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假最后一周,申城溽暑依旧,清凉舒爽的博物馆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前来观摩。“慧眼寻瑰宝趣学乐未央”——上海博物馆教育嘉年华活动于8月27日、28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精彩亮相,通过“雅趣游园会”和“博观趣学堂”两大趣味板块,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融合知识、趣味与动手实践的
暑假最后一周,申城溽暑依旧,清凉舒爽的博物馆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前来观摩。“慧眼寻瑰宝趣学乐未央”——上海博物馆教育嘉年华活动于8月27日、28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精彩亮相,通过“雅趣游园会”和“博观趣学堂”两大趣味板块,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融合知识、趣味与动手实践的文博体验盛宴。这不仅是一场寓教于乐的嘉年华,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博知识奇遇。活动以创意新颖、丰富多彩的奇妙体验引导儿童走近藏在博物馆里的专业知识,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永恒魅力。
“雅趣游园会”以八项沉浸式游戏为核心,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认识文物、理解文化。“古器今用”环节中,孩子们尝试将古代礼器鼎、觚(gū)、爵、簋(guǐ)、甗(yǎn)与现代生活中的器具一一对应,重新发现器物的实用与象征意义;“诗词传送站”借助古典诗词,让青少年朋友们品味青铜庄重、瓷釉斑斓、书画意境与玉器温润,感受藏在文物背后的文学美感;如何通过嗅觉,感受历史的厚重;在“本草研究所”中,孩子们通过辨认药材盲盒,了解那些曾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域外植物与香料,理解历史书上古老中外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局部寻宝”游戏则将上海博物馆东馆雕塑馆中珍贵文物的细节融入其中,孩子们凭借手中的局部特写卡片,寻找与之匹配的完整雕塑图像,不少参观过雕塑馆的青少年朋友们对其中的文物并不陌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货币交易所”内,“重现”清朝咸丰年间场景,孩子们领取“大清宝钞”,兑换铜钱、模拟买卖,亲身体验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及交易智慧,完成游戏后,不少的孩子们还表示,想要再次参观东馆货币馆,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榫卯建造局”里,孩子们动手拼装传统木质构件,理解不用一钉一铆却结构牢固的古老榫卯技艺奥秘,亲手体验明代家具继承的宋元以来传统木作技术;不少对文物修复有极大兴趣的孩子们,在“瓷片寻踪”游戏中不亦乐乎。模拟陶瓷修复过程,根据瓷片形状、纹饰与釉色完成拼图……在感受文物修复工作的严谨性与艺术性的同时,也体味到中国陶瓷从实用器物到艺术精品的升华;“复古投壶”是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喜爱的礼仪游戏,孩子们在投箭入壶的竞技中体会到了古人生活中的娱乐方式。
在这个“没有玻璃展柜的博物馆课堂”中,孩子们不仅通过打卡八项风格迥异、多感官互动的游戏学习到了相关知识,更提高了对文物与博物馆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能。
8月27日,上海博物馆还特别举行了博观大课堂“国宝探索记”美育计划颁奖仪式。积极参与活动的部分学校、机构团体以及青少年获奖者代表受邀来到现场领奖。“回味成长:博观大课堂‘国宝探索记’成果展”(8月27日至10月8日)也在上海博物馆东馆3楼探索宫门前以及周边长廊与观众见面。“小小创意家”的47组创意作品、“小小研究员”的19份照片记录,以及“小小讲解员”的30份视频讲解,将一一展出。
与此同时,成果展推出了观展打卡赢“彩蛋”活动,特别请来了深受小朋友喜爱的“蛋仔派对”中的卡通形象。当“蛋仔”遇上探索宫的吉祥物“东东”“玉玉”,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部分完成任务的亲子家庭还赢得了蛋仔派对毛绒公仔、随机贴纸等精美礼物,并与蛋仔派对角色人偶合影留念。
夜幕降临,上海博物馆东馆变身“博观趣学堂”,为广大青少年朋友呈现一场智趣盛宴。当历史的尘埃拂去,当知识不再局限于展签说明,当体验超越视觉的边界……“博观趣学堂”汇集文物脱口秀、神奇魔术、沪语童谣串烧等多元节目,并穿插有奖文博知识问答环节,实现“玩中学、学中乐”。
上海博物馆资深讲解员将有趣的文物知识娓娓道来。你知道吗?博物馆里也藏着一座“疯狂动物城”!古今中外,人们将对动物的喜爱化作精美图案,置于重要器皿之上、巧妙融于画作之中,在讲解员老师幽默细致的讲解中,孩子们了解了更多人与动物的美妙邂逅;“表情包”不仅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古人们的作品中,也能见到不少让人莞尔一笑的“表情包”。在生活条件并不如现在的古代,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其实也有自己的一套哲理。讲解员老师用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妙语连珠的阐释,让孩子们了解到古人们的生存哲学。沪上知名童谣创作人王渊超,现场带来了《Me More Say》《Yummy Yummy就是好吃》等多首沪语作品。台上台下的孩子们一起哼唱着旋律,吴侬软语中,洋溢着欢乐气氛。除此之外,“博观趣学堂”还穿插了魔术表演和互动问答。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进一步巩固了文物历史知识,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直观认知。在现场,不少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精彩回答,赢得了上海博物馆精美文创好礼,许多家长也表示:活动极大激发了孩子对传统文化持续探索的兴趣,为孩子们的暑假画上充满智慧的句点,也为新学年开了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好头。
本次活动不仅是上海博物馆东馆推动博物馆教育现代化、年轻化的一次创新实践,更是以儿童视角构建文化传播桥梁的重要举措,为青少年观众打开一扇通往历史与艺术深处的窗口。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青少年儿童的特点就是好奇好动,勇于探索,上海博物馆策划举办这次教育嘉年华活动,特别贴近他们的性格特点,通过沉浸式的文博‘八大游戏’,综艺类的博观趣学堂,让小朋友们‘玩中学,学中乐’。这些项目,形散而神不散,让青少年儿童在探索中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现场又特地举办了‘回味成长——国宝探索记成果展’,让他们通过同龄人的参赛作品,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文博知识与趣味活动结合、独立思考与朋辈互鉴并行,通过这样的形式,历史不再是书本中静止的文字与图片,而成为可触摸、可体验、可共鸣的生活场景。孩子们在快乐中培养了审美能力、逻辑思维与文化认同,真正实现“慧眼寻瑰宝,趣学乐未央”的活动初衷。
来源:文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