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腹地,中卫市自然资源局的吕亚东站在一片新绿的山坡上感慨:“昔日的满目疮痍如今已变成处处绿意盎然。”雨水滋润下,新栽种的植被生机勃发——这片曾经被历史遗留矿山撕开的生态伤口,正经历着一场震撼人心的绿色蜕变。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腹地,中卫市自然资源局的吕亚东站在一片新绿的山坡上感慨:“昔日的满目疮痍如今已变成处处绿意盎然。”雨水滋润下,新栽种的植被生机勃发——这片曾经被历史遗留矿山撕开的生态伤口,正经历着一场震撼人心的绿色蜕变。
20世纪50年代以来,矿产资源开发为中卫市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却也因环保意识、技术条件局限,遗留下生态伤疤: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风沙侵袭、采坑疮痍、地形受损,矿山地质环境及生态系统遭受重创。
面对历史欠账,中卫市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吹响生态修复号角。2022年,总投资5.06亿元的黄河上游风沙区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示范工程启动,共实施13个子项目。“通过采坑回填、地形重塑、植被恢复等,2887公顷矿山重获新生,2305公顷土地披上绿装,1536公顷采坑内潜在威胁被消除。”中卫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宁蒙边境,中卫市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现场,金色的沙丘上,连绵不绝的草方格如同金色铠甲,牢牢锁住流动的沙粒。“70余年治沙,让沙漠长出了绿洲!”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工程师唐希明难掩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通过连年荒漠化治理,腾格里沙漠向西北后退25公里,治理区内天然植物由25种增加到453种,野生动物由原来的253种,增加到301种。植被覆盖率由原来不足1%上升到42%,包兰铁路两侧形成了宽1公里的绿色长廊,水源涵养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