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5日讯暑假期间,一支来自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山水创研客“普韵乡音”社会实践团,跨越千里来到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这支入选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的队伍,用8天时间扎根基层,将国家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5日讯暑假期间,一支来自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山水创研客“普韵乡音”社会实践团,跨越千里来到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这支入选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的队伍,用8天时间扎根基层,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活工具”,在这片古丝绸之路的热土上留下了青春足迹。
张家川作为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语言使用场景丰富且复杂。实践团一到当地就马不停蹄开展调研:与团委、文化馆工作人员座谈,在广场集市发放问卷,走进婚姻登记处了解基层服务用语需求……从青少年到旅游从业者,从特色产业商户到留守老人,团队用数据勾勒出不同人群的普通话“痛点”——商户想靠流利表达吸引游客,拉面师傅希望用规范沟通提升服务,孩子们渴望通过标准发音打开更宽的视野。这些一手资料,成了后续推普工作的“导航图”。
实践团创新开设的“推普小课堂”里,甲骨文知识成了识字密码,古诗词诵读配上手势舞,水文化小实验穿插着普通话解说。二年级的一名男孩说:“老师教我们把方言词换成普通话,还能编顺口溜,太有意思了!”除了线下课堂,团队还手把手教孩子们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手指一点就能听标准发音、学传统文化。“就像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当地一名老师说,“现在课后好多孩子追着问‘明天还能学新字词吗?’”
在张家川“兰州牛肉拉面人才培训基地”,团队为培训人员定制“推普+餐饮服务”课程,内容涵盖顾客沟通技巧、品牌故事讲述及服务规范用语,助力提升其服务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美食街里更是热闹,志愿者举着手机直播,用流利普通话推广当地美食,以语言打通流量,用美食撬动共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实践团重走关陇古道,在马鹿镇、秦家塬、关山草原景区,针对导游、骑乘服务人员及商户开展“推普+旅游服务”培训,重点解决导览词表达、服务用语规范及应急沟通技巧等问题,提升旅游服务软实力。在日接待游客5000人次的陇道水畔颐乐园,实践团针对性设计“推普+安全服务”方案,对130名救生员和设备操作员开展急救术语普通话培训,提升关键指令传达效率。
8天里,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布张家川的街巷、学校、景区。他们积极落实“加强推普数字资源宣传”计划,把活动花絮、学员成长故事、张家川风光及推普主题内容拍成短视频,发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上,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变化。此次活动,水院学子将精心计划转化为扎实行动,践行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使命。他们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不仅提升了当地重点人群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张家川县特色产业发展、旅游服务升级、文化传承创新搭建了更通畅的语言桥梁,更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了青春智慧。
闪电新闻记者 苏佳 通讯员 唐文文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