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画派”在世老画家解维础:画《黄河魂》缅怀抗战先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8:14 2

摘要:丹青绘忠魂,翰墨忆峥嵘。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东多位艺术家饱含深情进行了主题创作。他们以书画为载体,从不同角度、以不同题材,表达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美好愿望。爱济南艺术名家融媒会客厅选择其中部分优秀作品,以

丹青绘忠魂,翰墨忆峥嵘。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东多位艺术家饱含深情进行了主题创作。他们以书画为载体,从不同角度、以不同题材,表达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美好愿望。爱济南艺术名家融媒会客厅选择其中部分优秀作品,以全媒体形式进行展示,并邀请艺术家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在感受这浓浓赤子深情的同时,一起致敬抗日英雄、弘扬抗战精神!

八旬画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资深教授解维础凝神静气,笔锋悬于宣纸之上,微微颤抖,墨痕深处惊涛翻涌,卷起千堆雪浪,似乎每一道浪峰都奔涌着民族的呐喊。画面近处焦墨如铁,中间散锋似戟,远处皴擦间黄河之水破空而来——随着画家运笔的动静快慢,只觉得那黄河之水时而惊涛裂岸似奔雷贯耳,时而沉雄浩荡如大地脉动,转瞬又化作母亲臂弯的温婉柔波。为了这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主题创作,解维础拿出了珍藏的百年罗纹纸,以求用最好的笔墨效果来表现这一重大题材。“滔滔黄河水,激荡民族魂啊!”解维础摩挲着画面感慨道。

“没有一条河像黄河这样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厚重。每次看到的大河奔涌,我耳边就会响起冼星海的那首《保卫黄河》,眼前就会浮现出抗日英雄奋勇向前的雄姿——这浊浪排空的力道,分明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战歌在血脉里奔流!”解维础说。他忆及壶口写生时春冰炸裂的雷霆巨响,冼星海的音符仿佛仍在浪尖跳跃:万山丛中游击健儿的刀光,青纱帐里抗日英雄的脊梁,都随着“保卫黄河”的壮歌熔铸进他的笔墨。饱蘸苍劲墨色,雷霆万钧之力在纸上奔涌。浊浪排空的惊涛间,他刻意以破墨法营造出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

解维础作品《黄河魂》

“画黄河,就是画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儿!”解维础低声自语。他忆起半个多世纪前,与刘宝纯、张登堂、于太昌、欧阳秉森等画友沿黄河溯流写生,跋涉数千里,共同铸就了“黄河画派”的荣光。这段经历,让解维础饱览黄河风光,被这条东西贯通华夏大地的大河迷住了,透过缓缓东去的河水,他感受到滔滔大河的丰富内涵,体悟到中华五千年文明在曲折中蜿蜒前行的坚忍和智慧。

黄河画派部分成员张登堂(左) 、解维础(中)、刘宝纯(右)在构思创作

彼时,他们以山河之魄力回应时代召唤。如今,画友们一个个离去,“黄河画派”只剩解维础一位在世画家了,但当年画友们在大河之畔慷慨挥笔的青春意气,仍让他时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朝气勃发。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他决意再度让黄河入画。“写生是黄河画派的命脉。”解维础运笔如耕,半散不散的笔锋在宣纸上犁开千沟万壑。他忆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与画友们溯流万里的岁月:壶口瀑布春冰炸裂时,雷霆巨响中分明跳跃着冼星海的音符——“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吼声早已融入他的血脉,化作笔底风雷。浓淡相破的墨浪间,忽见惊涛撞向岩崖,每一道皴擦都是“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的山河图腾。

解维础上世纪七十年代黄河写生作品《开赴治黄工地》

解维础先生怀着对母亲河的深厚感情,以写生为基础:以表现黄河奔放、苍茫、雄浑的品格为立意,以中国画传统笔墨为艺术语言,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黄河景观。在他的画笔下黄河时而温婉柔美,时而沉稳包容,时而咆哮怒吼……欣赏他的画,能感受到那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有很强艺术感染力。艺无止境,这些年来,解维础先生道法自然,不断汲取来自黄河的天然养分。这使得解维础先生的画既有师承,又有突破。他画黄河,善用景别,善用焦墨,善用散锋,善用皴擦,把“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气势表现得十分贴切,已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和个人风格。解维础先生的绘画以黄河为题,抒发对母亲河的感恩,对祖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重,揭示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黄河魂》局部图

在解维础创作的这幅《黄河魂》中,黄河之水仿佛自天际狂泻而下。这绝非昔日宁静流淌的母亲河,而是一柄出鞘的利剑,一道愤怒的闪电。他运笔如风,时而以石涛“破墨法”令浓淡冲撞、迸发千钧之力;时而又借鉴西画的光影语言,令翻腾的浪峰在混沌中透出凛然寒光。画幅中心,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撞向象征壁垒的岩崖,水石相击的瞬间,仿佛能听见金戈铁马的嘶鸣与民族灵魂的怒吼。笔墨所至,皆是民族血性与抗争精神的图腾。他在激流中精心勾勒:那漩涡深处,是砥柱中流的坚韧磐石;那礁石之上,有五人正面对着滔滔巨浪惊叹。也许,在画这五个人时,老人潜意识里想到了当年“黄河画派”的刘宝纯、张登堂、于太昌、欧阳秉森,还有他自己……

《黄河魂》局部图

观者但见巨浪排山倒海,却不知解维础正以景别造境:近景焦墨如铸铁,中景散锋走龙蛇,远景淡皴生云烟。三度空间里奔涌的,既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薄气象,更是毛泽东当年伫立河岸时的浩叹:“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浊浪深处,一柱中流岿然不动——那是中华民族的精魂:面对洪水,中华民族的祖先选择的是治水而非避祸;遭遇侵略,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在黄河两岸筑起移动的山脉。

解维础在创作《黄河魂》

“艺无止境啊。”解维础忽将笔锋一转,万钧雷霆化作绕指柔。散锋轻扫处,浊浪竟漾开母亲般的温存。收笔之际,老人郑重题下画名——《黄河魂》。凝思片刻,跋文如黄河九曲倾泻而下:“岁月峥嵘,黄河怒吼如昨;浊浪排空,追忆当年烽火连天;砥柱中流,永铭先辈碧血丹心。值此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谨以黄河涛声,致敬不朽!”

《黄河魂》题跋

题罢,他久久凝视着这条奔涌的大河。搁笔静思,画面如有涛声轰鸣,惊涛裂岸,仿佛撞击着观者的胸膛——这已不仅是自然伟力的描摹,更是民族精神史诗的丹青镌刻。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声如雷,其魂永在,在《黄河魂》中,这条承载着民族苦难与荣光的大河,再次以震撼人心的姿态,奔向八十载记忆之海,唱响永恒的正义战歌。(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汤启卫)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