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堂】孤军不孤,奋斗为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1-30 17:09 2

摘要: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华表奖获得者杨虎导演的红色主题电影《孤军》。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被岁月的风沙尘埃所渐渐覆盖掩埋,却也在不经意间闪耀着不灭的光芒。电影《孤军》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一段几乎被历史洪流淹没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华表奖获得者杨虎导演的红色主题电影《孤军》。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被岁月的风沙尘埃所渐渐覆盖掩埋,却也在不经意间闪耀着不灭的光芒。电影《孤军》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一段几乎被历史洪流淹没的悲壮史实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在极端困境与残忍现实中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平凡英雄。“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川滇黔边游击战场,孤军奋斗牵制强敌,壮烈牺牲万代敬仰。”电影《孤军》的片名便出自张爱萍上将为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所作的题词。

“一支孤军的坚守,一段悲壮的历史,一部英雄的史诗”。1935年扎西会议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途中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和红二、六军团进行战略转移,由周恩来亲自部署,在云南扎西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1935年7月起的近两年间,这支人数不多、装备有限的部队,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转战川滇黔边区 20 多个县,孤军深入开展游击战,浴血奋战打击牵制敌人,最终以600多人几近全队牺牲的巨大代价,为中央红军四渡赤水、顺利北上减轻了军事压力,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川滇黔地区留下了彪炳史册的英雄史诗。

影片中,川南游击纵队翻山越岭,转战川滇黔几十个场镇,与数十倍于己的敌军苦苦周旋。特委书记徐策为掩护部队而壮烈牺牲;临危受命的余泽鸿苦战到最后一刻,引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独臂将军”刘干臣用仅剩的子弹射倒两个敌人后,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怀着对胜利的美好憧憬,游击纵队队员们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发动川、滇、黔边群众进行游击战,一次次打退进攻的敌人,伺机建立起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队伍,以巨大牺牲胜利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的光荣使命。《孤军》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和紧张的情节推进,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每一位战士内心的挣扎与坚持。他们之中,有智慧果敢的指挥官,有英勇无畏的战士,也有淳朴善良的当地群众。在极端困境和残忍现实中,这些平凡人物展现出了非凡的人性弧光——对信仰的忠诚、对战友的深情、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正是这些情感的交织,让“孤军”二字不再孤单,他们的奋斗与牺牲,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照亮黑暗的光芒。正如电影主题曲《那些青春的花》所吟诵:“又一次听到泥土的深处,忠诚的心跳穿越苍茫,鲜红的血迹浸透了白雪,宣誓埋下青春和枪。烟消了,云散了,风儿送了遍野芬芳。那些信仰长出的花儿,在你们倒下的地方绽放……”

边品茗擂茶,边观看《孤军》,我被影片深深地震撼了。这不仅是一部关于血与火的电影,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奋斗为本”精神的深刻诠释。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孤军不孤,因为他们背后有着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有着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信仰支撑。影片的结尾,虽然悲壮,却也充满了希望。那些牺牲的英灵,如同不灭的灯塔,指引着后来者继续前行。我耳边仿佛回响起一首诗《酆都隐雾次韵山人》:“物物疑归混沌初,瑶天似有似曾无。人踪易察三幽径,魅影难昭一旷途。”踏着“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我们更应铭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何以缅怀,唯有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的长征路上,少了硝烟弥漫、喋血沙场,但风霜雨雪没有少,崎岖坎坷没有平,生死时速频频上演。我们惟有坚持人民至上,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己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抓手,胸怀红色信念,脚生青春力量,勇往直前,不懈奋斗,无论前方是什么高山险阻、沼泽泥潭都无所畏惧、步履铿锵,必将在新的征程上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注:侵权必究!任何形式的复制、改编、传播均需得到作者许可,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彩笔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