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80年代,原来我们曾有过那么多珍贵的回忆,只是多年的奔波,已经让我们那些过往的记忆几乎消失殆尽......
岁月不断地流逝,激起了我们对过去的回忆,那一张张老照片也成了珍贵的记忆载体。
70、80年代,原来我们曾有过那么多珍贵的回忆,只是多年的奔波,已经让我们那些过往的记忆几乎消失殆尽......
能让我们怀念的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当再次回首那些珍贵的过往,回忆那些童年的快乐与幼稚,少年的理想与向往,不知你是否有种泪目的感觉?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
小时候的童谣依然会不时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这首儿歌对于无数人来说都是唱着长大,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是小木偶,名字就叫-小-叮-当!我是小叮当,工作特别忙,小朋友来信我全管,我给小喇叭开信箱”。
上世纪50至80年代初出生的人,几乎都听过这一档儿童广播节目——《小喇叭》。一提起孙敬修爷爷、曹灿叔叔以及木偶人物“小叮当”、邮递员叔叔等名字,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些亲切可爱的形象。
那时,对于家附近的小人书摊几乎熟的不能再熟了,攒下几分钱就想着去书摊。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小人书,可能已经有些陌生了,可是对于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的七、八十年代,它却给当时的少年儿童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那些年的青岛冰糕,深藏于每个青岛人的记忆中。几分钱的美味,却是一整个夏天的快乐。盛夏里,让无数孩子最诱人的声音,就是冰糕小贩的叫卖声了。
70年代末我开始上小学了,那时的孩子不像现在这般娇贵,除了报名那天是母亲带着我去的之外,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没有家长的陪伴,每天和胡同里的伙伴们从台湛路的这头走到另一头。
陪伴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追忆逝去的童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儿时的梦想如今已经渐行渐远,唯一能保存下来的是对童年的记忆。那些似曾熟悉的小学语文课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尘封的岁月,心里顿时会油然而生一阵温暖与感动。
到了校园一切都是新鲜的,那时没有别的想法,就是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那时学习的课目除了语文和算术,还有珠算、大仿、自然、科技、音乐等,其实珠算和大仿这些传统文化真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青岛朝城路小学,同学们在做眼保健操。(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现在开始,闭眼……”
估计这句开场白一响起,瞬间会唤起无数人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
值日生炉子,虽然这张资料照片与我们那时稍有点不同,但依旧会勾起很多难忘的回忆。
青岛朝城路小学,同学们在认真值日。(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除了一周一次的大扫除,班级的平时卫生也要有同学轮流来值日。冬天值日的时候,要一早去学校生炉子,扫校园的落叶,刷校园里的厕所,都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特别的记忆 。
青岛朝城路小学,同学们在认真学习,老师在矫正孩子的学习姿势。(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看到这张照片,你是不是感觉特别亲切呢?还记得曾经的那间教室吗?还记得你的同桌吗?那张桌子上是否画上了“三八线”呢?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踏入校门开始,学校的教育始终贯穿着热爱祖国的主题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的学生们正在做课间操。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现在开始做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
耳边仿佛再次回响起那段难忘的美妙旋律。
青岛大学路小学的广播体操(逄淑才收藏)
现在看到或听到这熟悉的一幕,依旧会有些激动,70、80年代的我们做的应该是第五套和第六套广播体操。
70年代末,各学校纷纷开展的少年儿童“奔向四个现代化”小火箭启航仪式。
70年代中期,少年儿童街头学雷锋宣传站。(李瑞勇摄影)
1973年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10周年,各学校掀起了大规模的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高潮,引导广大学生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树立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做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相信许多人还会记得,为响应国家号召,全民除“四害”的场景,当时各个学校大力开展除“四害”爱国卫生活动,学生们带着学校布置的任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找蛆挖蛹”工作。
第二天上学时要将装在小瓶子里或火柴盒里的蛆蛹交给老师,每天还要报数量,班长负责数数,以此换来学校的奖励和老师的表扬,在那个特别的年代里,反映出的是人们普遍的的淳朴和很高的思想觉悟。
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玩具,也很少会看到有聚在一起玩游戏的孩子了。看看我们那时候,玩具几乎看不到,游戏除了跳绳、弹蛋儿、沙布袋等,很多也是自我发明创造的。
那时,有条件的学校,运动会就在本校校园内进行。面积小、学生多,或是区运动会,就会到第一体育场或是海泊河体育场。除了参加比赛的同学之外,一般都是在看台上坐着,或是在班长、老师或是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喊口号加油,或是踊跃地写着宣传稿,等待着主席台上传来发布的声音后的阵阵兴奋之情。
青岛25中学,各个班级坐着小板凳观看运动员比赛,为自己班同学加油。
那时候的学校运动会,简单、热闹、快乐,在小学的教室里,后面的墙壁上贴了很多我们通过努力获得的奖状,那都是我们和别的班攀比骄傲的资本。
青岛延安二路小学“庆六一”。
青岛四方小学(当时为青岛遵化路小学)庆祝“六一”儿童节颁奖仪式。
那时,“六一”儿童节是每个孩子最重要的节日,戴红领巾、一到两条杠,三道杠一般都不敢想。这天也会得到家长的礼物,或是新衣服,或是喜欢的小人书......
