。

事实上,伴随新能源车企跨界机器人的脚步,这几年,已有不少汽车供应链企业转向机器人赛道。

比如在8月21日举行的智元机器人伙伴大会上,汽车零部件巨头宁波华翔旗下全新科技公司——华翔启源作为战略价值伙伴正式亮相,其上海临港工厂已实现人形机器人核心关节模组和双足人形整机的规模化量产交付。

而且,机器人与汽车制造中很多硬件和技术都是共通的,诸如特斯拉将Autopilot算法注入Optimus的“大脑”、广汽GoMate用汽车电驱技术重构机器人关节,等等。

在此背景下,金杨股份投资国华智能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投资者在投资平台询问金杨股份并购重组国华智能意向。

对此,金杨股份董秘回应称,公司将继续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未来公司若有相关布局,公司将依法进行披露。

一边是金杨股份、小米接连投资,一边是阳光创投等国资的退出,国华智能一系列的股权变动,也给青岛提了醒。

地方政府对科技初创企业的支持,绝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在投资初期便树立“长线”陪跑的思维,从初期研发资金支持到后期场景拓展等,形成服务企业的全周期闭环。

在培育耐心资本、国资“长线”陪跑科技企业方面,青岛还需再加力。

来源:青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