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只是业余爱好、规模不如GNU”,Linus 的“食言”让Linux改写了全球互联网格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02:34 2

摘要:如果你能回到 34 年前的 Usenet 讨论区,大概不会多看一眼那条普通的新帖。那只是 21 岁的芬兰学生 Linus Torvalds 发的消息,说自己在搞一个操作系统的“业余爱好”,规模远不如当时的 GNU 那么庞大和专业。

编译 | 苏宓

出品 | CSDN(ID:CSDNnews)

8 月 25 日,Linux 迎来了它的 34 周年生日。

如果你能回到 34 年前的 Usenet 讨论区,大概不会多看一眼那条普通的新帖。那只是 21 岁的芬兰学生 Linus Torvalds 发的消息,说自己在搞一个操作系统的“业余爱好”,规模远不如当时的 GNU 那么庞大和专业。

谁能想到,这条不起眼的帖子,后来竟成为全球协作、影响深远的 Linux 的首次公开亮相。

这也让很多人想起 Python、Slack、Dropbox 这些“无心插柳”的传奇产品。Guido van Rossum 1989 年圣诞节假期无聊写了一个“小玩具”Python,如今却是编程语言的顶流;一家本想做游戏的公司,无意间把内部沟通工具 Slack 推成了全球爆款,而没人记得他们当初做的游戏;一位名叫 Drew Houston 的学生,因为忘带 U 盘没法在旅途中处理文件,而后写了一款小工具并在随后几年间演进为 Dropbox,最后变成让无数人离不开云存储。

Linux 的起点同样平凡,却最终成为支撑全球互联网、超级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基石。而 Linus,也从那个腼腆学生,成长为以“直来直去、火爆脾气、怼天怼地”著称的传奇人物。

Linux 的首次公开,源于一篇帖子

近日,有 Reddit 网友扒出了 Linus Torvalds 于 1991 年 8 月 25 日在 Usenet 上写的原贴。

大家好,使用 Minix 的朋友们:

我正在为 386(486)AT 兼容机开发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只是一个爱好,不会像 GNU 那样大而专业。)这个项目从今年四月就开始酝酿,现在差不多可以开始试用了。我希望大家能给些反馈,告诉我你们喜欢或不喜欢 Minix 的哪些方面,因为我的操作系统在某些地方有点类似 Minix(出于实际原因,文件系统的物理布局相同,还有其他一些特性)。

目前我已经移植了 bash(1.08)和 gcc(1.40),一切运行正常。这意味着几个月内我应该能做出一个实用的版本,我也想知道大家最希望的功能是什么。任何建议都欢迎,但我不保证一定会实现 :-)

——Linus

附注:是的,它完全没有使用 Minix 的代码,并且有一个多线程文件系统。不过它不可移植(使用了 386 的任务切换等特性),而且可能永远也只支持 AT 硬盘,因为我手上只有这种硬盘 :-(

不难看出来,起初,Linus Torvalds 只是把 Linux 当作个人兴趣项目,根本没打算把它做成正式系统。事实上,他在 1991 年 4 月启动项目,到 7 月就已经在开发设备驱动和硬盘读写等用户层面的功能,早期工作还包括移植 bash 和 gcc。

“Freax vs Linux”

虽然当时项目还很小,但 Torvalds 已经开始向社区透露自己的计划。在上面这篇帖子的最后,他预告这个免费的操作系统 0.01 版本会在下个月(1991 年 9 月)发布。

结果,到了 1991 年 9 月 17 日,他真的把 0.01 版本源码放出来,让少数用户试用,不过名字却发生了变化。

原本,Torvalds 不想叫它 Linux,觉得那样太像给自己打广告,显得自恋。他更倾向于用 Freax,这个名字组合自 “Free” 和 “Unix-like X”。

但负责项目 FTP 服务器的同事觉得 Freax 不够好听,就没经过 Torvalds 同意,直接把它上传成了 Linux。

Linux 这 34 年

不过有意思的是,Linux 最早的 0.01 版本根本跑不起来,只是源码,算是给当时感兴趣的人一个“象征性”分享。而且早期的 Linux 完全依赖 i386 处理器和 GCC 编译器,根本不能移植到别的平台。直到 2012 年发布的 3.8 版本,才正式把对 i386 的支持移除。

真正能跑的版本是 1991 年 10 月的 0.02,这是第一个“可用”的版本。虽然 Bug 一堆,缺了不少功能(比如软盘驱动),但至少能运行 bash、gcc 和 GNU 工具了。

到了 1991 年 12 月,发布的 0.11版本已经有了按需加载、代码/数据共享、更好的驱动,以及对不同键盘和显卡的支持,还首次加入了 mkfs、fsck 和 fdisk 这些程序,这下就不用再依赖 Minix 来完成安装了。

从那时起,Linux 不再是 Torvalds 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逐渐变成了大家一起协作的项目。比如 tytso 加入的 POSIX 作业控制就是别人写的。

随着更多人知道 Linux,第一个邮件列表 “Linux-activists”建立了,FTP 镜像站点也上线了。

后来,社区还帮着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如何在更少内存下运行。

于是 Torvalds 实现了磁盘分页功能。最早的版权协议也挺特别——虽然宽松,但不允许涉及金钱交易,后来才改掉。

1992 年 1 月,随着0.12 版本发布,Linux 变得稳定多了,传播速度也加快。这一版修复了很多关键问题,加了虚拟内存(磁盘分页)和作业控制,用户体验提升明显。此时的 Linux 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越了 Minix,吸引了大量关注。之后版本号直接从 0.12 跳到了0.95

从那以后的 34 年里,Linux 一路成长。

今年年初,随着 Linux 6.14 rc1 的发布,Linux 内核的源代码总量首次超过 4000 万行,这些代码不仅包含实际的代码内容,还包括注释、文档,甚至为了结构和可读性而保留的空行。

如今,Linux 已经发展到 6.17 版本。虽然在个人电脑上的份额只有 3.9%,但在其他领域几乎无处不在:服务器、云计算、大多数超级计算机、嵌入式设备,甚至支撑着全球最常用的移动操作系统 Android。Linux 早已突破当初“只能跑 x86”的局限,如今能运行在各种设备上——从服务器、手机到家电,无所不包,其数量之多,有人开玩笑称,“排起来甚至能绕地球一圈”。

最后,祝 Linux 34 岁生日快乐!

来源:

【活动分享】2025 全球机器学习技术大会(ML-Summit)北京站将于 2025 年 10 月 16-17 日在北京威斯汀酒店举办。大会共 12 大主题、50+ 海内外专家,聚焦大模型技术和应用变革。详情参考官网:https://ml-summit.org (或点击原文链接)。

来源:CSDN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