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贡水河面,宣恩县城街头巷尾开始热闹起来。一个个规划整齐、色泽鲜亮的水果摊位依次铺开,刚刚采摘的黄金梨,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购买。
转自:恩施发布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贡水河面,宣恩县城街头巷尾开始热闹起来。一个个规划整齐、色泽鲜亮的水果摊位依次铺开,刚刚采摘的黄金梨,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购买。
时令水果摊
为方便果农销售水果,宣恩城管部门在县城规划设置了一批时令水果摊位,供果农使用。这看似不起眼的水果摊位,背后牵连着千家万户的农事,映射着宣恩县探索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的生动实践。它不仅仅是一个买卖的场所,更是一个政策落地、品牌塑造、情感连接的枢纽,一条用智慧和汗水“摆”出的致富新路。
01
小摊位的进化史:从“提篮叫卖”到“定点安家”
过去,宣恩果农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优质的果子种出来了,销售却成了大难题。大多是果农自己用背篓背、用扁担挑,到公路边或集市上“提篮叫卖”,风吹日晒不说,销售极不稳定,即便有商贩上门收购,压价、挑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辛辛苦苦一年,利润大头往往被中间环节赚走。
转变始于宣恩县对特色农业产业的系统性规划。当地政府认识到,要让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获得效益,必须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销售难题。于是,一项旨在“规范市场、方便农户、惠及市民”的暖心工程悄然启动,宣恩县城时令水果摊位随之出现。
“以前像打游击,心里总是慌。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划了地方,安了个‘家’。”8月23日,珠山镇工农路水果摊位前,椒园镇黄坪村二组村民秦家秀一边麻利地给顾客装袋,一边感慨:“现在每天可以销售1000多元,生意稳定了,心里也踏实了。”
秦家秀家里种的4亩黄金梨,年销售超过5万元。和其他果农一样,她每天早上7点赶到县城摆摊卖梨,下午6点收摊回家,晚上又到果园摘梨,确保第二天上市的梨是新鲜的。
从流动到固定,从分散到集中,这一看似微小的改变,不仅改善了市容市貌,更从根本上给予了果农销售的安全感、尊严感,为产业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02
利润“秤杆”的倾斜:增收账里的幸福密码
“现在摊位相对稳定,顾客都知道地方,可以直接来购买,不像以前在街上打‘游击’,买卖两难。”每天1000元的销售额让椒园镇黄坪村十组的刘书富高兴不已。
摊位固定化,带来的最直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果农收入切实增加。
“过去没有固定摊位,销售量不稳定,最后只能低价出售。现在自己在这里卖,好的时候能卖到三四块一斤,刨去成本,收入高一点哩!”椒园镇黄坪村黄金梨种植大户李典辉算了一笔明白账。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每天销售额3000多元,大部分都是自己直接销售,不需要卖给批发商。
李典辉自建了一个黄金梨销售群,有全国各地的顾客,他每天在群里分享黄金梨销售情况,吸引更多外地顾客在线上下单。
同样,不少年轻摊主在摊位前挂上了微信二维码,还做起了直播。顾客尝了好吃,可以现场扫码下单,直接快递到家。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物流直达的模式,让一个小小的摊位打破了地域限制,销售半径从县城扩展到了全国。
宣恩城区的时令水果摊位,让果农增收的同时,也让游客更加了解宣恩。
随着各种时令水果上市,游客可以品赏到更多新鲜水果,宣恩贡水白柚、宣恩黄金梨、宣恩蜜橘……消费者在购买时,耳边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果农朴实的产品介绍:“这是我们自己种的,施的都是农家肥,甜得很!”这种最直接的口碑传播,比任何广告都更有力量。一个个摊位,就像一颗颗火种,将“宣恩水果”的品牌形象深深烙在顾客心中。
同时,果农在与顾客的直接交流中,能第一时间获取市场最真实的反馈。“顾客说喜欢更甜一点的”“今年的梨子个头,大家觉得正好”“外地游客问能不能邮寄”……这些宝贵的市场信息被迅速收集起来,指导下一年的种植计划和品种改良,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
更重要的是,许多游客正是在这些摊位上第一次品尝到黄金梨的清甜,记住了宣恩的味道。他们购买水果作为伴手礼,也会因为喜欢这里的水果而对宣恩的农业生态游产生兴趣。
摊位,成了连接“农田”与“景区”的纽带,推动了农旅深度融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03
“摆”出来的希望:迈向未来的“甜蜜事业”
8月22日,珠山镇工农路,果农将刚采摘的黄金梨给顾客过秤,扫码收钱,忙得不亦乐乎。
时下,正值宣恩黄金梨成熟采摘上市期。为帮助果农销售时令水果增收,让本地优质水果有序上市,走出大山畅销全国各地,宣恩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组织片区城管中队在工农路、莲花坝鸽子花大桥沿河两岸等地,临时设置时令水果摊位,统一大小、统一规格、统一颜色。所有摊位免费提供果农使用保管,待时令水果销售完毕后由片区城管工作人员统一回收,再提供其他果农循环使用。
目前,该局在城区新建农贸市场1个,新增果蔬市场摊位300余个,在城区解放街、民族风情街等路段设置时令水果摊位50余个。这些摊位不收取任何租金,直接提供给果农使用。
夕阳西下,贡水河上泛起粼粼金光,喧闹了一天的水果摊位渐渐安静下来。将摊位打扫干净后,果农们清点着一天的收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期待着明天的到来。
宣恩的时令水果摊位,是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它用事实证明,立足本地特色,解决实际痛点,把一件像“摆摊”这样的小事做精、做细、做成体系,同样能蹚出一条宽广的致富路。
一个小小的摊位,承载着泥土的厚重,散发着果实的芬芳,更计量着宣恩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与甜蜜。
恩施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 琼 刘学成 通讯员 罗清峰
编辑|吴 琼
审核|刘慎宏
来源:恩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