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赵湾镇人大多维发力深化移风易俗 凝心聚力倡导文明新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18:21 2

摘要:为破除高价彩礼、滥办酒席、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涵养文明淳朴的乡风民风,旬阳市赵湾镇人大立足职能、主动作为,通过“宣传动员、示范引领、群众参与、青年赋能”四维联动,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文明动能。

为破除高价彩礼、滥办酒席、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涵养文明淳朴的乡风民风,旬阳市赵湾镇人大立足职能、主动作为,通过“宣传动员、示范引领、群众参与、青年赋能”四维联动,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文明动能。

代表广泛动员,当好“新风宣传员”,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赵湾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上依托镇政府微信公众号开设“移风易俗专栏”,定期推送政策解读、典型案例、文明倡议等内容,利用微信工作群精准转发至村(社区)、村民小组,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借助集镇LED显示屏、15个村(社区)“村村通”广播,循环播放移风易俗音频和提醒标语,让文明声音传遍田间地头。线下组织人大代表联合镇村(社区)干部、志愿者,在集镇集市、村民活动密集区悬挂标语横幅,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等;结合“代表接待日”“庭院议事会”等活动,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15场次,用“接地气”的语言解读政策、化解疑虑。截至目前,代表累计推送宣传信息40余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次,全镇“除陋习、树新风”的文明共识持续增强。

干部率先垂范,当好“文明带头人”,以先锋作用树标立规。

赵湾镇人大坚持“关键少数”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从“要求群众做”转变为“干部带头做”。组织全镇各级人大代表、镇村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明确“不操办非必要酒席、不参与违规宴请、不索要高价彩礼、不搞铺张浪费”等具体承诺,并在村(社区)公示栏公开承诺内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建立“双向监督”机制:一方面要求代表、干部定期向镇人大报告移风易俗践行情况,另一方面畅通群众检举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电话、意见箱,鼓励群众对违规操办酒席、大操大办等行为进行反映,坚决杜绝“灯下黑”问题。此外,镇人大还将移风易俗表现纳入干部考核、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对践行到位、群众认可的典型进行通报表扬,对违反承诺的严肃提醒约谈,以刚性约束倒逼责任落实,形成“干部带头、群众跟进”的良好局面。

群众积极响应,当好“实践参与者”,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在人大代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赵湾镇通过“政策引导+利益联结”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推动移风易俗从“外部推动”转为“内生自觉”。各村(社区)依托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红事简办、白事新办、其余事不办”纳入约定,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红事控制宴席规模,白事简化流程、缩短时间,杜绝封建迷信活动。同时,推广镇内“文明办事”典型案例,让这些身边案例通过“村民会”“院场会”“微信群”分享等形式传播后,带动更多群众转变观念,“放下面子讲真情、抛开排场求舒心”成为共识。如今,全镇厚葬薄养向“厚养薄葬”转变、铺张浪费向“勤俭节约”转变、高价彩礼向“幸福至上”转变,群众行为习惯的改变,成为文明新风树立的最直观体现。

青年大力引导,当好“新风弘扬者”,用青春力量传承文明。

赵湾镇人大聚焦“文明传承从娃娃抓起”,联合赵湾初级中学、镇中心学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让青少年成为移风易俗的“生力军”。在校园内,利用主题班会、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反对浪费、从我做起”演讲比赛、“文明新风”手抄报评选等活动,培养学生勤俭朴素的意识;在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参与“清洁家园”“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让文明理念在实践中扎根。同时,发起“青年带家庭、文明传万家”行动,鼓励学生向家长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带动家庭减少人情消费、杜绝铺张浪费。截至目前,全镇已有100余名青少年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庄”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赵湾镇人大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重点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完善长效机制,联合镇民政、宣传等业务部门,定期开展移风易俗“回头看”,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二是强化典型引领,挖掘更多“文明家庭”“节俭标兵”等先进典型,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宣传,以榜样力量带动更多群众;三是推动融合发展,将移风易俗与乡村文化振兴、基层治理相结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乡风文明系列活动,让文明新风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切实以移风易俗之效,绘就乡村文明新画卷。

作者:刘家群

来源:陕西法制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