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明是三国大恶人,投靠谁就杀谁,为何却受到后人的香火供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0 08:28 2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俗话说:“投降者最不可信,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三国时期,就有个大恶人,投靠谁就杀谁,手上沾满了无数鲜血。

他的背叛和阴谋,几乎让每个势力都尝尽苦果。可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历史上的恶人,却在后人中获得了香火供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这位三国大恶人,究竟是如何从恶名昭彰,变成了祭拜对象的呢?

东汉末年,朝廷衰败,社会动荡不安。各地军阀割据,豪强势力崛起。

在这动荡的年代,一个名叫笮融( zé róng)的人物开始在丹阳一带崭露头角。他生性狡诈,头脑灵活,深知在乱世中要想生存,必须拥有自己的实力。

笮融出身寒微,早年失去父母,靠着帮人放牧为生。他天生一副好口才,不仅能说会道,还能察言观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笮融开始招募当地穷苦青年,组建起自己的私人武装。起初,他打着"保卫家乡"的旗号,实则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

当地百姓对这个崛起的新豪强又敬又怕。敬的是笮融确实解决了一些山贼骚扰的问题;怕的是他的手段越来越狠辣,不听话的村民经常会"神秘失踪"。

笮融逐渐在丹阳一带站稳脚跟,成为不可忽视的地方势力。

但他明白,单靠自己这点人马,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终究是难以立足的。他需要找一个强大的靠山,于是开始将目光投向周边的大势力。

国相之位

陶谦是徐州牧,手握重兵,控制着重要的战略要地。笮融看准时机,带着自己的人马前去投靠。

他向陶谦献上许多珍贵礼物,又表现得忠心耿耿。陶谦一时被他的表象所蒙蔽,竟然任命他担任下邳国相,掌管一地政务。

下邳是陶谦管辖下的重要城市,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笮融得到这个位置后,立即表现出他贪婪的本性。

他加重百姓赋税,巧立名目搜刮民财。那些不愿缴纳的百姓,轻则被关入大牢,重则直接处死。短短几个月内,笮融就积累了大量财富,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他在下邳建造了豪华宅邸,雇佣大量仆人伺候。每天大鱼大肉,美酒佳肴不断。

与此同时,下邳百姓却因过重的赋税而食不果腹。这种情况引起了陶谦的注意,他多次派人调查并训斥笮融。

面对主公的责备,笮融表面上认错改过,实则暗中继续其搜刮行为,只是手段变得更加隐蔽。

他开始与地方上的恶霸勾结,由他们出面向百姓索要钱财,然后再分一杯羹给笮融。这种方式使得陶谦难以抓到他的把柄。

就在笮融以为自己能够继续糊弄陶谦的时候,曹操带兵进攻徐州。面对强敌,忠诚的下属应该坚守岗位,与主公共进退。

可笮融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他悄悄带着自己的亲信和积累的财富,连同下邳的部分粮草军备,一起逃离了下邳,留下陶谦独自面对曹操的猛攻。

这一背叛行为使陶谦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笮融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战争物资,还造成了军心动摇。

陶谦最终被迫放弃了部分领地,退守徐州主城。而笮融则带着抢来的财物,寻找下一个可以投靠的对象。

连环背叛

离开陶谦后,笮融带着他的人马和财富来到了广陵。当时广陵太守赵昱正需要人才帮助巩固地方防务。

笮融向赵昱献上了一部分从下邳带出来的财物,并谎称是自己多年积蓄。

赵昱见他出手阔绰,又听他讲述了许多"忠心耿耿却不被陶谦赏识"的假话,对他产生了好感。

赵昱是个宽厚的人,他相信人性本善,认为笮融只是一时被误解。

他不仅接纳了笮融,还给予了重用,让他负责管理广陵的一部分防务。对于赵昱的信任,笮融表面上感激涕零,暗地里却已经在谋划下一步行动。

笮融在广陵待了不到半年,就找到了背叛的机会。一次赵昱外出巡视,只带了少量护卫。

笮融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带人埋伏在回城的必经之路上。当赵昱经过时,笮融突然发动袭击,亲手杀死了这个信任他的主公。

