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了19年美金,美国劝他改美国籍,他转头将200家公司入驻中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0 09:18 2

摘要:留美学习并不是一件好事,像李开复曾在美国工作19年,为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然而,美公司依旧不知足,想要李开复改美国籍继续干,不惜向美法院起诉。

文|提灯向前行

编辑|提灯向前行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

留美学习并不是一件好事,像李开复曾在美国工作19年,为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然而,美公司依旧不知足,想要李开复改美国籍继续干,不惜向美法院起诉。

面对美公司无理要求,李开复选择拒绝,他转头来到中国开创一家培养人才公司,6年时间,培养200多家公司入驻中国。最终美法院是如何判的?如今李开复公司怎么样了?

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寒门出贵子”,越是贫困的家庭,最容易出优秀人才,可事实上并非 如此,即便是家庭富裕,其优秀程度丝毫不比寒门差。

像李开复家庭就是这样,作为培养人才企业的创新工场CEO,他能有如今的成就,除了自身努力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

如今都说一个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家庭教育好坏意味着孩子未来生活及成就,而出生在台湾的李开复,从小就好的教育上成长。

李开复的父亲曾在民国就职黄埔军校,之后又做了干部,而母亲则是大学教授,父母都有教书育人的经验,他们深知家庭教育和学业重要性。

因此,从李开复上学起,父母对李开复要求很严格,后来发觉当时中国的教育不够完善,认为李开复学的不全面。

于是,1972年,父母一商量,决定将让李开复去美国留学上初中高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后的二十几年里,李开复都在美国上学和工作。

高中毕业,因为李开复成绩优秀,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在大学,李开复接触到计算机专业,对此产生浓厚兴趣。

他将自身目标定位在计算机研究上面,在从大学获得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考虑到自身对计算机知识不够了解和完善。

1988年又进修到博士,同时也发表了最有影响力与AI有关联的文章,要知道,当时的AI并没有那么发达,而李开复的创新论文也获得奖项。

从一个留学生一路上进修到博士,这样的人才,美国许多高校怎能不抓住,就连全球知名,苹果公司和微软也是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在苹果和微软没有发出邀请函时,李开复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计算机领域和助理博士。

要知道,卡耐基梅隆大学是一所研究技术学校,类似于研究机构,但比机构要高许多,在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8。

正是如此,李开复才会从事这个职业,但仅工作一两年,李开复选择离开这所大学,对于自身发展,李开复看的极为重要。

他知道经验远比工作要重要的多,并不是选择安稳的人,1990年,李开复离开大学没多久,就进入苹果公司。

19年工作

苹果是一家跨国公司,不仅在美国本土具有影响力,就在国际上也是,大量先进的苹果产品流落到全世界各处,得到许多消费者喜爱。

李开复在苹果工作六年,让公司明白李开复是一位不可多得人才,从李开复做出的贡献就能明白。

六年时间里,李开复主管的多媒体,开发了多个多媒体产品,比如QuickTime(媒体播放器)等。

充分让苹果公司对李开复刮目相看,然而,就当苹果公司认为李开复选择继续为公司做出更多贡献时,这个时候,他选择给苹果公司递交一封辞职信。

面对李开复的请求,让苹果公司“摸不清头脑”,但人家非要离开,公司也没有理由强留,只能让他离开。

1996年,李开复又一头扎进了美国硅图公司,这是一家计算机图像处理制造商,跟苹果公司成立的时间不相上下,据说该公司的图像技术多个好莱坞电影特效场景。

新浪网,2004年4月21日

然而,硅图公司在没有李开复带来之前,其收益并不是很好,毕竟有苹果这些巨头公司作为竞争对手,很难发展起来。

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见李开复到来,他们怎能不欢迎,上来就让他担任了互联网副总裁和总经理。

单从职位上来看,足以证明硅图公司对李开复有多重视,得到公司认可,李开复也没有辜负期望。

他将公司某一领域业务带领团队发挥到极致,比如服务器上面,李开复曾在一年内为硅图公司带来2亿美元。

当然,早在之前,硅图公司纯收入加起来也就只有2.2亿美元。

都说一个有野心的人,是不满足于当今现状,李开复看到给公司带来足够效益和获取众多工作经验,他选择离开,并进入微软。

进入微软的李开复依旧是那么光彩,担任了微软副总裁,甚至在微软的认可下,在中国区建立微软研究院,但最终被调到美国。

也从那时开始,中国发展工作和培养人才成为李开复的两个目标,正是这么一个目标,因为李开复看到微软一味的将自己埋没到美国。

想要回归祖国的他,看到谷歌能带给他机会,转身离开了微软进入谷歌,2005年,李开复进入谷歌时,谷歌立马让他担任中国区总裁。

与此同时,微软那边发觉不对,一方面是因为李开复离开的缘故,缺少了在美国的人才,另一方面进入了竞争对手谷歌那边,这是微软绝对不允许的。

2005年7月,微软起诉了谷歌和李开复,认为他们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但李开复和谷歌都在极力辩护。

最终美国法院用一个中立办法,让李开复留在谷歌中国区,但工作被限制。

北方网,2005年7月21日

虽然12月份,三方达成协议,但李开复并没有在谷歌停留多长时间,四年后,也就是2009年9月,李开复选择离职。

一方面是因为多年来美国对于高等留学人才一度打压,已经发生不少案例,另一方面,李开复的初衷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到国外公司实现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像谷歌,微软这样全球知名公司,对自身利益看得很重,怎能会将培养人才放在最主要的一位。

这是与李开复理念违背,基于这种情况,李开复用多年来赚取的美金,在北京开办一家名叫“创新工场”的培养人才和企业机构。

按照李开复想法,他想要让创新工场成为一个苹果,微软以及谷歌公司优秀的管理,技术等完善模式。

起初,李开复没有多少人看懂,但李开复却告诉他们,自己公司除了能投资以外,还能培养创业人才。

为了吸引更多的工作人员,李开复从中国高校大学生入手,多次开办演讲宣传,就这样,6个月下来,李开复就收到10万人求职信。

等有了工作人员融入,李开复改变了正常公司管理模式,他的公司更像是实验室,不叫员工,而是“工友”。

并且李开复创业起,一直保持最坏打算,毕竟他的新型创业方式属于最冷门。

不过努力是有回报的,创业6年后,李开复培育了200多家型企业入驻中国,一个孵化器业务营收来到5000万起步。

新浪财经,2025年3月15日

2015年,创新工场开始转型人工智能,为此,李开复用1亿美元投资了25家智能公司,逐渐往这个领域转型。

如今李开复带领的公司开始研究AI模型,2023年3月,李开复还在网上发布了筹组AI模型计划。

他认为既然国外有能力研究出AI模型,为何中国就不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deepseek的出现,也证实了李开复的观点。

总之,创业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累计的过程,李开复的成功正是坚持所得。

来源:心灵古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