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项由日本国立癌研究中心联合多家大学开展的长期研究发现,化疗后的前三个月,是决定癌症是否复发的关键窗口。这段时间里,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免疫系统也比较虚弱,就像战后还没修复好的城墙,最容易被“卷土重来”的癌细胞突破。
化疗结束不代表一切结束,真正的考验从恢复期开始。
一项由日本国立癌研究中心联合多家大学开展的长期研究发现,化疗后的前三个月,是决定癌症是否复发的关键窗口。这段时间里,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免疫系统也比较虚弱,就像战后还没修复好的城墙,最容易被“卷土重来”的癌细胞突破。
研究跟踪了上千名接受化疗后的癌症患者,发现如果在这90天内养成6个特定的生活习惯,复发率会明显下降,平均降低了40%。这些习惯并不复杂,但关键是得坚持,并且做得对。
晚上总是睡不踏实,白天就容易没精神,这不光是累的问题。研究指出,化疗后如果每天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身体修复免疫细胞的能力会大打折扣。
有些人晚上明明时间够,但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时候不仅要关灯、关手机,还可以在睡前泡个热水脚。温度大概在40度左右,泡15分钟,脚底一热,全身都慢慢放松下来,比吃安眠药管用多了。
不少人以为化疗后就该躺着休息,其实完全静养反而拖慢恢复速度。研究发现,每天轻微活动30分钟以上,比如在小区里慢慢走一圈、家里擦个地、晒晒太阳,身体代谢会更顺畅,免疫系统像发动机一样转起来了。
特别是早上9点到11点这段时间,阳光不烈但有足够的紫外线,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这对防止癌细胞再次活跃非常重要。
化疗后的胃口常常会变差,不少人靠稀饭、白馒头、面汤来凑活,这样下去,身体根本得不到真正修复的营养。研究强调,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是防复发的关键。
蛋白质不是说一定要大鱼大肉,像鸡蛋、豆腐、黄豆、牛奶这些就很实用。尤其是鸡蛋,几乎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氨基酸,一天吃两个,不仅补营养,还能让身体更有力气抵抗癌细胞。
水是身体里的“清洁工”,化疗后的代谢垃圾需要及时排出,不然就像厨房忘了倒垃圾,容易“滋生细菌”。
很多人平时口渴了才喝水,但这个时候身体往往已经“缺水”了。研究建议,每天分多次喝到1500毫升左右,不要一次猛灌。可以把白开水装在小瓶子里,放在床头、桌角、家门口,走哪喝哪,不知不觉也就喝够了。
不少患者在化疗后容易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像玻璃瓶一样脆弱。研究发现,长期心情压抑、焦虑的人,体内的“好细胞”活力会下降,特别是叫“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细胞,专门用来清除癌细胞的。
有情绪不是问题,问题是压着不说。可以找信得过的亲人聊聊,或者每天写几句心情记录,就像开窗通风一样,心里的“雾气”散出去,身体也轻松了。
化疗期间或者之后,有些人会出现腹泻、肚子咕噜响、排便次数多的情况。很多人觉得这只是小毛病,其实这可能是身体在发出“免疫系统紊乱”的信号。
尤其是长期吃抗癌药物后,肠道菌群容易被破坏,好的菌少了,坏的菌就趁机作乱。这个时候可以多吃些含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纳豆、小米粥,也可以适量吃点香蕉,帮助肠道恢复正常节奏。
复发不是一下子就发生,而是慢慢酝酿。身体其实会提前“打招呼”,关键是要能察觉。原本好的食欲突然变差、体重持续下降、没来由的乏力或出汗、某个地方总是隐隐作痛,这些都可能是身体在悄悄提醒。
化疗后,如果某些不适持续超过一周,最好立刻去医院查查。别觉得麻烦,也别硬撑。越早发现异常,治疗效果越好。
研究显示,化疗结束后,体内残存的癌细胞大多处于“沉睡”状态。如果这时身体免疫系统反应快,就能及时把这些细胞“清理”掉。但如果营养不够、睡眠不好、情绪低落、运动太少,这些癌细胞就可能“醒过来”,重新生长。
化疗后的三个月,就像是在“打扫战场”。扫得干净,敌人就不容易回来;扫得马虎,藏在角落的敌人就很可能卷土重来。
下表是这项日本研究中提到的生活习惯与复发风险的关系:
可以看到,单项效果可能有限,但如果多个习惯一起坚持,复发率能大幅降低。
化疗后的恢复,不是“苟延残喘”,而是“重新启动”。这些生活习惯,看似平常,但却是身体最需要的“补给”。它们不光能帮你减少癌症复发的风险,也能让你找回生活的节奏和信心。
哪怕做不到一步到位,也别放弃。今天多走几步,明天多睡一会儿,后天多喝一杯水……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都是身体走向康复的脚印。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立がん研究センター.抗がん剤治療後の生活習慣と再発リスクに関する研究報告書[R].2023.
[2]李晓芳,赵俊峰.癌症治疗与免疫系统恢复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4,51(05):289-294.
[3]王凤英,刘建中.癌症患者生存期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23,21(10):1723-1727.
来源:药师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