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安局提醒,开学季是网络违法案频发期,要筑牢网络“安全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2:02 2

摘要:这篇是根据公安部网安局发布的网络安全宣传文章,以“开学季”为契机,

这篇是根据公安部网安局发布的网络安全宣传文章,以“开学季”为契机,

应注意事项:

一,基础信息

1. 安全“笔”:谨慎书写“个人信息”

核心原则:在填写个人信息时“非必要,不提供”其他内容。

关键信息保护清单: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父母电话、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风险场景

填写不明网站/APP的注册表单;

向陌生人透露个人及家庭信息;

在公开社交平台暴露隐私细节。

口诀要点:强调个人信息是“宝藏”,需三思后行,避免泄露风险。

2. 密码“本”:守护密码“安全账”

密码设置标准:

一般长度≥8位;

混合使用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如 `!@#$%`);

避免弱密码(如生日、`123456`、`password`)。

密码管理原则:

“一账号一密码”,避免重复使用;

不记录在易泄露处(如便签纸、手机备忘录);

不向他人透露,包括亲友。

*口诀要点:用“复杂独特”比喻密码强度,“小偷挠头”形象化安全效果。

3. 警觉“尺”:丈量网络“安全距离”

风险识别清单:

来源不明的链接/附件(邮件、短信、社交消息);

公共Wi-Fi环境(避免支付、登录重要账号);

非法网站(色情、暴力、赌博等)。

防护行动:

“不点不扫”陌生二维码与链接;

优先使用流量或可信网络处理敏感操作;

通过官方渠道访问网站(如政府、教育平台)。

口诀要点:强调“保持距离”是抵御陷阱的关键。

二、延伸教育建议

1. 强化场景化教育

针对学生日常场景举例:

游戏账号交易: 警惕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的“代练”或“账号回收”骗局;

校园APP注册:审核权限请求,拒绝非必要信息(如位置、通讯录);

社交平台互动: 不公开学校班级、家庭住址等细节,关闭“附近的人”功能。

2. 补充实用工具与技巧

密码管理工具:推荐使用密码管理器(如1Password、Bitwarden),自动生成并存储高强度密码。

双因素认证(2FA): 为重要账号(微信、QQ、邮箱)开启短信验证码/身份验证器,增加安全层。

公共Wi-Fi防护: 使用VPN加密网络,或通过手机热点替代公共Wi-Fi进行支付操作。

3. 法律意识与求助渠道

明确法律边界:

网络欺凌、传播谣言、参与网络赌博等行为可能触犯《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遭遇诈骗或信息泄露,立即向家长、老师或网警举报(可通过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10报警)。

官方求助资源:

国家反诈中心APP:一键举报诈骗线索;

全国青少年维权热线:12355。

三、家长与学校的协同行动

| 角色 | 行动建议

家长1. 定期检查孩子设备的安全设置(隐私权限、密码强度);
2. 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网络使用公约”,明确禁止行为。 |

学校1. 将网络安全纳入班会/德育课程,结合真实案例教学;
2. 组织“网络安全周”活动,邀请网警开展讲座或模拟演练。 |

四、总结:从“被动防护”到“主动意识”

文章结尾点明核心:“再坚固的防火墙,也比不上心中的警惕防线”。真正的网络安全不仅依赖技术工具,更需要青少年建立自主判断力和风险预判能力。通过持续教育与实践,让“安全文具”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标配,方能实现“安全上网每一天”的目标。

来源:K秘之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