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洪水退去两个月后,榕江县"村超"球场已焕然一新。8月23日,全国赛总决赛在此举行,广东球队捧起奖杯的瞬间,看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但镜头之外,县城三分之二区域仍残留着洪水肆虐的痕迹——商铺卷帘门上的泥渍线、民房墙面的水痕、被冲垮的防洪堤缺口,与崭新的球场形
当洪水退去两个月后,榕江县"村超"球场已焕然一新。8月23日,全国赛总决赛在此举行,广东球队捧起奖杯的瞬间,看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但镜头之外,县城三分之二区域仍残留着洪水肆虐的痕迹——商铺卷帘门上的泥渍线、民房墙面的水痕、被冲垮的防洪堤缺口,与崭新的球场形成刺眼对比。
6月24日的特大洪水创下榕江历史纪录。三江洪峰交汇时,每秒11360立方米的流量冲垮了临时围挡,"村超"球场瞬间沦为泽国。体育训练中心主任唐龙回忆,淤泥深达一米,直播大屏幕半截浸在水里,上百个足球被卷走。与此同时,县城低洼处居民区水深超过两米,家具电器漂浮在浑浊的水面上。
"球场两个月就修好了,可我家门前的防洪堤裂缝到现在还没补。"经营五金店的杨建军指着墙上的水位线说。这种反差直指核心矛盾:在财政吃紧的脱贫县,有限的资金该优先保障民生安全,还是扶持网红经济?
《贵州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明确标注,榕江等26县防洪体系未达标。作为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交汇的"洪水走廊",其现有防洪堤设计标准远低于50年一遇洪水的实际需求。水利工程师指出,该县防洪体系仍沿用上世纪90年代标准,而近年极端天气频率显著增加。
财政分配失衡加剧了困境。2023年榕江税收仅1.9亿,却需承担17亿重建资金。县委书记徐勃坦言,水利建设长期欠账导致防洪能力滞后,但短期内难以筹集全面升级的资金。
优先修复球场的决策背后是残酷的经济逻辑。1054万省级专项资金快速到位,确保了这个文旅IP的延续。数据显示,"村超"赛事直播累计观看量超10亿次,带动县城餐饮住宿收入增长300%。
"没有'村超',我的民宿早就关门了。"90后创业者林芳算了一笔账:洪水后游客锐减,但球赛重启当天就接到20个预订电话。对于以低端木材加工为主的榕江而言,这个IP可能是产业转型的唯一抓手。
两岸社区调查显示,68%居民认为防洪工程应优先于文体设施。但现实困境在于:17亿重建需求是年税收的9倍,即便举债也难以覆盖。目前县政府采取折中方案——利用省级专项资金启动紧急项目,同时申报国家防灾减灾特别国债。
读者不妨思考:若您手握决策权,会先加固防洪堤保住家园,还是投资"村超"换取发展机会?这个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却关乎20万榕江人的未来。
榕江的困境具有普遍性。脱贫县既要补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又要培育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国内外经验表明,灾后重建需建立资金优先级评估机制,将民生安全与经济发展纳入同一坐标系权衡。正如受访专家所言:"防洪堤保护的是当下生计,足球场承载的是未来希望——两者本质上都是对生命的守护。"
来源:柴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