青岛郑州路小学入少年队,戴上红领巾,是每个孩子最开心最骄傲的事情。
一年级我就戴上了红领巾,第一批入选少先队,一个班级也就四、五个人入队,这让很多同学羡慕不已。
在国旗下成长,那是无比的自豪和快乐的事,从小发誓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憧憬,长大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那时的孩子心中都是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豪情壮志。
那个时代,学雷锋,争当红花少年,是每个学生的光荣。长大做个科学家,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们的理想。正是这些理想与职责,让我们充满了希望。
二年级我获得了红花少年的小奖章,让我兴奋了好久。这个奖章我也一直珍藏着,时常拿出来看看,回想一下曾经那些难忘的回忆。
每到春天,学校会组织学生到郊外进行野炊活动。(李瑞勇摄影)
台湛路小学的野炊活动一般在浮山,“挖地雷、抢山头”的娱乐活动在雷达山,记得有一年野炊遇到大雨,老师和学生们冒着大雨度过了难忘的一天,第二天班里三分之一的孩子感冒没去上课,那时家长没有一句怨言,如果放到现在可就麻烦多了。
80年代初,青岛四十四中学初一老师家访。
不知道现在的学校老师还有没有家访的任务,上小学时,老师的家访给我留下很多回忆。家访,顾名思义,就是班主任老师到所在班的同学家去,和家长沟通,建立一种联系。但作为比较调皮的我们,小时候最怕的就是老师家访......
那时候家里面积都小,写作业基本都在方凳上(崂山大院·吴正中摄影)
印象中最早属于我的椅子,应该就是童年记忆中的那一大一小的凳子。放学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小板凳上,以方凳当课桌趴着写作业,那时候觉得作业就是最大的事儿,只有写完作业才能获得自己的自由。
延安三路上,台湛路小学拿着小板凳的孩子们,今天又要开大会了。(王挺摄影)
青岛四十七中学,操场上的学生们。熟悉的校园,这里也是我的初中母校。
那时开校会,我们都是坐在地上的。整齐有序,认真地听着教导处主任或是校长的讲话。
天后宫前,太平路小学的孩子们(王挺摄影)
不知何时,曾经孩子们脸上的童真、烂漫越来越少了......
青岛十五中的学生
站好队的班级,看看那时学生们的精气神,认真严肃,队列整齐。
打预防针时,男孩子都会装出一副外表坚强的表情。
70年代,胶州二中医务室的老师在给学生们做体检。
那时学校每年都会给学生们做体检和检查活动,医务室的老师既严肃又认真,有时候还会请来区医院的大夫来做检查。检查视力、耳道,打预防针,发宝塔糖、打虫子......
青岛朝城路小学里热闹地“拔河”比赛。(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女孩子最爱的运动就是跳皮筋
青岛十九中,校园里正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们。
那时的校园里,虽然硬件设施设备无法与如今相比,踢沙布袋、跳皮筋、跳大绳、拔河、打猫尾......各项活动还是很多的,同学们也是动力十足。
80年代,青岛烈士纪念馆内的小学生们。(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那时上学的时候,每到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给革命烈士扫墓。扫墓的那天,全校师生按班级排好队,各班级抬着自己做的花圈,步行前往墓园。
那个时候,还没有建烈士纪念馆,现在的湛山寺荷花湾的西北面,青岛植物园就是原先的第二公墓,我们就是到那里祭奠先烈。那时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至今难以忘怀。
80年代,中山公园菊展。
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天空万里无云!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中山公园,观看一年一度的菊展!
那时候最开心的是每年学校组织的春游和秋游,春游看樱花,秋游赏菊花,开心是开心,烦恼的是观后感写作文......
80年代,中山公园里的“大象滑梯”。
中山公园里的“大象滑梯”伴随了几代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因为滑梯的进口是在大象的屁股上,我们都叫“拱大象腚眼”,拱进去、滑下来,再跑到大象屁股处排队挨号,一处小小的大象滑梯,竟也能玩上小半天时间。
80年代,“旋转木马”前快乐的孩子们。
几乎每个老青岛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大转马”的回忆,那时我们也叫它”电马“,多少年以后才知道了文艺范的名字”旋转木马“。这里,记录着我们童年时代最美丽的回忆。那时候,就想抢大马,白马、斑马、枣红马......,排在后面就只能有什么坐什么了,我最喜欢枣红马!
80年代,台东六路小学教室内的学生们。
那个时候,我们每日里谈论的大事,是长大了干什么,老师、画家、解放军、工程师......,但最多的理想都是科学家。
那时候,说得最多的是四个现代化什么时候会实现,2000年我们就多大年纪了......
岁月流逝,消磨不了的是那些难忘的童年以及少年记忆,那些难忘的校园时光!
那时人们的生活都不富裕,但孩子们却不乏快乐。同现在的孩子比起来,我们接触自然的机会更多,我们的童年也更自然。那段记忆里的时光,充满了童年的乐趣、有着现在的孩子很难寻到的天真、纯真的笑容和欢乐。
来源:青岛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