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伦敦南肯辛顿的绿荫掩映中,矗立着一座由红色砖墙与白色石雕构成的宏伟建筑——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也是英国第二大国立博物馆。
在伦敦南肯辛顿的绿荫掩映中,矗立着一座由红色砖墙与白色石雕构成的宏伟建筑——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也是英国第二大国立博物馆。
这座以英国君主命名的艺术殿堂,自1852年成立以来,经过百年发展,V&A如今拥有超过450万件藏品,囊括了世界不同地域和文化的设计精品。其中中国艺术品收藏规模相当可观,藏品数量约一万七千件,涵盖了瓷器、玉器、漆器、家具、雕塑、象牙制品、绘画作品等。
V&A博物馆的中国文物中,以陶瓷最为丰富,数量达7000多件。时间跨度从东汉延续至近现代,几乎涵盖中国瓷器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品类极为丰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国陶瓷艺术体系。
而且这些中国瓷器不仅收藏于专门的中国展厅,也会根据主题需要在英国厅、欧洲厅等其他展厅中展出。
其中,高古瓷是馆藏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不同窑口和品类的瓷器。
隋-唐 巩县窑白釉高足杯
唐 巩县窑三彩盘
唐 巩县窑三彩器一组
还有宋代五大名窑及各地民间窑场的产品。馆藏有一件北宋汝窑盏托,堪称宋代高雅审美的代表。
北宋 汝窑盏托(寿成殿款)
汝窑以其天青釉色和温润质感著称,存世器物稀少,这件盏托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高雅审美。
还有这件北宋定窑白釉狮形香薰盖(约1100年)以象牙白釉与模印工艺,展现定窑"类银类雪"的特质。
北宋 定窑白釉狮形香薰盖
V&A博物馆其它窑口的代表性瓷器和品类也是为丰富。
宋 钧窑天蓝釉板沿杯
宋 当阳峪窑绞胎碗
此种不规则白边很少见,可惜无底图。
北宋-金 磁州窑白釉剔花骰盅
金 钧窑蓝釉紫斑
宋 定窑白釉印花方盘
款为清代乾隆御题诗
宋-金 磁州窑白地褐彩凤纹玉壶春瓶
作为中国福建省德化县特产的白釉瓷器,德化白瓷以"象牙白"釉色闻名于世,被法国人誉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e),其釉质温润如脂、胎体透光性强的特性,在V&A的展柜中也可以看到德化白瓷的收藏,涵盖明清时期的经典作品以及当代艺术家的创新作品,展现了德化白瓷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馆藏的明清时期德化白瓷主要有宗教供器和日常用器,包括观音、达摩、罗汉等宗教造像,茶壶、香炉、花觚等实用器皿,以及17-18世纪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欧洲的部分外销瓷器。
明 “何朝宗印”款 祥云观音立像
高47.6cm
明 “心默子”款 坐岩观音
高39.3cm
清 童子拜观音
高23.5cm
清 镂空花觚
清 镶金镂空笔筒
高14.3cm、口径9.2cm
清 螭龙蒜头瓶
高30.5cm
青花瓷在馆藏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青花瓷不仅展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明永乐釉下青龙纹抱月瓶
1403-1424年制,现藏于V&A南肯辛顿主馆
彩瓷系列同样丰富,包括明代五彩、清代粉彩等。明万历五彩鸳鸯莲纹缸和五彩双龙戏珠纹盖缸展现了明代彩瓷的绚丽多彩。
明万历 五彩鸳鸯莲纹缸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
还有这件清康熙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1662-1722年制,足内青花“大明宣德年制”款,属康熙朝仿宣德风格佳作。由H.B. Harris遗赠,现藏于V&A南肯辛顿主馆。
清代珐琅彩是康熙至乾隆年间宫廷御用瓷器,融合铜胎画珐琅技法,以瓷胎为载体施绘彩色釉料,经低温烧制而成。
其特点为色彩瑰丽、图案精细,多绘花卉、山水、人物等题材,专供宫廷陈设或赏赐,代表清代制瓷工艺巅峰,V&A也藏友部分精品佳器。
清代珐琅彩西洋人物图绶带耳葫芦扁瓶
现藏于V&A南肯辛顿主馆
清乾隆龙形把手粉彩釉上彩珐琅瓷瓶
1770-1795年制,底书“大清乾隆年制”
由H.L. Florence遗赠
现藏于V&A南肯辛顿主馆
清雍正红釉瓷碗,1723-1735年制
底书“清乾隆御制”四字款
现藏于V&A南肯辛顿主馆
清雍正粉彩过枝蝠桃纹盘,1723–1735年制
底书“大清雍正年制”,由Dr Henry Couling遗赠,
清康熙 红釉水盂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对中国瓷器的收藏并非止步于古代。上世纪八十年代,馆内策展人就曾专门开展中国现代手工艺的探索和实地调研,收藏了一批来自景德镇、醴陵等地的作品。
近年来,V&A继续丰富中国当代手工艺收藏,如2025年,国家级非遗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申彬的陶瓷作品《富贵寿考》就被正式收藏。
来源:尚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