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假接近尾声,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不少家庭却被一股“焦虑风”笼罩:孩子抵触上学、作息混乱,家长急得团团转,亲子关系也跟着紧张。到底为什么开学季容易出现这些问题?又该如何化解?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心理学教授杨珍将和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可视化成就,为孩子的新学期赋
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心理学教授 杨珍
暑假接近尾声,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不少家庭却被一股“焦虑风”笼罩:孩子抵触上学、作息混乱,家长急得团团转,亲子关系也跟着紧张。到底为什么开学季容易出现这些问题?又该如何化解?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心理学教授杨珍将和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可视化成就,为孩子的新学期赋能”。
一、
开学季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案例1
小学三年级的阳阳,假期里晚睡晚起逍遥自在,临开学妈妈急着调整作息,催起床、催睡觉,结果阳阳直接把门一关,拒绝和家长沟通。
案例2
即将升初一的小月,整个假期都在小升初补习班“连轴转”,爸妈天天念叨“初中科目难、压力大”,开学后反而适应不良,她变得很焦虑,每天晚上做作业都做到很晚,还总担心自己学不好,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
案例3
王女士的孩子上高二,暑假期间孩子对学习比较放松,作业拖拖拉拉,当王女士看到别人家孩子都在上补习班,便强行调整孩子作息,白天逼学习、晚上“加码”,经常批评孩子,喜欢把“你看看你们班的谁谁谁...”挂在嘴上。结果孩子越来越抵触学习,亲子关系也变得很紧张。
二、
焦虑背后:这些原因在“作祟”
为什么开学季容易出现这些“不适应”?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叠加:
孩子层面:
1. 生活节奏突变:从假期的松弛状态突然切换到上学的紧张节奏,身体和心理难免“跟不上”;
2. 学业压力升级:升年级意味着课业难度、任务量增加,加上家长反复强调“初中和小学不一样”“要更努力”,容易放大孩子对未知的恐惧;
3. 人际关系担忧:内向敏感的孩子可能会担心“新学校/新班级会不会受欢迎”,社交压力悄悄滋生。
家长层面:
1. 落差焦虑:担心孩子在假期“松懈”后,开学跟不上进度,被别人赶超;
2. 期望转移:把自己的未完成愿望加在孩子身上,高期望带来高压力,还会无形中传导给孩子;
3. 适应顾虑:低年级家长尤其担心孩子能否自理、能否融入集体。
三、
破解焦虑的关键:让“成就”看得见
面对开学焦虑,与其催促、打骂,不如试试“成就可视化”,简单说,就是把孩子的点滴进步、变化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能从根源上缓解焦虑,背后藏着三大心理学依据:
1.学习反馈理论:及时地反馈能让孩子通过表格、图像等看到努力的结果,明白“付出就有收获”;
2.自我效能感:当孩子一步步完成自己设置的小任务,会从心底相信“我能行”,这种信念是克服焦虑的最强动力(研究显示,及时反馈能提升30%的自我效能感);
3.自我控制感:整个过程中,孩子自己设置目标、自己做反馈,会让他感觉“一切在掌控中”,信心自然越来越强。
四、
成就可视化的好处:孩子和家长都受益
对孩子:
1.增强自信心:每天用贴纸、对勾记录进步,一周或一个月下来,孩子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自信就会慢慢“攒”起来;
2.建立目标感:学会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就像跑步一样,每走一步都知道离终点有多远,对未来的可控感越来越强。
对家长:
1.不再只盯着孩子的不足,通过可视化记录,能惊喜地发现孩子的小变化,减少攀比、指责,更懂“看见”孩子的成长;
2.焦虑感在关注“进步”的过程中会慢慢消散,亲子关系也会更和谐。
开学季的焦虑不可怕,关键是用对方法。试着和孩子一起用“成就可视化”记录成长,让每一步努力都被看见,焦虑自然会被信心和动力取代。
新学期,从“看见进步”开始,和孩子一起轻松出发吧!
《教育第一线之心理健康》是一档面向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节目,由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安徽综艺体育频道和安徽影视频道联合承办。为您解答各种心理问题,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播出时间:安徽广播电视台每周四综艺频道19:30、每周六影视频道18:40播出,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往期消息查看节目。
安徽省心理健康热线 96312
★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