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市场监管局紧扣民生需求,以智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引擎,以“全链条”快检体系为抓手,创新构建“政府主导+科技赋能+社会共治”食安治理模式,守护百姓食品安全。
本报记者 欧阳军 黄萍 实习生 古典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市场监管局紧扣民生需求,以智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引擎,以“全链条”快检体系为抓手,创新构建“政府主导+科技赋能+社会共治”食安治理模式,守护百姓食品安全。
开展全域快检,织密风险防控网
聚焦民生需求,株洲市市场监管局推行“品类+场景”精准监测机制,针对蔬菜、水果等7大类高风险品种,制定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15项核心检测指标。通过构建“5+2+N”监测矩阵——在农贸市场、商超、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食材供应企业这5类重点场所开展定向抽检,设置“一老一小”重点人群保障专区,拓展“你送我检”、重大活动保障等N项特色活动,形成覆盖全域的食品安全“雷达网”。
“我们动态调整监测重心,春季重点检测草莓、叶类蔬菜等时令产品。”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局累计完成快检20348批次,筛查阳性产品369批次并实现100%闭环处置,推动食品安全投诉量同比下降17%,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累计检测果蔬类15266批次、水产品1474批次,实现风险预警前置化。
“全链条”监管,深化检管衔接
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阳性产品,株洲市市场监管局首创“4小时快处+双轨溯源”机制,建立“三方联动”处置流程,即第三方检测机构即时锁定风险,属地监管所4小时内完成现场核查,市场方同步启动影像化销毁程序。通过深化检管衔接,快检数据被转化为监管指令,累计向农业农村、教育等部门发送《风险提示函》12份,推动包保领导督导整改隐患17处。为确保检测精准度,建立“实验室认证+季度飞行检查”质控体系,组织专家开展2轮现场督查,整改问题7项,并于4月完成50批次快检结果实验室比对认证。
数智赋能,方便群众送检
记者了解到,株洲在数智赋能方面有一套独特的监管经验。该局构建“一屏一码一中心”智慧公示体系,在全市布设12台智能终端,实时滚动公示检测数据;开发“扫码溯源”功能,消费者扫码即可实时查询产品检测信息,让食品安全“看得见、查得到”。此外,创新推出“周三惠民日”品牌活动,按照“五区轮动”模式开展“你送我检”服务,设置30分钟快检、双渠道告知、不合格产品联动处置等标准化流程,方便群众送检。活动开展以来,已接收群众送检132批次。
创新机制,形成多方共治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株洲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四通报”结果运用机制,横向通报部门联动整治情况,纵向通报包保责任督导进展,定向通报监督抽检重点,社会通报消费风险预警,让各环节责任更清晰、联动更顺畅。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针对校园食堂餐具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超标问题,当地市场监管局通过食安办函告包保领导和教育部门,督促学校限期整改,并启动专项整治,推动全市学校餐具抽检合格率提升至98.5%。同时,该局创新“检测数据+信用监管”模式,将快检结果纳入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倒逼326家经营户建立自查自检制度,从源头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初步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
据悉,株洲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完善智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深化“检管服”一体化改革,年内实现快检数据100%接入食品安全智管指挥系统,让科技赋能的“检测精度”转化为群众可感的“民生温度”。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