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心梗猝死,张文宏:很多人炒菜爱放的这5种调料,容易堵血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9:10 2

摘要:邻居说他平时身体挺结实的,也没啥大毛病,偶尔还跑跑步。可医生一看体检报告,血脂高得离谱,动脉硬化严重。张文宏医生看到这个病例后,忍不住提醒一句:很多人每天炒菜时随手放的几种调料,其实正在一步步堵住他们的血管。

前几天,一个年纪不过四十出头的男人,在厨房里炒着菜,突然就倒下了。

送医后确认是心梗,抢救无效。一个活生生的人,说没就没了。

邻居说他平时身体挺结实的,也没啥大毛病,偶尔还跑跑步。可医生一看体检报告,血脂高得离谱,动脉硬化严重。张文宏医生看到这个病例后,忍不住提醒一句:很多人每天炒菜时随手放的几种调料,其实正在一步步堵住他们的血管

厨房不是战场,但每天炒菜时的选择,可能就决定了心脏撑不撑得住。调料,小东西,却能撬动大命运。

心梗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像一根绳子,一点点绕紧,最后勒住命门。医学上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通俗点说,就是血管里堆了太多“垃圾”,挤得血都流不过去了。血流一堵,心脏缺氧,心肌细胞就开始死。再严重点,就直接猝死了。

这种“垃圾”哪里来的?80%靠吃。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是血管最大的敌人。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没啥杀伤力的调料,放一点没事,一顿两顿也没啥,但天天吃、顿顿放,血管就慢慢出问题了。

张文宏医生点名了五种调料,说它们是“血管杀手”,问题不在于它们本身,而是我们吃得太多,太频繁,而且不自知。

很多人炒菜不放盐,但酱油倒得比谁都多。以为换个口味就健康了?其实酱油里的钠含量,高得惊人。一汤匙普通酱油,钠含量大约有900毫克,已经快赶上一天推荐摄入量的一半了。尤其老抽、生抽、蒸鱼豉油这些,味道越浓,钠越高。

高钠饮食会让血压升高,长期下来,血管壁变硬、变脆,容易破裂或堵塞。高血压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催化剂”,心梗风险也就跟着飙升。你以为炒菜加点酱油只是提鲜,其实是在给血管添堵。

有研究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摄入的钠是推荐量的两倍还多,而最主要的“贡献者”之一,就是酱油。

鸡精和味精,是厨房里的“万能提味剂”。特别是炒菜收尾的时候,很多人会下意识撒上一勺,“没它不香”。但问题是,这些调料本质上就是谷氨酸钠,钠含量也不低。长期大量摄入,跟高盐饮食一样,容易诱发高血压和心血管问题。

鸡精里面不光有钠,还有各种添加剂,比如呈味核苷酸二钠、香料、糖分等。这些东西虽然对人体毒性不高,但吃多了,代谢压力会加重,对肝肾也是负担。

它们会“骗”你的舌头,让你觉得菜特别香,于是下饭量就上来了。饭吃多了,糖、脂肪摄入也就高了。长此以往,体重飙升,三高问题就来了,心梗的种子也就埋下了。

说实话,很多人离不开那一口“辣”。炒菜没辣椒酱,总觉得没灵魂。老干妈、剁椒、豆瓣酱,瓶瓶罐罐摆满厨房。可你知道吗?这些调料普遍含油量非常高,而且多是植物油高温炸制的,脂肪含量甚至超过了部分肉类。

高油脂摄入,尤其是反复加热的油脂,会增加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辣味虽好,但背后的油和盐,才是最致命的。尤其是那些辣酱,咸、油、辣三者合一,对血管简直是三重暴击。

而且辣味会刺激味蕾,让人胃口大开,吃得多,饭量增,血糖起伏更大,胰岛素负担更重,代谢更紊乱。全都是心梗的温床。

很多菜为了“开胃”,会加糖醋汁,尤其是给孩子吃的,酸酸甜甜的口感让人停不下来。但问题是,这类调料的糖分非常高。一大勺糖醋汁,糖含量可能接近一整块方糖。番茄酱更是糖分大户,有些品牌每100克含糖接近20克。

过多的糖不仅增加肥胖风险,还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诱发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硬化。长期高糖饮食,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发展成糖尿病,而糖尿病是一种强烈的心血管危险因子。

糖是甜的,但对血管来说,是慢性毒药。糖吃多了,血管壁像被慢慢腐蚀,变得脆弱、易堵,心梗的风险随之上升。

很多人吃粥、馒头时喜欢来点咸菜、腐乳,觉得“下饭”。可这些传统调味品,含盐量极高,而且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等对心血管不利的物质。

尤其是中老年人,味觉减退后,往往越吃越咸。结果血压长期偏高,血管内皮持续受损,动脉变窄变硬,心脏供血不足,心梗就变得越来越近。

这些咸口调料虽然量不大,但频率太高。一顿不多,一年三百顿,就会累积成问题。很多人血管出问题了还不知道,直到某一天倒下,才追悔莫及。

为了让大家直观了解这些调料的风险,下面列出常见调料的钠、油、糖含量对比表(以每100克为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及部分品牌营养标签)

看完这张表,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平时饭桌上一点点调料,钠、糖、油加起来,远超身体负荷。最可怕的是,它们藏得太深,不容易被警惕。

说了这么多,不是让大家从此远离所有调味料。人是要吃东西的,吃饭也要有滋味。但关键是,别让味觉绑架了健康

炒菜时多用天然食材提香,比如葱姜蒜、香菇、洋葱、柠檬、香草等,这些都是健康的味道来源。咸味可以通过少量酱油调和,不必每道菜都放。辣椒可以用鲜辣椒代替辣酱,少油少盐,味道一样能打。

偶尔吃点鸡精、番茄酱、咸菜,不是大问题。问题是天天吃、顿顿吃,还不控制量。身体的耐受是有限的,别等到血管堵死了才想起来“那一勺是不是放多了”。

近年来心梗越来越年轻化,不少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猝死在办公室、健身房、厨房。表面上看是突发,其实早有预兆。高血脂、肥胖、压力大、熬夜,这些都是“隐形炸弹”。

而饮食,是最容易改变、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调料虽小,落到血管上却是实打实的负担。人到中年,说句实话,身体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能扛。每一口进嘴里,都该多想一步。

张文宏医生说得对:不是调料本身错,而是我们吃得太粗放,太随便。该收一收了。血管是用来养命的,不是拿来试毒的。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居民膳食钠摄入水平评估报告[R].北京: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1.

2. 张文宏.《临床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 王建业等.高钠饮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4):289-294.

来源:马医师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