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第十八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全球总决赛于山东济宁隆重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210名师生同台竞技。
2025年8月,第十八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全球总决赛于山东济宁隆重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210名师生同台竞技。
我校白易轩同学
作为中国国家队四名正式队员之一
凭借出色发挥
一举夺得
地球系统项目(ESP)金牌
国际团队野外考察(ITFI)银牌
以及个人赛银牌
创下一金二银的优异成绩
为中国队和北大附中赢得了殊荣!
白易轩同学的获奖证书及奖牌
中国代表队合影(左八为白易轩同学)
颁奖典礼现场
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IESO)是12项国际科学奥林匹克赛事之一,自2007年首届举办以来,已成为全球青少年展示地球科学素养、探索地球奥秘的重要平台,其成绩受到国际顶尖大学的广泛认可。
IESO国家队队员通过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CESO)选拔产生。本届CESO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600余所中学的7.5万名学生参加,其中北京市有90余所学校、2500名学生报名参赛。
我校白易轩同学是近四年来北京市首位入选IESO中国国家队的正式队员。
IESO分为个人赛、ESP(地球系统项目)和ITFI(国际团队野外考察)三大项。在团体项目ESP和ITFI中,各代表队选手将被随机分组,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们组成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个人赛则包括了书面测试与野外实践两项内容。
白易轩同学(左四)和小组成员
白易轩同学作小组汇报
为备战本届竞赛,7月19日至8月7日,北大附中承办了地球科学奥赛中国国家代表队集训,这也是北京市范围内首次由中学承办该类国家级集训。来自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物理学院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教授,为8名国家队集训队员系统带来了大气、海洋、天文、空间、地球物理、地质学等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的系统培训。
中国国家代表队集训开幕式合影
国家队教练授课
集训队员讨论
集训队员进行岩石标本实习
集训队员在十三陵水库进行地质考察
本次竞赛充分展现了北大附中在地球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优势,体现了附中学子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多学科的扎实基础与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北大附中地理组将继续依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科普实践中心”和“地球与行星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联盟学校”等平台,通过开设《地球科学基础》《火山》等特色校本课程,以及开展一系列丰富的地理学科实践活动,持续培育地球科学方向的拔尖创新人才。
文字:郑田
编排:吕逸伦
审核:刘晶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