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发展的宏大叙事里,既有波澜壮阔的产业升级与城市变迁,也流淌着无数个体用梦想与奋斗汇成的涓涓细流。他们既是特区发展的亲历者,也是时代精神的见证人。从公明老街到海外求学,再回归光明热土,海归青年陈英立的创业故事,正是一段个人理想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发展的宏大叙事里,既有波澜壮阔的产业升级与城市变迁,也流淌着无数个体用梦想与奋斗汇成的涓涓细流。他们既是特区发展的亲历者,也是时代精神的见证人。从公明老街到海外求学,再回归光明热土,海归青年陈英立的创业故事,正是一段个人理想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交融共生的“微历史”。
陈英立。
远行与回归
从公明老街到英伦学府淬炼设计之梦
陈英立是土生土长的公明人,特区飞速发展的童年记忆,是他人生最初的底色。从宝安中学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再到远渡重洋,先后于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攻读产品设计本科及硕士学位,他的求学轨迹,映射了特区新一代人开阔的视野与不懈的进取心。
在英伦求学的日子里,他沉浸于现代设计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的淬炼,但内心深处,故乡的文化根脉从未断绝。他深刻认识到,设计的价值远不止于技能的娴熟,更在于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念体系,找到为之奋斗的方向。这段经历没有让他疏离,反而促使他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自身文化背景的独特性。陈英立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巨大的设计宝库,等待被现代语言重新激活。
2013年学成毕业,陈英立毅然选择回国。作为在父辈创业故事中耳濡目染长大的“创二代”,他血脉中似乎天然流淌着开拓的基因。对他而言,继承父辈事业的最好方式不是守成,而是像他们当年一样,在这片充满机会的热土上开辟属于自己的新战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选择,而是一个清晰的人生宣言:要用留学所学的设计语言,回家讲好中国故事、深圳故事。这种“走出去”又“引回来”的循环,正是特区发展中所鼓励的开放胸怀与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陈英立为生物科技公司升级空间设计。
扎根与生长
在光明留创园将文化符号变为市场爆款
2014年3月,陈英立在光明区留学生创业园创立了深圳知品生活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园区内文创类企业屈指可数,他坦言感到“十分孤独”。但这片正在蓄力发展的土地,以其包容和支持,为他提供了将理想付诸实践的初始土壤。
陈英立没有等待环境适应自己,而是选择主动进击。其创业之路,精准地踩在了特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节点上。陈英立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对产品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日益增长的需求,决心用工业设计的理念,对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再创作,赋予其更深层的文化意蕴和更佳的用户体验。
陈英立认为,设计绝非元素堆砌,而是深度的文化解读与现代转译。他的代表作“百家姓利是封”,正是与知名书法家联名合作,将姓氏文化与节日祝福巧妙结合,成为很受欢迎的文创产品。陈英立还曾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设计并制作一套“红色茶具”礼品,赞美退伍军人铁骨铮铮的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他因此被授予“爱国强军艺术设计大师”称号。此外,他曾受中华国礼委员会邀请,为孔子学院打造的国礼“中国端砚”,更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融合,获得了高度认可。这些成功案例,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声誉,更证明了“文化+设计”商业模式在特区的巨大潜力,为本土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突破与传承
从服务赋能到自主品牌设计点亮未来之城
2018年,陈英立带领团队从留学生创业园“毕业”,因看好光明科学城的发展前景,他将公司迁至翠湖社区,进入了更广阔的发展阶段。此时的他,不再满足于单个产品的成功,而是希望将设计的赋能作用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他成立了专注于品牌文化构建的“知杺文化”,业务从产品设计延伸至品牌视觉识别系统(VI)的整体打造。他洞察到,在特区产业升级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不甘于代工角色,渴望建立独特的品牌身份和文化叙事。几年来,“知杺文化”服务了超过100个品牌的升级需求,从街坊熟知的顶峰茶餐厅、恒丰商行,到新兴的光爱眼科、阿尔法生物科技,他用设计帮助这些扎根于特区土壤的企业提升品牌形象,使其更符合时代的审美与消费趋势。这个过程,陈英立不仅是设计师,更成为了特区本土品牌进化历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更重要的是,在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后,陈英立开始了从“为他人赋能”到“打造自身品牌”的跨越。他创立自主品牌“OVERTIME BAN”,并先后落地“OT空间”“OT COFFEE”“OT BEER”等实体商业,将文化设计的理念彻底融入消费场景,让设计变得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
“将文化设计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件幸福而有趣的事。”陈英立笑着说,创业十年,自己也从一个文创产品开发者,成长为生活方式和文化潮流的倡导者与构建者。
陈英立的故事,是深圳经济特区“传承与发展”主题下一个精彩的微观注脚。他从这片土地出发,吸纳世界养分,最终回归反哺故乡。他用设计作为桥梁,连接了过去与未来、传统与时尚、文化与商业。陈英立的成长轨迹,也印证了深圳经济特区提供的无限机遇与可能;其创业实践,展现了特区青年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设计作品则体现了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兼容并蓄、不断焕新的生机活力。在深圳向着未来加速奔跑的进程中,正是无数个像陈英立这样的“创二代”,用他们的智慧、情怀与汗水,书写着深圳经济特区更加辉煌的篇章,让个体的梦想与城市的发展,在时代的交响中共鸣回响。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练洁雯 文/图
编辑 汪文成
来源:宝安日报 深圳市宝安日报社旗下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