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津市滨海新区妇联打造“滨姐说”宣讲品牌,成立由112名巾帼宣讲员组成的“滨城女性宣讲团”,用162个“宣讲菜单”精准对接妇女群众的需求。滨海新区妇联让身边的“滨姐”们用乡音讲政策、以故事传力量,使宣讲如海风般渗透进油田车间、港口码头、社区胡同的每一个角落。
天津市滨海新区妇联打造“滨姐说”宣讲品牌,成立由112名巾帼宣讲员组成的“滨城女性宣讲团”,用162个“宣讲菜单”精准对接妇女群众的需求。滨海新区妇联让身边的“滨姐”们用乡音讲政策、以故事传力量,使宣讲如海风般渗透进油田车间、港口码头、社区胡同的每一个角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在“濒海临港、产业集聚”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有大港油田的钻井平台日夜轰鸣,有天津港的集装箱码头吞吐全球,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火花,也有“塘沽、汉沽”等老地名沉淀的沽上风情。
在这片热土上,巾帼声音与时代同频、与发展共振——滨海新区妇联打造“滨姐说”宣讲品牌,让身边的“滨姐”们用乡音讲政策、以故事传力量,使宣讲如海风般渗透进油田车间、港口码头、社区胡同的每一个角落。
01
多层队伍+精准菜单
兼具标杆高度与群体温度
“滨姐说”的生命力蕴含在由112名巾帼宣讲员组成的“立体化发声矩阵”中。自“滨城女性宣讲团”成立以来,新鲜血液不断汇入,人员构成丰富多样。162个精心打磨的“宣讲菜单”如同“专属菜谱”,精准对接妇女群众的需求。无论是产业工人想听的技术创新内容,还是农村姐妹关心的增收门路,都能在其中找到“对味”的宣讲内容。
这支队伍中,有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尤立红。她26载扎根油田,以产业工人的执着诠释着工匠精神。尤立红在宣讲时常说:“新时代工人不光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创新,咱女人的智慧,照样能让钻机‘长眼睛、会思考’。”
24岁就扎根基层的“新农人”王莉带领村民探索2000余亩土地的托管新模式,利用特菜技术改良盐碱地,试种耐旱耐盐的冰草,一步步将本土蔬菜送入高端饭店。王莉在宣讲时笑着说:“盐碱地能种出金疙瘩,靠的就是不服输的精神——咱乡村振兴的梦,就藏在这一畦畦绿油油的冰草里。”
女主播宝妈联盟的陶老师则专注于儿童阅读指导,她的“儿童动手阅读故事会”直播间场场爆满。此外,她还分享“零基础做好直播短视频”“零成本女性创业项目”等内容,把自己的经验转化为姐妹们的“成长手册”。
“悦读分享会”上,巾帼志愿者金海鸥老师分享道:“这两年咱们开展了100场家庭教育进社区活动,从‘只会催学习’到‘懂沟通、会引导’,大家既能管好娃,又能服务社区,成就感满满。”162个课题就像162条纽带,将不同姐妹的心紧紧相连。
02
特色场景+潮玩形式
既接地气又具朝气
“滨姐说”的讲台不在会议室,而是扎根于最鲜活的生活场景中。在寨上街道惠阳里社区的巾帼宣讲亭,宣讲员刘晓萍与乘凉的阿姨们唠着家常:“为了讲好乡村振兴,我3次去西青区第六埠村看变化,那边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全靠政策好、人努力。”她还说到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问题,“民法典设立了居住权,老人去公证处办好手续,哪怕房子给了子女,也能安心住到百年之后。”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好政策成了大家的生活指南。
在朝阳花园社区,“墙根党课”早已成为品牌。宣讲员们站在墙根下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说说“养老金上调、医保报销比例提高”的民生政策,聊聊“老旧小区改造让环境变美”的身边事。“音乐党课”更是独树一帜——讲完“改革开放初期的巾帼奋斗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响起;聊到“新时代女性担当”,《花开中国》的旋律随之唱起,红歌配宣讲,让故事有了旋律的翅膀。
“巾帼宣讲‘三十’行动”玩法多样:开展“理性追星圆桌会”,和青少年聊聊“偶像的真正力量”;在社区、学校设立“网络安全特色空间”,孩子们在游戏中记住“陌生链接别点”;商圈里的“法治嘉年华”热闹非凡,“全民阅读条例盲盒”“平安视力表”让大家认清非法集资的“模糊地带”,“反诈圈套”则将套圈游戏和防骗知识相结合,孩子们玩得开心,家长们也把“高收益陷阱要警惕”记在心里……
03
红色基因+绿色未来
既守初心又望远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滨海新区妇联发起“红色寻迹·青心传承”行动,带领高中生们走进新区博物馆。大家参观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展区,站在展陈前眼神坚定:“80载抗战烽烟未泯,解放红旗仍飘扬,吾辈当铭记历史,让美丽滨城见证青春奋斗足迹。”该行动还计划培育30名“小小宣讲员”,让青春之声为红色记忆注入新活力。
此外,滨海新区妇联启动了“滨城巾帼生态文明素养提升行动”,12名讲师组成“滨城巾帼生态讲师团”,将绿色理念融入生活。这支队伍计划一年开展24场实践活动:在生态城开展“守护蔚蓝海岸”净滩行动,30组家庭一起清理垃圾30余公斤;教学生用旧校服改手提袋,“旧物换新颜,环保又实用”;组织“净”走行动,50组亲子家庭完成5公里低碳行走,途中还会设置“垃圾分类问答”“净水实验”等关卡。从社区到学校,绿色种子正在悄悄发芽。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