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失算了,“偷戏服”风波升级,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6:37 1

摘要:他曾是相声界的顶流,德云社的创始人,带着德云社把相声从茶馆演到体育馆。

文|妙

他曾是相声界的顶流,德云社的创始人,带着德云社把相声从茶馆演到体育馆。

商演票房常年霸榜,自己也成了相声圈公认的顶流。

商业版图从演出延伸到影视、综艺,艺术成就和赚钱能力令人佩服。

可谁能想到,“偷戏服”的旧账就像甩不掉的影子,从2006年吵到2025年。

最近郑好直播里一句“耽误他上春晚了吗”又把这事顶上了热搜。

这一场陈年旧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2006年的郭德纲刚火没多久,他的师叔杨志刚就公开跟他撕破了脸。

说他不仅伪造自己签字领补助,还偷偷把文化馆的戏服拿出去卖钱。

郭德纲后来在自传里承认确实签过字,但说金额没那么多,是杨志刚小题大做。

法院最后认定他虚构情节,但又说情节不严重,驳回了杨志刚的诉讼。

可“偷戏服”这事郭德纲并未承认,还曾解释过事情的经过。

郭德纲自己说是跟同事靳金来一起处理的两箱旧戏服,都是些没人要的破烂。

而且在2016年的综艺《伶人王中王》中又再次提这事。

说那些戏服还不如装它们的纸箱值钱,结果这解释反倒让网友觉得他避重就轻。

今年开春,杨志刚的儿子杨金山突然开直播,翻出当年的领料单当证据。

紧接着郑好在直播间一句“耽误他上春晚了吗”,直接把这潭浑水又搅翻了天。

其实当时郭德纲的解释给自己埋下了三个雷。

其一道就是死无对证,郭德纲说当年是跟靳金来一起扔的戏服。

可靳金来2018年就走了,这事死无对证。

当年伪造签字那事,好歹法院还能查金额,认定虚构情节但不严重驳回诉讼。

但现在靳金来不在了,谁能去阎王爷那问他是不是真的一起扔的?

再就是程序上的理亏,郭德纲那会是文化馆合同工。

靳金来压根不是馆里人,俩外人凭什么动国有资产?

就像你单位仓库里放着几台旧碎纸机,你跟门口保安说这玩意没用了。

俩人拉出去扔垃圾桶,回头财务查账问打印机去哪儿了,你说不值钱扔了,这事正常吗?

文化馆当年查库房发现戏服没了,换谁不得问一句:谁让扔的,手续呢?

总不能因为你说是扔了不是偷了,就不算资产失踪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郭德纲的价值观有问题。

他老是强调那戏服不值钱,可争议根本不在于值不值钱。

就算是块破抹布,只要是文化馆的资产,就要按规矩走报废流程,轮不到你私下处理。

可偏偏还有些粉丝愚宠觉得单位的破烂扔了咋了。

这不就跟当年秦霄贤怼观众说“你买票了就该听我的”歪理一样吗。

把情理当法理,把江湖规矩当办事章程,这争议能说得清才怪。

德云社内部的制度

不过其实指控方的证据也不算充足。

杨志刚手里除了当年的举报信,也没有其他证据。

刘文步说见过郭德纲拉戏服,可他自己后来也跟德云社翻过脸。

证词也说不定会带点个人私怨。

至于杨金山直播晒的领料单,模糊不清的字迹根本看不出是谁签的。

可郭德纲这边2016年上节目说“戏服不如纸箱值钱”。

非但没平息争议,反而让人觉得他避重就轻。

2020年又提给剧团拉赞助买新戏服。

看似在表功劳,却忘了大家追问的是旧戏服去哪了,越解释越像转移话题。

这不就跟当年曹云金长文里说的一样?

师傅总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挡箭牌,可徒弟要的是合同上白纸黑字的规矩。

老辈梨园行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拜师就等于把身家性命托付给师父。

师父说的话比天大,可现在是法治社会,合同条款比师父的话管用。

德云社这些年出的事,其实都跟这新旧冲突脱不了干系。

张云雷拿地震开玩笑被全网骂,德云社第一反应不是道歉而是删帖,说这是自家孩子不懂事。

吴鹤臣脑出血众筹百万,粉丝后援会表示他们乐意捐款援助。

压根没想过公众对明星众筹的敏感点在哪。

说到底还是管理模式还停留在江湖规矩里,把人情当法理,把内部处理当危机公关。

扔戏服的争议点

其实这事的争议就是程序问题,当年郭德纲和靳金两人都不算馆里正式职工。

按规定,馆里的一草一木都得按国有资产流程走,更别说那些带编号的戏服了。

哪怕是件破蟒袍,也得先报给库房管理员,填报废单,领导签字,再走残值处理。

可他俩倒好,说占地方就直接拉走扔了。

后来馆里盘点库房,发现那两箱戏服没了,管后勤的老同事质问是谁让扔的?

这话也没毛病,国有资产哪有说扔就扔的道理?

郭德纲总说又不是偷了卖钱。

可在文化馆眼里,扔了和卖了在资产流失这事上,性质差不了多少。

毕竟东西是国家的,处置权从来不在临时工手里。

郭德纲老把那戏服不值钱挂嘴边,可这争议从来不是值不值钱的事。

就算真是堆破布头,只要挂着文化馆的账,

就得走报废单、领导签字、残值处理那套流程。

偏偏还有些粉丝跟着起哄“单位的破烂扔了咋了”,好像占公家便宜是多大能耐似的。

这价值观要是不改正估计这争议还能再吵二十年?

现在这事吵到2025年,早就不是几件旧戏服的事了。

杨金山直播翻出的领料单,郑好那句“”耽误上春晚了吗”。

还有网友扒出的文化馆旧档案,其实都在把争议往文化符号上扯。

到底是江湖恩怨还是规则问题?

是师徒情分大过天还是程序正义不能少?

郭德纲要是早点明白,争议的关键不在“偷没偷”,而在“该不该私下处理国有资产”上。

或许就不会这么久以来都说不清楚。

说到底,传统艺术要想走得远,光靠老艺人的名气和粉丝的情怀不够。

还得懂点现代社会的规矩。

把江湖道义和法律程序扯清楚,别总拿过去都这样当挡箭牌。

这争议才能真正变成行业的镜子,而不是永远的伤疤。

来源:娱乐圈扒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