杀死赵昱后,笮融迅速返回广陵城,谎称赵昱遭到山贼袭击不幸身亡。趁着城中混乱,他带领手下开始大肆抢掠。

许多无辜百姓被杀,城中财物被洗劫一空。等到朝廷派人前来调查时,笮融已经带着抢来的财物再次逃之夭夭。

这次笮融选择投奔的是陶谦的另一个旧部薛礼。薛礼当时正在组建自己的势力,需要招揽人才。

笮融再次使用了他惯用的手段:献上财物,编造故事,取得信任。

薛礼与笮融曾在陶谦手下共事,虽然对笮融离开陶谦的行为有所怀疑,但念在旧情,还是接纳了他。

薛礼性格豪爽,喜欢宴请宾客。笮融就利用这一点,在一次宴会上下了毒手。

他事先在薛礼的酒中下毒,趁着薛礼痛苦挣扎之际,亲手结果了对方的性命。

随后他又杀死了宴会上的其他重要人物,趁着混乱带领手下洗劫了薛礼的府邸。

众叛亲离的覆灭

经过连续的背叛和杀戮,笮融的恶名已经在江东一带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警惕这个"投靠谁就杀谁"的恶徒。

但笮融却毫不在意,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背叛的生活方式,甚至从中获得了一种扭曲的快感。

在杀害薛礼后,笮融带着人马来到了扬州。当时的扬州刺史刘繇正在与孙策争夺地盘,急需人才。

笮融向刘繇表示愿意效忠,并献上了一部分财物。刘繇虽然听说过笮融的恶名,但考虑到当前的局势,还是接纳了他。

不过刘繇并没有轻易信任笮融,而是安排他辅佐豫章太守朱皓。

这实际上是将笮融派到了一个相对边远的地方,既能利用他的才能,又能防止他捣乱。笮融对此安排表面上欣然接受,实则心中不满。

在豫章,笮融故技重施,很快就获得了朱皓的信任。

他帮助朱皓处理了一些地方上的事务,确实展现出了不错的才能。朱皓逐渐放松了警惕,笮融则开始谋划他的又一次背叛。

在一天夜晚,笮融带领手下突袭了朱皓的府邸。朱皓毫无防备,被笮融亲手杀死。

但这一次,笮融的行动并没有像之前那样顺利。朱皓的部下及时发现了情况,迅速组织反击。笮融不得不仓皇逃离,只抢走了少量财物。

刘繇得知这一消息后,震怒不已。他立即调集大军,亲自追捕笮融。笮融逃入深山,想要寻找藏身之处。

但他的恶行已经激怒了当地百姓。一些曾被他欺压过的村民认出了他,在夜间趁其不备,用石块和农具将他击毙。

笮融死后,他的尸体被当地百姓肢解,以泄心头之恨。他的手下也被各地官府和百姓追捕剿灭。

就这样,这个"三国第一大恶人"终于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代价。

善、恶轮回

笮融的一生充满了背叛和杀戮,他的名字成为了当时人们口中的咒骂词汇。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大恶人”在死后却享受到了香火供奉,成为了佛教信众崇拜的对象。这其中的缘由,还要从他担任下邳国相时说起。

笮融在担任下邳国相期间,确实大肆搜刮民财,中饱私囊。但与其他贪官不同的是,他将抢来的部分财物用于修建寺庙、塑造佛像、供养僧人。

当时佛教刚刚传入中国不久,正处于发展初期,缺乏资金和影响力。笮融的这一行为,无意中促进了佛教在东汉地区的传播。

在下邳城内外,笮融出资修建了数座佛寺。这些寺庙不仅成为僧人修行的场所,也是百姓接触佛教的窗口。

笮融还经常邀请西域和天竺来的僧人到这些寺庙讲经说法,为佛教教义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笮融对佛教的支持并非出于真诚的信仰,而是希望通过支持佛教获得某种超自然的庇护,使自己的背叛行为能够顺利进行。

他甚至在每次杀害主公之前,都会到佛寺中进行祭拜,祈求"一切顺利"。

尽管笮融的初衷不纯,但他对佛教的支持确实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百姓通过他修建的寺庙接触到佛教,皈依佛门。这些寺庙后来成为当地重要的宗教中心。

随着时间推移,笮融的恶行逐渐被淡忘,而他对佛教的贡献却被放大。

后世的佛教徒将他视为"护法者",认为他是佛陀安排来保护和传播佛法的使者。在一些地区的佛寺中,甚至供奉起了笮融的塑像,香火不断。

笮融作为一个连吕布都自愧不如的背叛者,他"投靠谁杀谁"的行径令人发指;作为一个佛教的早期支持者,他对汉地佛教传播的贡献又不可否认。

或许历史从不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待任何人,每个人物都有其复杂的一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蜀山史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