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合格率仅 62.9%!内卷时代如何保障电站长期收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9:14 2

摘要:电站事故的背后是质量问题。今年8月以来,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明确要求光伏企业必须严守质量安全底线,遏制低价无序竞争,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打击降低质量管控等行为。

质量、质量、质量!光伏组件的质量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2024年以来,随着光伏行业的无序竞争,低价劣质组件层出不穷,导致火灾、塌方、热斑、功率大幅衰减等一系列事故频发,给业主、投资商带来重大损失。

电站事故的背后是质量问题。今年8月以来,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明确要求光伏企业必须严守质量安全底线,遏制低价无序竞争,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打击降低质量管控等行为。

01

组件质量风险隐患明显上升

本月初,CPVT(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hina Photovoltaic Test Center:该中心是经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的我国首个国家级光伏产品质检中心,具备光伏全产业链、全产品面、全产品生命周期检测研究能力)召开的光伏产品质量会议上发布报告中指出,2019年至2024年,光伏组件整体合格率已由100%下降至62.9%。

2025年,CPVT对36家企业的69个组件批次进行抽查,结果显示,有11个批次存在质量问题,不合格率近16%。组件质量严重下滑现象,触目惊心。会上,部分央企采购部门表示,2024年,他们对自己采购的组件进行检测,发现合格率不到40%,今年再检测时发现不合格率更多了。

为有效管控组件安全质量,大唐等央企提出“光伏质控20条”,对组件的“技术标准、寿命、质保、三方认证、组件辅材、生产工艺”等方面提出质控要求。可见,光伏组件的质量已经成为当下行业最关注的问题。

CPVT在报告中指出,不合格主要存在几个领域,分别是:机械载荷不合格(5批次)、光电转换效率不达标(8批次)、功率虚标(3批次,铭牌偏差)。光伏组件的玻璃、边框、胶膜、焊带、接线盒等都存在不合格现象。

玻璃:组件玻璃2025年的合格率只有70%,组件玻璃越来越薄,砷含量超标,导致组件机械性能下降,并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边框:组件边框2025年的合格率低于50%,主要表现是边框膜厚下降,封孔质量不合格,导致组件力学性能下降,边框容易导致变形和撕裂,并出现耐老化能力下降,影响全生命周期效果。

焊带:组件焊带2025年的合格率低于60%,锡铅比例不合格,容易导致组件的抗腐蚀性能下降,导电性能下降,最终影响组件发电量的降低。

胶膜:组件胶膜2025年的合格率低于80.39%,克重和剥离强度不达标,导致电池片隐裂、影响组件性能和寿命。

接线盒:组件接线盒2024年的合格率低于50%,二极管、材料选型、散热结构等都出现不合格现象,影响组件发电效率和寿命,并存在起火的风险。

在本次会议现场,行业相关领导表示,自己在光伏行业从业几十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光伏组件质量下滑如此严重。

自从2023年组件价格跌破1元后,行业内开始了无休止的“内卷”,光伏制造端的全产业链迎来整体性亏损。光伏“内卷”背后折射出的是深层次的矛盾,为争夺市场份额,光伏企业们陷入"低价中标-质量缩水-信誉受损-价格更低"的恶性循环。

02

看似“千板一面”,实则“步步惊心”

光伏产品的渗透率虽然已经很高,光伏企业间为了效率拼个你死我活,但下游客户在采购光伏组件时其实大多仍停留在“看看外观,比比价格”的阶段。因为千板一面,所以就相当然地以为光伏组件都差不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光伏组件的期间费用全成本在0.72-0.77元/w。为了保证组件的安全可靠和高效发电,一线大厂在原材料的选择和生产工艺的精细化方面谢谢会更加严苛。例如,硅片要比常规组件厚20%,胶膜要比常规组件厚20克,组件边框保证一定的膜厚,选择更厚的玻璃,这些材料成本的提升都会让组件成本进一步上升2-3分每瓦,而这2-3分/W的成本,却会让光伏电站30年的发电收益更有保障。

