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尽青花瓷的诗意之美。在八月末的苏州河畔,青花瓷的美,拥有另一种颇具新意的诠释。一场以青花瓷为主题的数字沉浸大展即将揭开面纱,带观众穿越六百年时空,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尽青花瓷的诗意之美。在八月末的苏州河畔,青花瓷的美,拥有另一种颇具新意的诠释。一场以青花瓷为主题的数字沉浸大展即将揭开面纱,带观众穿越六百年时空,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8月27日,“再见青花”海上丝绸之路沉浸式体验展线下发布会在静安区光复路195号百空间光二仓库举行。这座位于苏州河畔、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曾是航运货仓,如今成为数字艺术的全新展示场。展览以青花瓷为主题,借助5G-A、VR、光影交互等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8月29日,展览将正式向公众开放。
展览现场。
古今对话:在工业仓库邂逅青花之美
苏州河,是上海近代历史的“活化石”,百空间光二仓库,这座由航运货仓蜕变而来的老建筑,留存着工业时代的肌理。将前沿科技展览植入这一历史建筑,既是一种保护性活化,也让科技与历史相互映衬、彼此赋能。老建筑为展览铺就文化底色,科技则为空间注入新的生命力。
展览分为“青花永境”“无界青穹”“瓷韵雅集”三大板块。在“青花永境”中,观众将深入青花瓷的纹样与器型世界。青花瓷的纹样演变犹如中国绘画史与社会文化的演进缩影。展览精选缠枝莲纹、锁锦纹、云龙纹三种经典纹样,通过镜面反射与立体堆叠,在虚实交错中彰显纹样的艺术张力。器型方面,则以“撇口瓶”为代表,借助灯光投射与玻璃装置,解读其微张瓶口所喻“海纳百川”、整体造型蕴含“刚柔并济”的东方智慧。
展览现场。
艺术打卡装置“瓷光纹影”更将明宣德青花的经典器型——宝月壶与盖罐,通过两层光影“活化”:第一重勾勒器物轮廓,展现明代制瓷巧思;第二重聚焦纹样细节,几何化植物纹饰如万花筒般变幻,演绎对称与韵律之美。
技术突破:5G-A与VR让青花瓷“活”起来
作为上海首个5G-A超高清大型沉浸式VR体验区,“无界青穹”区域呈现本次展览的技术核心。观众将佩戴高精度VR头显,穿越回明朝永乐年间,化身“小青花”,亲历从诞生到远航的成长叙事。
VR剧情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观众跟随“小青花”航抵中东,获取珍贵“苏麻离青”钴料,却因风暴心生畏惧。直至伊斯兰工匠巴里尔携金器“小金”抵达中国,东西方匠人精神的碰撞与艺术火花的交融,终使小青花领悟文化使命。
历史与科技的融合,创造出唯美的视觉场景。通过虚幻引擎精细渲染,明代天妃宫得以重现,观众可参与虚拟祈福仪式,感受古人出海前的虔敬之心。在繁华港口,可穿梭于商船与集市间,体验海上贸易的盛况。精心复原的中东商店,再现伊斯兰金器与青花瓷交易的场景。观众还可“陪”花瓶入窑,亲历2000℃高温下的升华质变。
VR体验。
VR体验。
技术保障是沉浸感的关键。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俞翔介绍,青花展实现三个方面的技术突破。在视觉呈现上,用毫米波破解“清晰度魔咒”。传统VR因带宽所限,画质如同蒙纱观瓷。而依托5G-A毫米波专网,首次实现90兆超高码率影视级渲染。观众戴上头显时,郑和宝船的木质肌理触手可及、青花瓷的流畅线条清晰可见。在稳定性上,以专属频段开辟“无风浪航道”。展览试点使用5G-A毫米波频谱专用频段,为这条数字丝路划出独立畅通的航线:它彻底隔绝外部手机流量波动干扰,让画面始终顺滑。针对“并发困境”,展览通过5G-A毫米波实现超大带宽并发,使400㎡空间日均接待量跃升至1000+人次,单位面积效益提升3倍,激活VR项目商业潜能。
此外,光学动作捕捉精准还原演员细微动作,使虚拟角色栩栩如生。影视级光影渲染构建新美学中式场景,文物扫描重建技术则支持360°互动鉴赏。这些技术共同打造出一场跨越时空的沉浸之旅。
项目负责人白凯夫介绍,视觉体验方面,展览采用《黑神话:悟空》同款动捕团队。音效方面,融合《大鱼海棠》《王者荣耀》的音效团队,核心角色由《原神》刻晴的配音演员演绎,郑和则由《王者荣耀》廉颇的配音演员演绎。
白凯夫介绍。
文明对话:从海上丝路到当代生活的传承
青花瓷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展览第三板块“瓷韵雅集”,以文创为载体,延续青花瓷的艺术生命。
展区汇集青花主题茶具、丝巾、文具等产品,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结合,赋予青花新的时尚表达。为拉近年轻群体与传统文化距离,特设DIY体验区,观众可亲手绘制青花纹样。这一互动形式不仅增强参与感,也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本次展览由上海欣卡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旅游时报》社协办,东方有线、中兴通讯、HTC VIVE、百空间、郑和研究会等支持。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
栏目主编:施晨露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