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举办“地球科学梦想嘉年华”2025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12:20 1

摘要:2025年5月17-18日,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在全国各地上百个院属单位举行。5月17日我所与大气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四家研究机构,联合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密云区人民政府共同在怀柔科学城东区(密云)园区举

公众科学日

2025年5月17-18日,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在全国各地上百个院属单位举行。5月17日我所与大气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四家研究机构,联合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密云区人民政府共同在怀柔科学城东区(密云)园区举办主题为“地球科学梦想嘉年华”暨社区青年汇科技探索活动。

活动根据四家研究所特色统一规划不同主题探访区,开放实验室与园区等场所,设计互动科普场景,整合大气、生态、环境、地质、地球物理等前沿科学领域专家带来4场硬核科普讲座,同时积极邀请相关地质样品与科普图书展商共同参与,为公众提供更多学习、了解科学知识的方式与途径。

我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内容

1 “岩石变形记工坊”

参与者通过观察砂岩的颗粒结构、玄武岩的气孔构造、花岗岩的矿物组成以及大理石的变质纹理,深入理解了地球的骨架—— “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特征,并了解了岩石从岩浆火山中诞生、到自然环境沉积压实成岩的过程以及经历各类"桑拿与瑜伽"(如高温高压等变质变形作用)的形成与循环过程。活动现场还通过展示模拟的月壤样品和科普视频,向公众展示了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月球形成与演化的最新科学认识。

2 “地心透视”

入地探海开启地心透视,通过参与"人工地震"模拟实验,通过地震仪实时显示脚步震动产生的地震波信号,创造属于自己的地震波形图,了解不同波形信号反演地球深部圈层结构的探测原理。现场还观看了海底地震仪实物与投放工作视频,实地参与探地雷达路面探测工作,"透视"地下结构。这些互动项目生动诠释了"从地表波动窥探地心奥秘"的科学原理,让公众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地球深部探测的方法与意义。

03 “气候时光胶囊”

通过观察树木年轮和石笋剖面,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气候时光之旅"。志愿者们生动讲解了这些自然"气候记录仪"的工作原理:树木每生长一年就会形成一圈年轮,其宽窄变化如同大自然的"温度计";石笋层层叠叠的纹路则像一部"雨水日记",忠实记录着千百年来的降水变化。参观者们惊叹于“圈圈圆圆圈圈”中蕴含的科学奥秘。

04 “地球与生命成长相册”

现场展出了标准地质年代表和不同地质时期的古环境复原图,配合科普视频详细讲解地球46亿年的演化历程。参观者可以直观了解从冥古宙原始地壳形成、显生宙生物大爆发到第四纪冰期旋回等重大地质事件。这种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展示方式,既保证了地质年代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让公众在参与过程中深入理解地球演化历史。

05 密云园区展厅与实验室参观

参观深部资源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平台,介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科学家精神,实地了解我国在深地探测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激励大家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勇担科技报国使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06 科普大讲堂

我所张金海研究员在《行星内部结构探秘》专题讲座中,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影像资料,带领现场观众开启了一场精彩的星际探索之旅。他系统介绍了我国嫦娥探月工程获取的月球内部结构数据,详细解读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对火星的探测成果,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观众仿佛亲身参与了这些深空探测任务。这场讲座不仅普及了行星科学知识,更展现了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发了现场观众对宇宙探索的浓厚兴趣。

07 ”晶”彩地球宝库/神秘的天外来客/科普读物

在"晶彩地球宝库"展台,展商展示了包括石英、方解石等在内的典型矿物晶体标本;在“神秘的天外来客”活动中,陨石展商陈列了铁陨石、石陨石等多种类型陨石标本,现场讲解陨石的鉴别特征与科学价值,并向观众赠送陨石标本纪念品,引发热烈反响;同时邀请科学出版社与地质出版社集中展示最新出版的地球科学类科普读物,为公众提供系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专业渠道,有效提升了公众对地球科学的认知兴趣。

公众科学日

我所连续多年敞开大门,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走进、了解研究所以及学习地球与行星科学的机会。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是研究所首次在密云园区并联合其他兄弟单位共同举办科普活动的新探索,活动吸引了密云中小学及社会公众约万余人参加。在50多位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来源: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