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研寻药 | ARPI治疗后进展?面对mCRPC治疗困境——谁是下一个“破局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9:32 2

摘要:经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治疗后仍进展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预后普遍较差,总生存期通常不足两年;若合并盆腔外软组织转移(特别是肝转移),中位总生存期仅约一年。当前亟需为ARPI失败后进展的mCRPC患者开发兼具新机制、高安全性和

引 言

经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治疗后仍进展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预后普遍较差,总生存期通常不足两年;若合并盆腔外软组织转移(特别是肝转移),中位总生存期仅约一年。当前亟需为ARPI失败后进展的mCRPC患者开发兼具新机制、高安全性和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案。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卡博替尼(靶点:VEGFR、MET及TAM家族TYRO3/AXL/MER)已被获批单药用于晚期肾细胞癌、肝细胞癌和分化型甲状腺癌,并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用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然而,在Ⅲ期COMET-1研究(N=1028)中,卡博替尼单药未能显著延长既往接受ARPI及多西他赛、伴骨转移mCRPC患者的总生存期(HR:0.90,P=0.21);仅在内脏转移亚组(n=191)观察到非显著获益趋势(HR:0.77,95% CI:0.54–1.09)。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在前列腺癌中也未显示活性,可能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有关。基于此,Lancet Oncology期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Cabozantinib plus atezolizumab in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CONTACT-02): final analyses from a phase 3, open-label, randomised trial的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在mCRPC伴盆腔外软组织转移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医脉通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研究背景

伴有盆腔外软组织转移的mCRPC患者,若经ARPI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其预后较差且治疗选择有限。该研究旨在评估具有免疫调节特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卡博替尼,联合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方法

CE-01试验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II期研究,于中国天津开展。患者纳入标准:ECOG评分为0-2分、临床分期为T2-4a N0/X M0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病理确诊为的可切除尿路上皮癌患者。入组患者接受3个周期治疗(替雷利珠单抗200 mg D1+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00 mg D2)。手术治疗在最后一剂研究药物给药后2-6周内进行。

主要研究终点为临床完全缓解(cCR),定义为手术确认无残留肿瘤、尿细胞学阴性,且影像学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证据。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无事件生存期(EFS)、总生存期(OS)和无转移生存期(MFS)。

研究结果

2020年8月20日至2023年6月7日期间,共575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组(n=289)或ARPI转换组(n=286)。基线特征详见表1。

表1.患者基线特征

中位随访11.8个月(IQR 9.9-19.3)后,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组较ARPI转换组显著改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6.3个月[95% CI:6.2-8.8] vs 4.2个月[95%CI:0.50-0.84],P=0.0007)(图1A)。

在预先设定的各患者亚组中,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带来的无进展生存期获益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这些亚组包括:无论首次 ARPI 是用于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还是mCRPC的患者(图 1B)、存在肝转移的患者(图 1C)、既往接受过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图 1D)以及存在骨转移的患者(图 1E)。

图 1:无进展生存期(A)无进展生存期人群。(B)预先设定的亚组。(C)伴有肝转移的患者。(D)既往接受过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E)伴有骨转移的患者。

BIRC = 盲态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ECOG = 东部肿瘤协作组;HR = 风险比;mCRPC =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 = 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HSPC = 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NA = 不适用;NE = 无法估计;PSA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最终总生存期分析显示,与 ARPI 转换治疗相比,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并未带来显著获益(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4.8个月 [95% CI:13.4-16.7],ARPI 转换治疗组为 15.0 个月 [95% CI:0.72-1.10],P=0.30;图 2A)。

在预先设定亚组的探索性分析中,大多数亚组中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与 ARPI 转换治疗的总生存期相近,但在伴有肝转移的患者中,HR为0.68(95% CI:0.47-1.00),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2.2个月,而ARPI转换治疗组为7.1个月(图 2B)。

图2.总生存期(A)意向性治疗人群。(B)预先设定的亚组。

根据盲态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BIRC)的评估结果,在基线时有可测量转移灶的意向性治疗(ITT)人群中: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13%;95% CI:9-18)高于ARPI转换治疗组(6%;95% CI:4-10);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组的疾病控制率(72%)高于ARPI转换治疗组(53%);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组中最佳疗效为疾病进展的患者更少(17% vs 31%;表 2);且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组中肿瘤缩小的患者多于 ARPI 转换治疗组(68% vs 37%)。

表2. 根据BIRC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 版)评估的肿瘤缓解情况

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症状性骨事件发生时间为24.0个月(95% CI:16.3-无法估计),ARPI转换治疗组为17.3个月(95%CI:13.2-无法估计);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化疗启动时间为19.6个月(95% CI:16.2-26.9),ARPI转换治疗组为10.4个月(95% CI:8.3-15.3)(P

在安全性人群中,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组与 ARPI 转换治疗组各有 284 例患者。其中,任何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83 例(>99%)和 262 例(92%);3-4 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58 例(56%)和 74 例(26%);4 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1 例(7%)和 10 例(4%)(表 3)。

表3. 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安全性人群)

研究结论

卡博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是一种不直接靶向雄激素受体信号的新型药物组合,或许能成为经 ARPI 治疗后发生进展且伴有软组织转移的 mCRPC 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Neeraj Agarwal,et al.Cabozantinib plus atezolizumab in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CONTACT-02): final analyses from a phase 3, open-label, randomised trial.Lancet Oncol . 2025 Jul;26(7):860-876.

编辑:Lya

审校:Lya

执行:Ly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泌尿外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