但是,由于严重的产能过剩,供需失衡,自去年下半年起,市场出现明显的低价竞争现象:部分企业组件报价低于0.68元/W,甚至降至0.65元/W以下,这一价格已显著低于现金成本线,属于典型的 “亏现金” 销售。

为支撑低价,部分企业开始在核心材料上"做文章":比如玻璃厚度减薄、边框壁厚缩水等等… 最终导致 "外观一样,性能差异巨大,实际发电效率可相差 5%,电站使用寿命相差5-10年,甚至更多。

那么,在光伏内卷的当下,如何才能选出一款经济适用的光伏组件呢?

一位光伏经销商表示,光伏组件的质量不但要看外观,更要关注转化效率、采用的技术、衰减率,是否防起火、防热斑等等。

光伏组件从外观来看,分标准版型和大板型为主,目前市场上安全性能和质量性能最好的其实就是标准版型(尺寸:2382mm×1134mm),这样可以规避大风、积雪、施工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还要关注很多细节。因为硅片重量、胶膜克重、焊带比例、边框厚度、玻璃厚度等不同辅材,会导致不同光伏组件的内部也大不一样,最终影响到组件的安全性能、发电性能等质量因素。例如:如果硅片较薄或者是胶膜克数不达标,在日常的实际应用中就容易导致电池片隐裂风险;如果组件密封性能不好,在后期使用中就会发生水汽渗透,导致电阻飙升和电化学腐蚀,造成组件衰减严重,效率下降。

图说:近几年,低质量组件造成光伏电站火灾不断

这几年,光伏电站的起火事件频发,导致工厂厂房和设备受损。一位企业主表示,虽然购买了财产险,但是依然无法承受起火造成的各种财产损失和生产损失。

光伏电站起火的原因很多,但是50%以上的原因都是因为“热斑”引起的:当光伏电池片被鸟粪、树叶、积灰遮挡时,该区域无法发电,成为电路 “电阻”,反向消耗电能致使局部温度飙升。在夏季高温时段,十余分钟内温度可达150°- 180°,极易点燃周边可燃物,造成火灾。所以,业主在采买组件的时候,“防起火、防热斑”等性能是选择组件的一个必选项。

隆基“三防”组件

隆基绿能瞄准以上痛点,最近推出Hi-MO X10“三防组件”,具备“防起火、防遮挡、防积灰”功能:通过其独有的类旁路二极管技术,在热斑产生时迅速导通,将局部温度稳定控制在80℃左右,从根源上降低起火风险;遇阴影遮挡时,组件受阻电流可自主分流,保障整串电池功率输出;防积灰边框设计则借助雨水冲刷除尘,减少热斑产生,降低运维成本。

03

内卷时代,如何保障电站的长期收益?

光伏组件价格长期低位运行。很多业主在安装光伏电站的时候,把组件等重要设备的选择权交给了经销商,但是经销商往往会从项目达成、项目收益等角度去考虑,不一定会完全替业主考虑电站的质量和长期收益。只把价格作为唯一的考虑因素,带来的结果就是电站长期收益会受到很大影响。

高质量光伏组件的硅片往往会更厚,从而避免隐裂风险

内卷时代,已经不能只看价格不看品质了。以隆基Hi-MO X10“三防组件”对外宣传的内容为例,该组件虽然比常规组件略贵一些,但采用的是泰睿硅片、HPBC 2.0电池、0BB技术等行业内的前沿科技,组件的发电功率、抗衰减、温度系数、弱光发电等方面均领先于常规组件,投资收益更高。

据隆基测算,以一万平方米屋顶为例,按照主销功率计算,Hi-MO X10“三防组件”(660W)较TOPCon组件(630W)每年多发电18.9万度,收益增加11.3万元,30年的全生命周期可增加收益约267万元。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